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Fiil耳机,能否和科技圈一起摇摆?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汪峰,韩庚,崔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3 13:50
精英主义的胜利
汪峰本是“人生赢家”般的生活,名气、收益和作品样样都在手,家中更有“国际章”。这次拿着Fiil耳机杀入科技圈,可谓是一次赌上名利的冒险,不禁让人捏一把冷汗。所幸,从发布会所介绍的来看,Fiil耳机可以逃脱“圈粉丝钱”的名声,而被看做一家正经科技公司了。
回想韩庚和崔健产品被人遗忘的跨界黑暗史,最为诟病的是他们俩人在产品中起到的作用极小,基本是手机工厂现有的产品,贴上明星的牌,换一套定制皮肤就打着“定制”的旗号拿出去卖了。哦,对了,价格自然是比同配置的高了不少。这样的产品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没有半点诚意,盈利基本指望粉丝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看起来汪峰这次诚意十足。首先是自己在公司占股四成,亲任董事长和产品经理。刘作虎和罗永浩等人已证明了,老板兼产品经理才能真正地影响到产品的成型。即使生产和技术等专业领域汪峰插不上嘴,但是从合作架构上来说,他是有话事权的人。
其次和之前的贴牌路线不同,汪峰和老罗一样自创公司自建团队,且不乏牛人入伙。CEO彭锦洲作为前华为荣耀副总裁,应该是Fiil耳机供应链和生产方面最大的功臣。很难想象没有这个级别的人物,Fiil耳机能给第一款产品就找到一贯给国际大厂做代工的富士高来制造。比起雷军当年给小米一代找代工的辛酸往事,汪峰因为有了彭锦洲,应该相对轻松多了。除了生产,在音频技术和工业设计方面,汪峰团队都找到了专业的团队来做。水平如何且不评价,其实这是符合商业世界的专业分工规律的。这不仅让我想起了锤子科技的构成,在一个看似不靠谱的老板背后,是一群专业而优秀的从业人员撑起老板的跨界梦。
可以说,如果Fiil耳机能声名鹊起,那将是一次属于精英主义的胜利。
小米式成功?怕是不行
不过,纵观全场发布会,所展现出的汪峰的新事业,目前来看也还只是一家有看点无新意的创业公司。难以指望Fill耳机以“小米速度”,成长为Beats这样的现象级公司。
商业社会的“创新”无非存在于两个维度: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以摩托罗拉的“大哥大”为典型,讲求“人无我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小米”为模范,通过预售来控制生产和降低成本的手法让小米科技成功立足。而峰范科技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说,都没有过人之处。耳机行业的技术多年未有颠覆性的革新,而Fiil耳机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模式也是跟着前人的经验亦步亦趋。
如果要说Fiil唯一让人感到期待的地方,还是得看汪峰了。可以想象,“汪峰和他的朋友们”能让Fiil耳机在宣传上占得先机,但是问题也恰恰可能出在汪峰最自信的营销上了。
“将品牌传达到消费者”只是营销的第一步,靠着明星效应和“免费”代言,Fiil耳机在这一步可能做出惊人的效果。但如何打动消费者,将宣传到达率转化为购买,却是Fiil的软肋。Beats当年通过一大波明星的佩戴照片,成功地给自己打上了“时尚”的烙印,成为每一个时尚弄潮儿(其实更多的是“希望变得时尚”)的耳机必选。小米定位“发烧友”,坚果定位“文艺青年”。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一款产品的定位至关重要。
成也汪峰,败也……
优异的产品,清晰的定位,辅以行之有效的营销,才能引发目标群体的共鸣,消费者又有何理由不掏腰包。而Fiil耳机恰恰人群定位模糊,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买,但是又有哪个产品第一代就成为全民级的消费品呢?围棋中讲究“入界宜缓”,做公司亦如此。初创公司依靠精准定位立足于细分市场,再拓展消费人群的发展模式,似乎更符合现实社会的规律。
解铃还须系铃人,汪峰作为公司董事长在日后必然要思考这些问题。对于汪峰而言,他不禁还要扪心自问另一个问题:这场跨界,何时是个头。
不同于老罗和Dr.Dre,他们俩都在跨界之后将公司当做自己唯一的事业不遗余力去做。而以汪峰目前在音乐界的成就来看,数年内是不会完全转行科技圈的,就像李宗盛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吉他生产商一样。这让人再次疑虑他跨界的动机:是发自内心的想做好产品而跨界,还是在玩音乐之余尝尝鲜。倘若是前者,音乐和公司兼顾,可能时间精力上不允许,倘若是后者,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该买这种公司的产品吗?
跨界不跨界的,其实本无大碍。本身不是这个专业出身,但倘若事情做得专业,拿得出专业的产品,那便要“英雄不问出处”了。汪峰不汪峰的,其实也无大碍,若是汪峰能在科技界怒放自己的生命,大家也不妨跟他一起摇摆。
文/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