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湖南茶陵人,“茶陵诗派”领袖,是明朝一位颇有影响的名臣,官居首辅大学士(宰相),位列三公。然而《明史》载,他死后连葬礼也无钱操办,可谓真正的“两袖清风”,为官清廉。特别是他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以巧于周旋的智慧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与当朝大宦官刘瑾明争暗斗,匡正救善,为世人所称道。
李东阳与刘健、谢迁是朝廷的三大顶梁柱。刘健、谢迁辞官后,只剩下李东阳一个。刘瑾把焦芳拉进内阁任大学士,两人同流合污,排挤耿直大臣。此时刘瑾的势力从内宫太监扩大到朝臣和地方官中,朝政国事由他一人说了算。李东阳辞官不准,只好利用其首辅大学士的地位,为保全善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正德三年六月,一天退朝时,明武宗在御道上拾到了一封匿名状。状上列举了刘瑾大罪三十三条、小罪六十条。武宗看了,恼怒地把匿名状往刘瑾面前一扬:“你看该怎么处置吧!”刘瑾一看匿名状内容,大惊失色,又哭、又辩白,还要撞石柱以表清白。武宗心软了,安慰了一番,说:“你去查查是谁干的。”
刘瑾一听皇帝发话,立即飞谕六部九卿百官马上到朝天门外来。因是皇帝诏谕,三百多名大小官员一到朝天门外便跪下。刘瑾大发淫威,严辞盘查,而武宗坐在宫门内观望。
时值盛夏,骄阳如火,百官们被晒得汗流浃背,头昏眼花。刑部主事何钺、顺天府推官周忱、礼部侍郎陆伸当场暴死,中暑昏倒的官员更多了。刘瑾盘查了半天,也问不出个名目,于是恼羞成怒,“传旨”将这些晒得半死的三百多名官员统统下狱。
在场的公卿勋爵都缄口不语,噤若寒蝉。李东阳实在看不下去了,向武宗上奏求情说:“匿名文字出于一人,其余都是无辜之人,您不分青红皂白,统统下狱,岂不寒了天下人的心?百官上朝跪伏,仓促起拜之间,怎么知道投放匿名状的人?今日天气炎热如蒸,如此下去,不知要晒死多少人。请皇上开恩,让百官离开,待以后慢慢查访。”武宗听了李东阳一番话,觉得有理,才传谕开释这300多名官员。
刘瑾的权势越来越大,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哀鸿遍野。这时,佥事杨一清、御史蒋钦、翰林院侍讲学士戴说、兵部主事王守仁、都佥事吕鹏等上疏弹劾刘瑾。但奏章落到刘瑾手中,他怀恨在心,弄了道圣旨,将这几个人全部下狱。李东阳听说此事后,立马找到武宗,请求将他们释放,说:“臣子上疏,谏议朝政,是祖宗成法,怎能治罪?即使是诬告,也应查明所奏内容是否属实,以明视听,以服众臣。”几经努力和周折,事情有了些转机,但杨一清仍被罢官,王守仁谪戍广西,蒋钦、戴说被定罪下狱。
后来,杨一清在李东阳等人的保举下重新起用,成为铲除刘瑾集团的关键人物,立了首功。杨一清说,如果李东阳不留在朝廷就没有他杨一清,就难以诛除刘瑾一伙。所以史称“东阳不去,大有功于国”。
在刘瑾势焰熏天,万人缄口、躲避不及之际,李东阳常常能挺身而出,为受迫害者多方开脱,尽管不能使他们全部免于刘瑾的祸害,但多数能保住性命,这在当时相当不易。因此,学者评价李东阳是“扶持善类,培滋元气”。
【原载2015年10月17日《湘声报·芙蓉》】
彭东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