浅谈中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养成教育,中学生,讲究卫生
  • 发布时间:2015-09-11 14:31

  【摘要】养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出发点的教育。

  【关键词】养成;卫生;习惯

  养成教育是我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走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之人,我们会浑身哆嗦,感到恶心,走进校园一片狼藉,不堪入目,走进教室课桌乱七八糟,卫生工具东歪西倒,走进宿舍臭气熏天……等一系列的不正规,直接影响到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务必要抓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 指导学生如何搞卫生

  卫生养成要从七年级抓起,七年级学生十一二岁,是家里的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知道搞卫生的一些细节。班主任应手把手地教。

  首先,要榜样导引。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弘扬文明风尚,抑制不良行为,是开展卫生养成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自己首先要做学生的表率。教师自己必须做一个讲究卫生的人。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便是这个道理。为此,我进行了不少努力。自己时时处处注意为人师表。班主任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都首先做到。每天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讲台及讲台周围,没有打开的窗户就打开,看到地上的纸屑就弯腰去捡。有时还亲自拖地,见学生的衣服不整齐就帮他整理好。久而久之,学生就模仿我的样子去做了。

  其次,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典型。把身边的同学作为典型在全班宣传,这样的典型生动、具体、贴切、零距离,更具有激励性。在班上要及时肯定优秀个人和先进劳动事迹,给予奖励,运用这些榜样,结合卫生养成教育让学生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

  1.1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配合家长一起抓)

  要求每个学生勤洗澡、洗头;睡前刷牙、洗脸,洗脚,始终保持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为此选派五名学生定期检查,若达不到要求,立马修整。人人做到离开座位前整理好物件,清理掉垃圾。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记得上届一个姓崔的学生,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坐,开始时我还批评这些学生,并教导他们在同一个班里就像兄弟姐妹,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没有贵贱之分,可是每当自习课上,到教室里去转时总是看到他附近的同学捂着鼻子,我在纳闷就问了这些学生,结果才知道同学们为何捂鼻子,原来这位同学经常不洗脚造成的,脚很臭,于是就叫他到办公室做了思想工作,他也爽快地答应。观察了几天,结果还是没改变,教师的空气被他搞得一塌糊涂。在一节班会课上,我肩搭一条毛巾,手端一盆热水,走进教室,同学都好奇地看着我,班主任这是在干啥?我顺手拿了一把凳子,叫那个学生坐在凳子上,准备给他洗脚时他突然站起,脸变得通红通红,连忙说:“老师对不起,我一定洗脚。”这招很灵,从此他的脚臭再也没有污染我们的教室。

  1.2 教室卫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教室卫生直接影响着各位教师上课的情绪,当老师进入教室时被讲桌上的粉笔灰弄脏手和课本,当走到教室后面被乱放的拖把挡个趔趄时,那种感觉太糟糕了,还哪有心思上课呢?为此,入学的第一天,就做这件事,把拖把,扫帚和抹布拿上讲台向同学们演示如何拖地,如何扫地,如何擦黑板,白板,玻璃门窗等,然后让学生实践,直到学会为止。为此制定了教室卫生达到以下标准:

  1.2.1 做到每日早、中、晚两操期间准时值日。

  1.2.2 值日时不拖拉,不应付,不在值日期间打闹,落实责任,干净彻底。

  1.2.3 值日后做到室内地面拖净,无杂物,无尘土,垃圾箱外干净整洁,教室内的窗户夹层、窗台、暖气管道无灰尘,相框、镜子干干净整洁,花盆内无杂草杂物,室内桌椅摆放整齐,椅子摆放到桌子下面,垃圾桶内无垃圾,各种值日用具摆放要有艺术,如扫帚把子朝下,高低一样,三个水桶内均匀放入洗净的拖把,抹布也有分类,白板抹布四块,两块湿的,两块干的,便于教师使用,门窗抹布六块,这些抹布用完后洗得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分别放在贴有标签的小盘子里,不致于学生乱放乱用,水桶摆放要整齐。

  1.2.4 室内外卫生要注意保持.有尘土、杂物要随时清扫,学生书包、课桌内要无杂物,做到每节课下课后先清理书桌和衣兜内杂物,摆放好学习用品后再外出活动,班内垃圾要随时倒,不能堆满再倒。做到卫生角时刻清洁,不凌乱。

  1.2.5 教师讲桌和班级作业本架以及电脑柜等也要整齐洁净,无灰尘;两个洗抹布的小盆子放在抹布盘旁边,并放上半盆清水,有利于随时使用。

  1.2.6 不乱扔果皮、纸屑、包装袋等杂物,发现垃圾要随时捡起放进垃圾桶内。

  1.2.7 上厕所期间,不许将小食品袋等杂物扔进厕所池内,不在厕所墙壁上乱写乱画,不许随处大小便,保持厕所内地面,蹲位上无杂物,大同学要让小同学先方便,不推、不挤、不打闹。

  为了保持教室干净,还专门选了两名检查人员,课间随时检查。当然我也不例外,一进教室目光四射,容不得一丁点儿垃圾存在,为此还闹出了一个笑话。记得一天下午自习课上,我站在讲台上看见教室后面的地面上有一个小垃圾,让一个男同学捡起它,他找了半天看不见,又让一位女同学去捡。

  她还是看不见,我责备着都是些近视眼,一个箭步走到垃圾跟前,用手一指,天哪!“垃圾”飞了,原来是一只苍蝇,弄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也很尴尬,后来一位同学在作文上写到,我们的班主任眼睛真毒,连教室后面的苍蝇都能看见。

  1.3 环境卫生的习惯养成

  环境卫生代表着整个学校的容颜,一个学校的养成教育怎样,一踏进校园便可知道,因此搞好环境卫生刻不容缓。当我班轮到打扫操场时,要求两个卫生委员组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划分区域,每组派两人用纸箱子自制两个簸箕,每人带一个塑料袋,到了操场站好队,进行地毯式的大搜捕,绝不放过任何垃圾,这样既提高了效率,有保证了质量。

  2 指导学生如何保持好卫生

  在星期一的值周总结上,值周领导每一次都强调着同一个话题:“卫生打扫得干净彻底,但保持得不好。”为此我班制定了一些班级公约:

  2.1 不许在教室内吃零食

  2.2 每节课后检查自己桌下是否有垃圾

  2.3 每节课前三个值日生迅速拖地

  2.4 刚拖过地后不许学生走动

  2.5 拖把放进桶子里去洗

  2.6 不管在哪儿,只要看见垃圾,必须捡起来

  2.7 不但自己保持好,也要监督别人保持好

  经过了抓班干部的培训、抓学生的责任思想的培养、抓卫生习惯的训练等过程,现在,我们班上的学生基本上有了一定的卫生习惯。如今的教室窗明几净,桌凳摆放整齐,地面没有垃圾。更可喜的是同学们已经养成了见到垃圾就弯腰拾起的良好卫生习惯,我班多次获得流动红旗。

  养成教育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小细节都会决定着战争的成败。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就要重视每一件小事,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执着努力,相信校园的明天会更好!

  陈元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