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的效益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二手烟,老年痴,经济效益
  • 发布时间:2015-11-26 14:08

  控烟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也间接地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一个吸烟者就减少一批二手烟受害者,相当于减少对应的疾病防治开支。

  二手烟凶猛

  家中有孩子的烟民父母大都会避开小宝贝所在的空间过把瘾,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所谓控烟就是控制二手烟传播。那么,二手烟有多凶猛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2013年全球有500万死亡人口曾经有吸烟史或者处于烟民行列。在因烟辞世的人中,有大约60万受害于二手烟,约占总数的12%。整个20世纪已经有1亿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在不控烟的前提下,按2013年的比例,本世纪可能有1.2亿人被二手烟夺走生存权。

  2013年,由中国、美国、英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选择中国作为范本专门研究二手烟与老年人涉烟健康之间的关联性(中国被认为是全球烟民最多的国家),参与者来自中国安徽医学院、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和美国,研究成果发表在《职业及环境医学》(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杂志。

  研究背景是,中国有大约6.5亿人不得不吸入二手烟,每个烟民大致会让另外两个不吸烟者被动吸入。中国也是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且发病率呈迅速上升之势。

  研究结论是:被动吸烟的老年人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机会很大,在被调查对象中有10%的老年人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

  专业机构研究认为,对外界有害环境同样敏感的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少儿群体,二手吸入香烟的危害也显而易见。

  2010年,英国皇家医生协会RCP(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发表一份报告,题为“Passive Smoking and Children(儿童与被动吸烟)”。报告认为,2010年英国有约21%的人口(英国人口约6200万)抽烟,与目前北京的烟民比例相若。英国每年因吸入二手烟导致30万儿童看医生,其中有1万名儿童需要住院。

  在具体病种方面,200例患儿为脑膜炎、120000例患儿为中耳炎、20000例患儿为胸肺部感染、22000例患儿为哮喘.在英国每年40例婴幼儿猝死的病例中,8例(五分之一)与二手烟有关,这些儿童病例都被确认经常性处在被动吸烟的环境中。

  该报告提醒,孩子被动吸烟最可能的制造者是烟民父母。父母都吸烟,孩子被动吸烟的可能性较之非吸烟家庭大9倍。如果一方吸烟,孩子受影响的概率,母亲吸烟为6倍、父亲吸烟为3倍(一般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多)。报告特别指出,烟民父母为“保护”孩子采取的一些貌似“安全”的手段,到另外一间屋子过瘾,比如打开窗户对外面吐雾等等,其实于事无补,并不会实质上影响孩子被动吸入香烟的结果。

  在专业界的观点里,青壮年群体长期被动接受二手烟造成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在2007年实施公共场所禁烟,两年后的2009年9月,英国卫生部发表报告评估禁烟效果,结论是“效果远超预期”。

  英国卫生部的报告指出,在此期间英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大幅下降了10%,这是事先未曾意料到的。而心肌梗死在英国是危及民众生命的严重病患之一,2009年之前,英国每年罹患心肌梗死的人多达27.5万,其中14.6万人死亡。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所属刊物《Circulation》(循环)和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美国心脏学院杂志)发表的两篇文章则认为,同期英国心肌梗塞的发病人数的下降幅度达26%,相当可喜。

  《美国心脏学院杂志》文章的研究领导者詹姆斯·莱特伍德博士认为,美欧引入禁烟法之后,心肌梗死发病率的下降相当明显,第一年就有17%左右降幅,三年累计可达36%。他认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可能因禁烟降为零,但在禁烟的举措下中短期内显著降低发病率是可能实现的”。

  德国健康专家瑞内尔·汉内温克Reiner Hanewinkel和美国健康专家杰姆斯·萨金特James Sargent在2012年分析德国DAK保险系统360万参保人的医疗数据后撰文指出,在德国餐饮业禁烟令发布之后一年,参保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入院的比率下降了6.8%,心绞痛的发病率更下降了13%。德国烟草业联合会的企业家们并不赞同这一结论,他们认为此间心血管病患下降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餐饮业禁烟一个。

  控烟风景线

  在欧洲,被认为实践禁烟行动较早的是爱尔兰。2004年3月29日是爱尔兰在公共场所禁烟的第一天,全球主流电视媒体派出报道组在都柏林一家酒馆见证了爱尔兰禁烟令的生效日。

  爱尔兰被称为“酒馆之国”,酒馆文化在爱尔兰传承良久。酒馆文化中有一个内容:烟酒不分家,起初相当多的爱尔兰人并不认为可以成功把香烟从爱尔兰的酒馆中赶走。资深烟民、爱尔兰旅游部长迈克尔·林说:“我曾经认为这项禁令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因为酒和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爱尔兰酒商联盟(Vintners‘ Federation of Ireland)之前发表声明认为,禁烟令“无必要、不可行、无道理”,爱尔兰烟草业协会则预言,餐饮业、宾馆酒店业将遭受重大“打击”,损失大约6.5万个工作岗位。

  禁令生效后一个月,爱尔兰卫生部门的调查结果出乎意料,包括该国当时7800个酒吧、酒馆在内的97%的工作场所实现无烟环境,民调显示当时有80%的烟民给禁烟令投赞成票。

  2013年,爱尔兰无烟研究所(TobaccoFree Research Institute Ireland)发布该所的统计数据表明,禁烟10年,爱尔兰有3700人因此保住性命(爱尔兰人口约450万),心脏病发病率下降26%,中风发病率降低32%,效益显著。

  继爱尔兰之后,2004年有挪威、新西兰,2007年有意大利、英国,2008年有印度、2010年有希腊,2011年有巴西、2014年有俄罗斯加入全国性禁烟的行列。还有一些国家如美国、德国虽未有全国性禁烟法律,但在州一级禁烟。

  2002年美国通过了一项法案《Smoke-Free Air Act》(无烟空气法)。法案规定,禁止在办公室、地铁、酒吧等“带盖”的大多数公共场所吸烟,后来延伸到餐厅、商场。控烟执行最强力的被认为是美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城市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2011年纽约甚至将供民众散步休闲的公园、沙滩、步行街及广场“不带盖”的场所纳入禁烟范围。

  据统计,控烟10年后的2012年,美国的成年烟民从上世纪60年代的42%下降到19%。据统计美国3亿人口有大约4500万成年烟民,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刊登的文章资料,美国因抽烟引发的疾病每年花费医疗费960亿美元(约合5952亿元人民币)。令美国学者担忧的是,在成年烟民减少数百万的同时,18~25岁的烟民却在增加,34%的青少年承认数月内抽过烟,每年有80万美国青少年加入烟民队伍。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4年草拟了一部新烟草法案并且交予社会公众讨论,征求意见。这部草案的一项内容被认为颇具争议。这就是:需要计算减少抽烟的成本效益,这个成本效益的计算参数是“幸福感”。新法规认为,对减少吸烟带来的效益,如降低过早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需要乘以一个系数0.3才是可供参考的实际价值,再把这个价值与烟民放弃吸烟丧失的幸福感比较,作出是否戒烟的决定。

  草案甫一出炉,立即在美国公共卫生领域引发强烈反弹,其中暗含一个经济悖论:何处监管吸烟越严厉和成功,该处在经济核算中的损失越大。换言之,控烟成功拖了GDP的后腿,因为该草案将控烟的经济效益基本“抹杀”了。有学者认为,这个法案如果兑现,有可能引起烟草业挑战控烟法律的行为。也有学者认为,对一直加强控烟的FDA,这个新法案的作用是负面的,会阻碍控烟执法。FDA是美国控烟的执法者,由FDA起草的这个新法案在有些人看来,有执法者自己捆住手脚之嫌。

  相当多的反对意见来自经济学界,认为该法案在控烟的成本和经济效益上计算失误。这个失误来自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人”是理性的。但是,吸烟者并非理性经济人,抽烟往往与青少年时期的冲动有关,而戒烟却因为有心瘾很困难。

  德国的禁烟则一波三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德就开展禁烟运动,但经过20年的努力才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操作。1998年德国联邦议会讨论《保护不吸烟者法案》(足见切入点是二手烟),但未获通过,站出来反对的居然是当时的德国健康部部长赫尔斯特·瑟赫菲尔(Horst Seehofer)。8年后的2006年,当联邦政府再次与社民党议员联手提出禁烟法案时,再次被否决,这回的强势反对者是联邦法律部长布里吉特·泽普里耶特(Brigitte Zypries),理由是“联邦议会不具宪法功能,不能就公共场所是否允许吸烟做决定。”

  造成德国禁烟法案两度流产的主要原因来自经济考量,最大的反对力量是餐饮业。德国餐饮业联合会认为,实行禁烟法的国家都对经济造成过“严重影响”。德国盛行啤酒文化,在酒馆抽烟是消费者最常见的行为,如果在酒馆禁烟,很可能赶走大批消费者。2005年,德国政府与餐饮业联合会达成一个折衷方案,在不立法的前提下,在面积大于75平方米的提供餐饮的场所,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在2008年之前完成。

  但8年后原先对禁烟法案持反对意见的前联邦健康部长瑟赫菲尔态度有了180度转变,认为必须出台“特别严格”的禁烟法令。同时,德国16个州政府也认为应该开展禁烟,但对禁烟的细节有争议,以至于州长们召开的相关会议未能达成一致意见。2007~2008年间,德国各州自行订立《保护不吸烟者法律》,其中最严格的数巴伐利亚州,当年担任州长的埃德蒙德·施托依贝尔(Edmund Stoiber)下令“在所有公共建筑内和所有餐饮店内不许吸烟”。但是也有与巴伐利亚州宽松程度不一的禁烟令,以至于有人调侃德国人出门应该带上“禁烟地图”。

  2015年5月,德国联邦药物成瘾问题专员玛勒内·莫特勒尔(Marlene Mortler)公布报告显示,迄今为止,25%的德国成年人经常吸烟,比1999年的28%下降了3个百分点,每年德国有11万人因吸烟导致的健康问题过早离世,而这是“(通过禁烟)可避免的主要健康问题”。

  2008年10月,印度卫生部开始在全国实施禁烟令,禁止吸烟的范围遍及几乎所有公共场所,医院、学校、公交车站、机场、宾馆、饭店、歌舞厅等等,仅有家里和公路边可以吸烟。被抓住的违禁者将被处以5美元的罚款,当时印度人均月收入不到100美元,5美元算“天价”。

  印度禁烟的最大动因也是国民健康损益。政府公布的数据认为,印度当时的烟民人数达2.5亿,印度人口年轻化程度高,大部分烟民是青年人。印度卫生部认为,40%的因病去世者与吸烟有关(包括二手烟接受者)。

  2014年12月,印度传出该国卫生部搁置了一项禁止售卖香烟的法令,当日印度几大烟草公司的股票大涨。印度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烟草生产国,相关的出口贸易每年为印度带来6000亿卢比外汇收入。

  电子烟生意

  在禁烟的呼声和行动中,所谓电子烟开始出现在消费市场,特别在欧洲发达国家很盛行。

  电子烟e-cigarettes是一种由人工制品完全取代自然烟草成分的工业制品,与家用电蚊香大致类似,用一支外形酷似香烟的容器,挥发出可以替代香烟的气体。

  早在1964年,担任美国政府总医官Surgeon General的卢瑟·特瑞(Luther L.Terry)就发表报告,希望烟草业研发“新型香烟”,新型香烟的主要指标是低尼古丁和焦油含量。当时美国曾经研发过通过电热丝加热液体尼古丁,挥发出气体供吸烟者过瘾的所谓无烟香烟,但并未流行开。

  1970年代美国政府每年投入研发新型香烟的支出为600万美元,连医学界专业机构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也认为,“可以探索研发危害性小且能够满足烟民嗜好的产品”。

  但是,1980年代一桩关于烟草业的诉讼打断了新型低危害型香烟的研发进程,诉讼者指控烟草业隐瞒吸烟危害,误导消费者,故意生产高尼古丁产品令吸烟者产生依赖等等。人们更倾向于为戒烟者提供替代品,并且更注重二手烟的危害与消除,新型香烟的概念逐渐淡化。

  2003年,中国人韩力想通过替代品戒烟,发明了用超声波雾化丙二醇的电子烟,韩力因此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韩力的电子烟尼古丁含量可以调整,还可以加入消费者感到愉悦的其他香味。

  分析认为,电子烟的研发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多数专家认可尼古丁的危害是在剂量“很高”时才会产生。一些用来替代烟瘾的方法比如咀嚼含尼古丁的口香糖、给戒烟者使用尼古丁贴片等等。有专家认为,这种依赖可能是终身的。

  电子烟研发并面世后,市场效果令倡导者感到鼓舞,赞同的意见认为,相当多“有戒烟意向”的烟民乐于接受电子烟。因为较之其他的烟草替代方法,电子烟在助力戒烟方面似乎效果更佳。

  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2013年发文认为,电子烟的戒烟效果优于尼古丁贴片。通过对新西兰600余位烟民12个月的对照实验,电子烟使用者的戒烟成功率为7.3%,使用尼古丁贴片的为5.8%,使用安慰剂的为4%。

  西方烟草业开始加入电子烟产业。2013年,中国人韩力的如烟公司与英国第二大烟草供应商英国帝国烟草公司达成专利转让协议,以7500万美元(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如烟电子烟专利。韩力表示将继续研发电子烟产品,设想有朝一日电子烟会“完全取代香烟”。

  在已经推行公共场所禁烟令的国家,电子烟开始迅速流行起来。在英国,据说有130万烟民或者已经戒烟的前烟民使用电子烟。在美国,电子烟的销量仅为烟草市场的1%~2%,也即10亿~20亿美元规模,但是加入尝试的人数增长迅猛,据估计有一半的美国烟民使用过电子烟,美国三大烟草商已经开始产销电子烟产品,比如万宝路旗下Marlboro供应商奥驰亚集团的电子烟等。

  与此同时,对电子烟的质疑和反对声音分贝也不低,核心争议在于尼古丁与青少年成瘾。美国非吸烟者组织(Americans for Nonsmokers’ Rights)认为,电子烟含有的尼古丁还是会引人上瘾,增加抽烟者人数。还有意见认为,尽管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含量远低于传统香烟,但蒸发出来的尼古丁和其他毒素还是会影响别人。

  青少年对电子烟的追捧也引发担忧。据统计,2014年,德国青少年中有大约27%的人尝试过电子烟,比一年之前(2013)增长了19%,这个扩容速度相当高。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014年的报告显示,2013年有多于26万原先从未接触过烟草的美国青少年尝试了电子烟,而2011年的这个数字是7.9万人,两年间增加了近3倍。在英国,健康与吸烟委员会(Action on Smoking and Health),ASH的报告认为,青少年尝试电子烟的比例2014年是10%,2013年为7%,而其中有90%的人原来就是烟民。

  因此,针对电子烟的监管已经开始,最严厉的要数美国纽约。2013年年底,纽约市议会通过决议,将电子烟纳入与普通香烟一样的监管类型,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电子烟。德国则准备进入立法程序,禁止对青少年出售所有类型的电子烟,无论是否含有尼古丁。英国目前并不禁止售卖电子烟,但准备在2016年在电子烟市场实行类似药品销售的许可证制度。

  新西兰已经将电子烟作为药品监管对象。对电子烟销售进行限制的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等。也有完全禁止电子烟销售的国家,如巴西、新加坡、挪威等。

  21世纪才兴起的国家层面引导的控烟行动尚显初级。从各方面针对香烟替代品电子烟的关切和监管看,人们基本的共识是,控烟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间接地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一个吸烟者就减少一批二手烟受害者,相当于减少对应的疾病防治开支。

  文︱老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