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小当家》:江苏卫视让真人秀回归家的温暖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加油小当家》,江苏卫视,受诟病
  • 发布时间:2015-10-16 10:41

  江苏卫视用美食传递亲情与爱

  “每天放学回家后,爸爸妈妈对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今年年中,江苏卫视节目摄制团队在上海选了3所小学,针对8-10岁、约2-4年级的学生做了一项小调查。学生们对其他问题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整齐划一:爸爸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快点去学习(做作业)!

  “不仅是上海,我相信全国的情况都差不多。中国孩子最受诟病的短板之一就是动手能力差,但如果总是被家长锁定在书桌前面,他们哪有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呢?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意识萌发的时候,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导。所以需要有一个节目来传达这样的声音,号召家长和孩子建立除了作业之外的关联,比如,和孩子一起做顿饭。”江苏卫视总监李响在谈到这次调研时说。

  基于这一理念制作的儿童美食成长类真人秀《加油小当家》,即将于2015年10月11日每周日晚登陆江苏卫视,也被认为是第四季度综艺节目收视王的有力竞争者。在李响看来,《加油小当家》实现了两种跨界:美食+亲子,竞技+美育,而节目的宗旨则是用美食传递爱。

  平台创新,寻找综艺节目“蓝海”

  要从鏖战正酣的国内诸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选对类型无疑是重中之重。作为国内省级卫视的绝对一线,江苏卫视自2015年以来就大打创新牌,在节目类型的选择上下足了功夫,对创新态电视综艺大开方便之门,因此也涌现出了《壮志凌云》《真心英雄》《蒙面歌王》等一系列既拥有一定的观众基础又在形式上有明显创新的优质综艺。在电视综艺“题材出尽”的现有格局下,通过二次开发的手段,让原本的题材焕发全新生命力,开辟电视综艺新的蓝海,对任何一家省级卫视而言,都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命题。

  以即将开播的《加油小当家》为例,李响告诉记者,主打“爸爸”的亲子类综艺已经不稀奇,主打美食的综艺节目也有《顶级厨房》《星厨驾到》等成功个案,而将亲子和美食融合起来的节目,目前还是一片“蓝海”。“早在做《星厨驾到》期间,就有赞助商来问我们,有没有可能做一档跟孩子有关的美食节目,他们从商业的角度考量,认为这样的节目会有市场。现在的亲子类节目当中,有一些美食内容,但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充分展开;美食类节目当中,亲子关系也只是被当作节目调味品,不是大菜。所以我们考虑,能不能实现跨界,把美食与亲子关联起来。”

  在确定“美食+亲子”的方向之后,接下来就是亲子人选了。“跟着父母合作美食,要求孩子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直接帮我们过滤掉了当下综艺节目中出现最多的三五岁的小朋友。我们希望出来的效果是既‘萌’又有一些‘能力’,所以将邀请对象圈定为8-10岁孩子的名人家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目前基本没有在综艺节目中亮过相,也算是一种错位竞争。”李响说。

  洞察当下,切中当下中国家庭现状

  真正触动江苏卫视启动《加油小当家》项目的原因,是基于对当下社会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相处方式的洞察。在节目开拍之前,节目的摄制团队在上海3所小学进行了调查,为防止调查结果出现偏颇,这3所小学各有代表性——一所著名的重点小学,一所普通公立小学,一所俗称的“菜场小学”。

  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当被问及“每天放学回家后,爸爸妈妈对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不管他们的父母是高级白领,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们给出的答案相差无几:快点去学习(做作业)!调查也显示,孩子们平时很少进厨房,更加没有机会跟父母一起做饭;还有的孩子表示父母工作太忙了,别说做饭,就连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都是有限的。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当成年人在“妈妈的味道”当中集体怀旧时,我们可能忽略了,我们的孩子品尝更多的,是“钟点工阿姨的味道”或“爷爷奶奶的味道”。类似的情况更早出现在欧美、韩国、新加坡等地,很多国家的社会工作者都曾提出类似“请爸爸/妈妈回家吃饭”的呼吁。

  在李响看来,父母与孩子一起做饭、吃饭,不是一项简单的家务劳动,更是一个交流、陪伴、关爱的综合过程。“特别是年轻的家长,说到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理论都懂得很多,但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往往变成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最关注孩子的一点,就是学习成绩。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性格塑造这些对孩子一生影响更大的因素,都被排到成绩之后了。”

  除了问成绩和检查作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跟孩子能不能建立更好的互动?这是《加油小当家》想要呈现的内容之一。在选择名人家庭的时候,江苏卫视并不是以咖位大小为标准,而是侧重选择不同类型的代表:有坚持辞工回家带女儿长大的妈妈,也有忙于工作基本不管孩子的爸爸。在录制《加油小当家》的过程中,有位以出演琼瑶剧出名的男星的儿子就告诉工作人员:“我已经有半年没见到爸爸了,现在一下子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跟爸爸在一起,我真是太高兴了!”

  成长教育,父母与孩子一起进步

  李响为《加油小当家》总结了两个关键词:陪伴、成长。“8-10岁的孩子刚刚有了自主意识,但还不是那么强烈,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因为只有通过陪伴,家长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特点。在录制过几期节目之后,我们跟嘉宾聊天,他们不约而同表示,真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这么能干,或者有这么多的闪光点。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成长,通过一期期节目,孩子们从最早看着父母做菜,到能够给父母搭把手,到最后能独立完成一道菜肴,这个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成长,不仅是孩子,同样也适用于父母,做这档节目,让他们有机会观察别人,再反观自己的亲子关系。有位明星爸爸刚开始是简单粗暴型,坚持孩子什么都要听他的,但几期下来,他发现这样不行,必须跟孩子沟通,必要时还得做出让步。他的进步可能是最明显的。”

  因为主打亲子合作,《加油小当家》中出现的美食不走技术流,而是以简单、创意为主。比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父母的童年,节目设计了“父母小时候最爱的零食”环节,父母们给出自己童年最爱的零食——麦芽糖、棉花糖、糖葫芦,孩子们负责制作。孩子们天马行空地制作出了形状不一的棉花糖或糖葫芦,让父母在品尝美食之余,还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而在亲子烘焙环节,孩子们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抛开模具,亲自用面粉团捏出了千奇百怪的造型。李响说:“我们希望呈现给观众有艺术感的、有创意的美食制作过程,或许没有家长因为看了这档节目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但至少他们可以思考下,孩子的天分并非只表现在学习成绩上,他们的未来也不是只有一条狭窄的路。”

  意外发现,05后自有麻辣主张

  孩子们的表现不仅令他们的父母感到惊喜,更给节目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亮点。所有参与《加油小当家》的孩子都是05后,基于对这个群体可能出现的“娇气”“脆弱”的特点,在整个录制过程中,摄制组不仅请了保健医生在现场,更请了心理医生随时待命。

  “请保健医生这个很好理解,在游戏、做菜过程中可能会有意外伤害,需要立刻处理。但请心理医生是我们特别安排的,节目的设置虽然是6个名人家庭都会一路走到结束,不会淘汰哪家,但每一期都有排名,我们担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比赛失利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备了心理医生,随时可以进行心理疏导。但没想到,这些孩子心理非常强大。”李响说。

  《加油小当家》每期节目会根据比赛名次,给名人家庭各自的公益积分,最高的6分,然后依次是5分、4分,剩下的3组家庭都是3分。四期节目录制结束后,其他家庭各种分值都有,唯独一位琼瑶剧女星家庭是不变的3分。工作人员还在想办法安慰她家的小朋友,没想到小朋友自己说:“我跟3分真有缘分!他们的分数都不稀奇,我总是3分才稀奇,都可以凑一副炸弹了!”

  除了强大的自信,孩子们对父母的真情流露更令人动容。在做游戏时,因为怕头顶倾倒的水流,一位女星紧紧把女儿抱在怀中,没想到女儿反过来要保护妈妈。但与此同时,孩子们也显示出这一代孩子特有的独立个性。在游戏、制作美食过程中,当家长们不放心一个劲儿嘱咐时,不止一个孩子告诉父母:你说的未必都对,你就看着我做吧。李响笑言:“我们不能把传统的孝道,套到这一代孩子身上,他们表示感恩的方式,他们对孝道的理解,都是经过改良、改善了的,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我们也希望把这种变化真实呈现出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