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十楼市完美收官
传统的“银十”已经完美收官,在央行降息降准、土拍接连不断以及二胎政策的多重催化之下,全国多个城市楼市也不负众望,表现可人。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10月其监测的主要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17.73%,超八成城市环比上涨,同比去年10月上涨22.26%。环比来看,31个城市上涨,韶关涨幅翻倍,为107.88%;环比下降的城市中,包头下降超两成,跌幅为-23.24%。同比来看,28个城市上升,汕头涨幅居首,同比大涨175.97%;9个城市同比下降,杭州、重庆同比跌幅超过20%。
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2.25%,深圳环比增幅最大为32.51%;一线城市同比上涨11.35%,上海涨幅位居首位,为25.25%。二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17.79%,同比上涨19.89%。三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较上月上涨33.18%,同比亦上涨41.99%。
对此,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报告称,当前市场整体库存居于高位,“去库存”仍是市场主基调。从价格上看,不同城市仍将分化,预计四季度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的房价将继续平稳上涨,延续环比增速小幅回落的态势,同比仍保持增长。“而库存压力较大城市将保持稳定甚至有所下调。”
上海 重心重回中高端
在新增供应量增加和央行政策利好的双重影响下,上海“银十”楼市延续了自今年三季度以来的活跃行情。据上海链家市场研究部数据显示,10月上海新房市场新增供应量为174.24万平方米,环比下滑4.75%,同比上涨46.20%,虽有所下滑,但依然位于高位水平,仅次于今年9月,为2007年以来的第二高位;成交量价较上月则继续上扬,151万平方米的成交量,环比上涨6.66%,同比上涨38.34%,创下2013年4月以来的新高。
如果说,9月的上海楼市还是刚需主导的话,那么10月市场重心重回中高端楼盘。有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10月上海单价6万元每平方米以上项目总成交969套,较9月同期增加57.6%。而成交价格在中高端项目带动下,也再度反弹至高位,并已连续6个月突破3万元/平方米。
对此,有业内观点指出,上海楼市进入2015年以后,豪宅就一直热销不断。10月豪宅的成交突出是全年的一个缩影。“目前的上海新房市场已进入改善时代,卖小买大现象十分普遍。加之上半年股市疯长的原因,促成今年上海豪宅市场的火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沪上楼市“暖意正浓”的当下,上海的管理层却给楼市浇了一盆“冷水”——3天叫停5块土地出让。
北京 成交环比下跌近两成
金秋十月,同如今各大开发商都在热炒的“10万+”楼市一片大好形势相对应的,是北京楼市成交大幅下滑。链家网研究院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网签8290套,环比下降10.4%。纯商品住宅成交3731套,环比下降17.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7%。
对于成交量下调的原因,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第一,9-10月比较长的假期影响了市场签约。第二,通州限购的影响。从市场成交看,通州市场变化剧烈,9-10月相比之前减少接近千套,影响了全市的成交量。
通州限购是造成今年金九银十成交量下滑的一个额外变量。自8月中旬“限购令”下发后,通州市场急剧降温。据统计,9月、10月份通州区域分别成交了539套和385套,远远低于此前月均1500套左右的成交量。
此外,商品房豪宅化已成既定事实。品牌开发商和行业研究机构之所以集体发声“四环进入豪宅时代”,有两个重要的背景因素。一个是从8月底到11月初两个月的时间内,北京成交多宗高价地,楼面价在5万以上的就达到7块。另一个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新房价格已连续七个月上涨。“今年是北京豪宅化的元年,明年就是豪宅化井喷的一年。”对此,业内已形成共识。
深圳 新房成交止跌上行
在连续上涨5个月后,深圳房价终于下跌了。据深圳市规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深圳一手住宅共成交5585套,环比增长38%;成交面积54.2万平方米,环比增长32%。
继“金九”失色后,深圳新房成交量在“银十”扳回一局。在业内人士看来,新房成交止跌上行,主要原因在于,随着“金九银十”步入最后的阶段,新盘开始集中入市。“在10月中下旬尤为明显。仅央行”双降“后一周就有12个项目,共计2985套房源入市,为九十月份最多的一周。其中,推售项目数量上升了7个,同时推售房源数增加了1401套。”
与此同时,受新盘普遍调低售价影响,深圳新房成交均价环比下滑7%,降至33599元/平方米。据悉,在深圳今年10个月房价中,有3个月环比出现下跌,分别出现在3月、4月和10月,其中10月的环比跌幅最大。
不过,即便如此,深圳新房均价仍处于历史高位,同比依旧上涨了51%,其中有三个区突破了5万元/平方米,分别为福田、南山、罗湖。龙岗区价格最低,为2975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8.5%。
下一步深圳房价走势如何?业内人士提醒,待市场需求在第四季度集中释放完毕之时,必须警惕下一轮可能的市场阶段性调整。
文︱《小康·财智》记者 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