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共享经济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中国特色,共享经济,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5-10-16 11:23

  由Airbnb、Uber、Wework和Rentthe Runway领衔的共享经济模式正在全球风靡。在中国,对标企业大概是爱日租、滴滴出行、联合创业办公室和魔法衣橱。不过,除了滴滴出行在强势资本的支撑下已形成市场垄断,爱日租惨淡运营两年后无奈歇业,联合创业办公室和魔法衣橱则刚刚起步,很难说下一步何去何从。

  所谓共享经济,原旨是通过用户彼此共享闲余的生活资料,使之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率、降低无谓的浪费。譬如,Airbnb共享的是空闲住房,Uber共享的是空闲私家车运力,Wework共享的是空闲的办公空间;Rentthe Runway则共享礼服和配饰。

  从整个互联网经济模式的演进角度,互联时代实现了全球电脑的互联,让人们都上了网;社交时代实现了全球人际关系的互联,让圈子都上了网;共享时代则更进一步,基于网络人际关系的信任保障,将人们拥有的东西都放上网,彼此交换。

  从虚拟到现实,是互联网一步步成为人类社会基础设施的大势所趋。但采用共享经济模式的业务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两个现实要素——1、信任;2、特种行业和特许经营。出于这两点考虑,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模式在中国普及其实很难。

  首先,是信任。陌生人与陌生人的共享交换,信任与安全终归是用户关心的头等问题。所幸,除了中国之外,Facebook建立起了一个近乎实名制的全球社交网络,以及依附于其上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网络。Airbnb在引入第一批用户时,就有效借助了依托于Facebook的社交信任链;而在扩张用户时,则有效借助了依托于Facebook的社交兴趣链。在中国,具有一定信任感的社交网络,可能只有微信。但随着微信(含朋友圈)被大规模的微商侵入,使得原本基于熟人信任而衍生的社交关系网络,变得日益模糊,这对于信任是刚需的共享经济来说,是件很悲催的事情。

  其次,是否存在大量的特种行业和特许经营。这也是共享经济在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中国尤甚。譬如,以颠覆传统出租车行业为己任的Uber,今年6月就在法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暴力抵抗——全国出租车司机罢工并引发流血事件。在中国,对所谓“黑专车”的查处一直没停,交通部和各地交管部门对“专车”“顺风车”的口径差异,往往让从业者感到无所适从。归根到底,其实还是一个市场管制的体制性问题,如果依然将公交运输定义为特种行业,需要特许经营,那么共享经济模式在这一领域永远无法实现。所以我们看到,依靠资本并购垄断市场的滴滴出行,正在无可奈何地变身为一家传统的、自营的出租车公司,只不过其大量采用了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平台,这些技术和平台的调度,未来或许都是自营车辆,而非社会闲散运力的共享利用,如是而已。

  在房屋共享方面,由于酒店业在中国也属于特种行业和特许经营,所以跟共享经济模式就更沾不上边了。譬如,入住酒店需要客人提交身份证并将扫描件向公安部门备份,任何类Airbnb模式的中国创业者都无法绕开这一硬性规则,其结果只可能是将共享住房变成自营旅馆,如同专车运营一样。

  当然,国情的不同不代表没有生意。事实上,纯粹的共享经济模式拷贝在中国行不通,但通过互联网大规模提升运营效率,以此颠覆相关传统行业的低效率、降低用户消费的总成本(包括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这是绝对成立的商业模式。“专车”屡禁不绝,越打发展越好的事实,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