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林:欧洲的十字路口 爱沙尼亚的“混血”古城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塔林,爱沙尼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2 14:06
塔林古城是一个“混血儿”,是多元文化碰撞出的产物,巴洛克、洛可可、罗马、哥特、拜占庭式教堂都汇聚于此,形成了古城独特的杂糅风格。
市政厅是“塔林的灵魂”,其塔尖上的塔林保护神老托马斯,见证了市政厅广场上的风雨沧桑,至今,他仍守护着塔林人。
鬼街是一条砖块铺成的下坡路,狭窄而弯曲,房屋依势而建。因为塔林多阴雨天,走在鬼街上总感觉阴风阵阵,令人不禁想起那些恐怖的鬼怪传说。
在北欧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一直备受关注。在历史上,塔林一度是欧洲交通的黄金枢纽,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在13~16世纪,塔林是波罗的海沿岸繁忙的商业贸易中心。21世纪的今天,当你漫步在古城中,你仍可在古老的仓库里看见当年用于装卸盐、茶、面粉等货物的挂钩和滑轮。1997年,塔林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古城又被该组织评为“欧洲文化之都”。
塔林古城内,还保留着风格各异的中世纪建筑,成为北欧唯一拥有迷人的中世纪格调的城区。至今,那红顶白墙的民居、尖塔高耸的教堂、色彩缤纷的雕刻木门,使得这座古城在精致中又透露出脉脉的温情,其浪漫、悠闲的氛围让人着迷。
中世纪“混血”古城
多元文化催生风格各异教堂
1154年,塔林初见于记载,阿拉伯制图师穆罕默德·艾·伊迪利斯将塔林绘制在他制作的世界地图上。不过,那时的塔林还叫“科累万”或“烈韦里”,直到13世纪,丹麦人来此,才将其彻底改为“塔林”,意为“丹麦的城堡”。塔林的确城如其名,高塔林立,鳞次栉比,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古城内全是黑色和赭红色的尖塔。
中世纪的塔林是一个战略据点,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德国文化对这里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塔林古城的中世纪建筑格局。随后,俄罗斯文化也开始渗入,塔林古城又逐渐有了东正教教堂,还出现了红色砖瓦结构的俄罗斯民居。所以有人说,塔林古城是一个“混血儿”,是多元文化碰撞出的产物,巴洛克、洛可可、罗马、哥特、拜占庭式教堂都汇聚于此,形成了塔林古城独特的杂糅风格。
塔林古城的地标性建筑非圣奥拉夫教堂莫属。12世纪,为了颂扬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挪威人在此建立了圣奥拉夫教堂。这座哥特式教堂风格古朴,外墙色彩明亮,在蓝天的映衬下构成靓丽的风景。教堂的尖顶一度高达159米,是塔林古城最高的建筑。但由于在历史上频频遭到雷击,如今只剩下123米。
这座教堂的建成实属不易。相传,挪威人准备开建教堂时,就遭到了塔林人的强烈反对,但反对声很快被压制了下去。于是,塔林人便默默诅咒负责修建教堂的工头。神奇的是,诅咒显灵,工头们相继神秘地消失,导致教堂迟迟不能完工。就在塔林人开始窃喜时,却不料挪威皇室在巫师的推荐下,派来一位和挪威国王“奥拉夫”同名的工头,企图用国王的威名驱散诅咒。这一方法似乎奏效了,工程有序地继续进行。然而,就在教堂即将竣工的那天,平日里小心翼翼的奥拉夫却从塔尖摔了下来,鲜血四溅,口中不断爬出蛇和蟾蜍,场面极其恐怖,吓得围观的人四处逃窜,接着,奥拉夫变成了一尊石像。现今,在附近的圣母小教堂的墙上,还能看到记录此事的壁雕,因而这个故事流传了下来。
相比圣奥拉夫教堂的高大,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更显别致。它建于19世纪,以抗击条顿骑士团入侵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而命名。这座教堂造型浑厚雄伟,庄重饱满,穹顶十分华丽,其顶部呈洋葱形俄式风格,独具特色,成为塔林迄今最宏伟的东正教堂。然而,许多塔林人厌恶这座教堂,因为它标志着俄罗斯的统治。1924年,这座教堂险遭拆除,不过,塔林人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打消了这一念头,采取了不管不顾的态度。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爱沙尼亚独立,这座教堂才被重新恢复。
除此之外,古城内还有圣母玛利亚教堂、圣灵教堂、圣约翰大教堂、圣尼古拉斯大教堂等众多别具一格的教堂。尽管饱受战争洗礼,但它们依然屹立至今,当触摸那斑驳的一砖一石,就如同触摸塔林古城那段历史。
“塔林的灵魂”市政厅
欧洲最古老的药房
古城中,市政厅广场是最具人气的地方,周边商铺林立,最显著的建筑就是始建于14世纪早期、耗时30年才竣工的市政厅,它是波罗的海国家唯一的哥特式市政厅,被誉为“塔林的灵魂”。
市政厅有一座65米高的八棱体高塔,塔尖上有个特别的风向标——塔林保护神老托马斯。老托马斯原是一位箭术高超的武士,早在16世纪,他就被塔林人奉为城市保护神。老托马斯见证了广场上的风雨沧桑,至今,他仍守护着塔林人。
别看现在的市政厅广场热闹非凡,但早在战乱时期,这里却是处决战俘的刑场。历史上,塔林以战争、饥荒、瘟疫著名,因此,这里的人口总是大幅度减少。于是,空荡荡的城市让入侵者趁虚而入,瑞典人、丹麦人、芬兰人、德国人、荷兰人、苏格兰人、俄国人、波兰人相继而来,但这些入侵者的后代则融合到当地的文化之中,组成了今天的塔林人。残酷的战争中,战俘们被关押在市政厅隔壁的监狱里,然后在市政厅广场上被分批处以绞刑……在广场边的石柱上,现今仍悬挂着一些拷打、行刑的刑具,那便是历史的见证。
相比市政厅,广场一角的“市议会药房”更有趣。它拥有近600年的历史,是欧洲最古老的持续营业的药房。早在1422年,市议会药房就开张了,在1581年至1911年间,一直由布查特家族的十代人持续经营。最初,市议会药房无人问津,因为其制作的蛇皮药水、木乃伊饮品、独角兽角粉等药品千奇百怪,无人敢尝试。直到后来,猎奇的俄国沙皇购买并使用了能增强男性性欲的独角兽角粉后,如获至宝,开始不断向药房订购各类药品。有了沙皇做免费广告,市议会药房的名声这才越来越大。
后来,药房还出售各种商品,如果酱、茶叶、枪火等,其中,杏仁蛋白软糖和红葡萄酒最畅销。这里的红葡萄酒与众不同,据说是用古老神秘的配方制作而成的,引得人们争相购买,常被抢购一空。如今,这家古老的药房仍然开放,出售杏仁蛋白软糖、特制的红葡萄酒和现代药品,它的侧厅还展示着17至20世纪有趣的医学古玩。
闹鬼的短腿街
灵异的黑头兄弟会会馆
塔林古城不大,慢悠悠一天足以逛完,可这里的故事,花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古城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有人戏谑说,塔林是座“瘸子”古城,因为连接上下城的两条街叫“长腿街”和“短腿街”。相传,短腿街是古城内阴气最重、经常闹鬼的地方,有人曾在此看到过修道士、刽子手、喷火的狗等幽灵出现,因此,短腿街也被称为“鬼街”。
来到长腿街的尽头,走进短腿门楼,沿着狭窄的石阶而下,穿过建于17世纪、被誉为“鬼门”的石券门,就到了鬼街。鬼街是一条砖块铺成的下坡路,狭窄而弯曲,两边的房屋依势而建,黄白相间,十分别致。因为塔林多阴雨天,走在鬼街上总感觉阴风阵阵,令人不禁想起那些恐怖的鬼怪传说。
相传,几个世纪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鬼街一家酒店老板濒临破产,穷途末路之下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当他准备上吊自缢时,门外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老板想,或许自己命不该绝,思索片刻开了门。门外的男子说明来意,想租下顶楼的房间,举办一个聚会,并当即交付了高昂的费用。生意出现转机,老板欣然答应。第二天傍晚,客人们盛装打扮汇聚在楼顶房间,热闹的聚会直到深夜仍不见散场。好奇的老板来到顶楼,把脸贴在门上透过锁眼向里瞧去,才发现里面正在举办婚礼,而参与者都是可怕的鬼怪模样。过了好几天,邻居才发现老板暴尸门前,地板上满是凌乱的爪印和蹄印。此后,人们总在深夜听到酒店传来欢声笑语,或踩在木制楼梯上咯吱作响的脚步声。
鬼街上离奇死亡的人不计其数,中世纪时,古城内一直实行宵禁制度,每天晚上9点整会关闭城门,任何人,无论任何理由,在宵禁时段出现在街道上,都会被锒铛入狱。
或许,正是鬼街盛传的鬼怪故事,激发了15世纪的艺术家伯特·诺克的灵感,他绘画出塔林最著名的作品《骷髅舞》,其内容是一群打扮成鬼怪精灵的人们与骷髅在跳舞,画面极其诡异。
在塔林,除了充满灵异故事的鬼街外,那些精致的门窗也透露出神秘感,让人觉得诡异,仿佛打开每页窗,都能听到毛骨悚然的鬼故事,推开每扇门,都能见到那些可怕的鬼魂。
其中,黑头兄弟会会馆的门最特别:墨绿色的底漆,橘黄色的条纹,镶嵌着梅花浮雕,门的上方还有面目狰狞的黑人头像雕塑。黑头兄弟会会馆是一个商会,由德国和荷兰商人于1399年成立,商会会员将早期基督教的殉道者摩尔人圣毛里求斯当作商会的保护神,并将他的头像作为会馆的徽章,雕刻在门上,会馆古怪的名字也由此得来。不过,即使是保护神也抵挡不住古城内的恶灵,会馆内灵异事件不断,后来,商人们不再相聚于此,会馆就逐渐荒废了下来,现今几乎成为塔林仅存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已被辟为历史博物馆。
塔林城内的门窗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人猜想,或许是房主想让自己的灵魂记住自家的门,以避免夜半被鬼怪勾走。瞧着那一扇扇古朴雕刻的门窗,里面漆黑一片,耳边讲述着绘声绘色的鬼故事,仿佛下一秒那些鬼怪就会从里面蜂拥而出。古城里大大小小的建筑,似乎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或许永远都讲不完。因此可以说,塔林的每栋建筑都拥有自己的灵魂,让人深刻地记住,并铭记于心。
文 夏天 图 冷冰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