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南北通婚、与土耳其人通婚,以及和不同种族通婚,都还属于极少数。
我的德国先生出生在汉堡,长在不莱梅,“户口”登记在不莱梅旁边属于另一个州的小镇奥特伯格(Ottersberg)。那是他父母居住的地方,只有1600人居住。
也由于是小镇,很多细节上特别能体现出德国的本土文化特色。
我们登记结婚是在上海。不过先生家在当地颇有名望,镇上的人都知道他和一个中国女人结了婚。今年在商店遇到先生时,镇上的婚姻登记员沃斯女士说,你们可以来镇上办一下婚姻注册,这样你们也可以有一张德国的结婚证。
这种登记其实无关法律效力,只是走个政府管理的程序而已。但今年正好是我们结婚五周年,先生于是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相当于五周年纪念。
于是,我们找了一天,便装就过去了。沃斯女士很兴奋的样子——在这个小镇上,一年结婚不过几十对,跨国婚姻更是少之又少。
在她的办公室里有张世界地图,但凡跟小镇居民有过跨国婚姻的国家就插上红旗。亚洲部分目前已被“占领”的有泰国、菲律宾、韩国、日本和越南,最大的一片疆域中国还是空白。沃斯欣喜地握住我的手说,这下终于可以把红旗插上中国的土地了!
我和先生后来觉得,这可能是她无比期望我们去登记的主要原因。
德国虽然是一个全球性大国,但社会风气还是相当保守的,对外来人口有相对的排斥。那并不是对外国人的“不友好”,而是习惯于和外人保持礼貌的距离——并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也无法产生亲如家人的感觉。
在德国,南北通婚、与土耳其人通婚,以及和不同种族的人通婚,都还属于极少数。尽管社会也接受和尊重,但是很多人还是觉得有点奇怪。跟英国、法国比较,由于德国几乎没有殖民历史,所以文化多样性在社会结构中体现得不太明显。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他们才开始接受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的劳动力,对东德和东欧移民的接受也是在柏林墙被推倒之后。
因此,德国人对异质人群的接受一直很缓慢。我估计,德国朋友看到我们的家庭组合时所感受到的新鲜程度,要高于一般中国人眼中的跨国婚姻家庭。
在中国,领证是极其迅速的,最多20分钟结束。在这里,领证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是关于姓氏是否更改的问题。
她大约用了20分钟的时间跟我们解释:我可以选择随夫姓,先生也可以选择“随妇姓”,或者大家保持中立。
我告诉她,我如果随夫姓,就要更改我所有国内证件的姓名,太过复杂,另外我也是独立女性,觉得根本没有必要随夫改姓,还是大家都不变最好。
就这样,我们完成了在德国的领证过程,也为小镇的“国际化”作出了我们的贡献。
文/张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