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透明人生》:小众人群大众化演绎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美剧,《透明人生》,大众化
  • 发布时间:2015-10-16 09:57

  妆容精致、长裙飘飘的父亲走进客厅,有丈夫有孩子的女儿正与另一个女人激吻……

  这么奇葩的一家就生活在《透明人生》剧集里。作为近两年亚马逊自制剧的代表作,《透明人生》达到了自制剧集的新高度,在制作方面让我们看到它完全不逊于有线台的水准,其相继获得第72届金球奖和第67届艾美奖也绝不是浪得虚名。这部剧集由同性恋、跨性别者等边缘人物的故事展开,回归到人生的终极问题。

  成功之一:视角独特,聚焦边缘族群。今年春夏,就在美国人为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额首相庆时,加州大学欧文校区又有惊人之举,从这学期开始,学生在大学入学申请表格中的“性别”一栏有了6个不同的选项,分别是男性、女性、变性男性、变性女性、同性恋取向/性别不详以及其他性类别。当今社会对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的包容度越来越大,《透明人生》关注这类边缘人,抓住大众窥私心理,这在题材上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成功之二:叙事舒缓回味绵长。拍跌宕起伏的大片容易带给观众观剧快感,编剧兼导演吉尔·索罗威以《透明人生》挑战平实家常的生活片,带给观众的是静静的伤感和回味,这也是该剧虽被叫好,但收视不如《纸牌屋》和《女子监狱》的原因。剧集讲述洛杉矶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以唠家常的节奏展开,充满文艺忧伤和怀旧烙印。在人物塑造上,一改偶像先锋剧的惯例,老戏骨杰弗里-塔伯饰演的主人公已是花甲,一个几十年被关在男人外壳中的女人,一个被职业、家庭、社会束缚难以表达自我的人,一个决心要出柜的人,一个被女儿称为“mapa”(妈爸)的人。三个孩子也各有各的奇葩之举,与剧名恰恰相反,每个人在秘密心事中纠结、挣扎,让观众感受的不是诡异,而是心酸。同性恋的大女儿,找不到真爱的儿子,彷徨人生的小女儿,他们在父亲“出柜事件”后,开始思考和直面人生。虽然全剧不断以重口味、大尺度、毁三观的内容刺激观众,但主题没有猎奇成份,而是让人随着剧集的展开去关注每个人的命运。话题沉重的剧集,被黑色笑点带出幽默轻松,观赏性极强。

  成功之三:制作用心,手法老道。《透明人生》具有优秀独立电影的素质,最为欣赏的是它的配乐,从片头到主题曲,让人似曾相识的旋律总在相宜的时刻响起,漫不经心的喜怒哀乐中透着淡淡的忧伤,辨识度不高的歌词旋律,甘为背景却极好地烘托和补充了每一处所要表达的画面语言。干净利落的剪辑繁简有道、收放自如,与本剧的叙事方式相得益彰。全剧画风舒服清新,纷飞的花火,如烟的往事,深夜老父换上女装后丝滑的裙裾,纱帘后无助的背影,飘忽的一生转瞬老去,主人公将现实与回忆恍然穿梭,人性的张力成为如鲠在喉的秘密。

  这就是《透明人生》,有孤独、茫然、焦虑、恐慌,也有纯真、勇敢、真挚和温情,它始终指向一个信念:I just a person。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