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享到共创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共享经济,大众创业
  • 发布时间:2015-12-10 16:52

  共享经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热词,而是大势所趋、是未来、是必争的战略高地。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持续下行,在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需要培育新的增长点,共享经济是值得关注的领域。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人们租或者借一种商品和技能,而不是通过购买所有权来享受其提供的服务,闲置资源的使用率得以提高。

  共享经济产业链是一个动态的生态圈,每个消费者既可以是生态圈中以供给为形式的外围组成,也可以随时转化成为以需求为核心的中心,每一个个人或企业都有可能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或需求方,这种方式决定了整个交易市场的无限外延能力。

  共享经济的产业链从形态上不同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或价值链中最初的供给者到需求者的价值和信息传递是单向传输,且中间需要途经多个中间商才能完成最后的交易,交易的成本和效率都会因环节的繁赘与信息的不对称而大打折扣。

  共享经济通过唯一的第三方平台(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提供的技术支持)将自己所愿意共享的资产公开于这个虚拟的交易平台,并实现成本最低、沟通最快捷,以最便利的方式来获取或给予。

  当中国企业还在苦心探索的时候,共享经济鼻祖罗宾·蔡斯女士早已写下了她从事共享经济16年来的心得和思考,将自己创办共享经济企业的经历与自己多年来对于这种新经济形式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写就了《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称得上是共享经济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近日,由智囊传媒总裁傅强创建的“共享经济研习社”微信群,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便吸引了近百名位对共享经济话题感兴趣的有识之士。傅强在群内举行了主题为“从共享到共创”的线上研讨沙龙,分享了自己潜心研究共享经济的心得,此次沙龙也得到众多专家的参与和群友的互动,现摘编部分内容,供读者研究参考。

  【专题分享】

  共享经济要完成三次转化

  智囊传媒总裁 傅强

  共享经济不只是个经济模式的探讨,还是一个管理话题。如果不能成为一个“管理者”,那么在共享经济及其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参与是不能保障的。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共享经济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我可以从刚刚读过的一本书谈起——《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协作型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或共享经济,其核心用Airbnb首席执行官BrianChesky的话来说就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but not Ownership),一个人多余的时间、拥有的技能都可以和其他人分享。这种理念在欧美国家十分流行,符合环境保护、提升效益、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等未来理想社会的要求。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并非偶然。伴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在各自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激励下,劳动者、企业家、消费者等微观主体自发博弈互动,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重构相互关系,最终形成符合新的、低交易成本要求的新商业模式,也即完成对原有商业模式的颠覆或者说是“破坏式创新”。随着传统企业边界收缩,“劳动者-企业-消费者”的传统商业模式逐渐被“劳动者-共享平台-消费者”的共享模式所取代,完成了共享经济对传统商业模式的破坏式创新。

  人人共享的三个前提条件

  通过梳理本书,我总结出建立共享经济的三个重要前提:

  人人共享模型的核心要点:

  利用产能过剩,实现实际的经济效益;

  利用科技建立“共享平台”,使分享变得简单易行;

  个人是具有影响力的合作者。

  举例说明:

  第一,产能过剩。为了体现个性化,厂家生产100件衣服供每一位消费者挑选,而购买则是百里挑一的过程,这种生产方式浪费了很多资源。

  第二,共享平台。将过剩的资源放在平台上,才有可能达到最高效率。以前的所谓“黑车”只有建立共享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整体调配利用率较低的汽车,资源才有可能达到最高效能的共享。

  第三,人人参与。以Uber为例,平台的创造需要组织者,司机和乘客也是参与者,他们的参与构成了全新的形态。这不是简单的运输,而是人和人的交流,人人参与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同拥有而不占有

  使用权和拥有权的分离,也是共享经济的重要基础。共享经济把两者分离,所引起的革命是巨大的。

  以新闻业、出版业为例,畅销书的品种只占出版业5%左右,却占有整个行业50%的利润。创造畅销书,需要好的作者、编辑、出版人,而这些人少之又少,如果把他们锁在一个公司里,他们创造出的效益就释放不出来。如果将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改写,让他们在共享平台上沟通创造,试想一下,这样的平台就有可能颠覆整个出版行业。

  所以,拥有权和使用权不简单地固化生产资料,人的生产资料也包含在内。一旦颠覆了人和组织的关系,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基础将不复存在。出租车的改革之所以这么困难,是因为在行业被颠覆后没有找出新的管理办法。

  共享经济的三个特质

  共享经济的特质:成本低、连接、可持续性。

  最近出版业流行众筹,这是一种尝试,但也有弊端。当众筹了一本书之后,周边的资源被消费了一遍,众筹一本书可以,而两本、三本则不可持续。所以,可持续性是共享经济的一个特质。

  第二,连接。如果人和人的连接不越来越密切的话,整个共享经济就不可能调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就不能支持共享的基础。由此可以引出另一个话题:连接靠什么?

  第三,成本。共享经济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比传统运作的成本要低,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话题和话题设计上,会大大降低沟通成本,每个人消耗的时间也会降低。

  共享经济要能够完整运行,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是体验的重构,包括产品设计和使用上的易用性在内的体验颠覆;

  第二个是价值的重构,主要是指对碎片化时间以及闲置物质资产的价值释放,这也是共享经济最显著的特征;

  第三个是连接方式的重构,这是对传统商业体系的重构,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连接的成本,以及提供新的连接方式。

  共享经济是一场“精英革命”

  共享经济让越来越多“专业者”“诚信者”“管理者”,在一个或者多个分享平台上进行全职工作。通过提供品牌、行销、支持与分销服务,分享平台让这些独立的专业人士在某种方式下扩展了他们的业务。

  在我看来,共享经济不是大众创业,应该是精英创业。所谓的精英,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的精英:

  第一,专业者。“人人参与”中的第一个“人”是精英,需要在领域中表现出足够的专业水平。这一点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并不难。

  第二,诚信。参与共享经济的精英必须是一个诚信者。近几年我参与了不少课程体系的建设,在中学课程研发中,我发现我们对诚信的概念是模糊的,“不说谎”和诚信教育不是一回事。信用更多是承诺,完成这个承诺就需要能力和道德两方面的高素质。

  第三,管理者。德鲁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管理者的自我要求理论,强大的管理者对自我、对组织的管理能力表现在时间管理、项目管理等,尤其包括对自我的信用管理上。

  在共享经济的时代,协同创新的场面会越来越多,相应地,失约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失约的原因不单纯在道德层面,而是在整个思维方式和项目管理上都存在失约。如果不能成为一个“管理者”,那么在共享经济及其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参与是不能保障的。

  所以,共享经济不只是个经济模式的探讨,还是一个管理话题。

  共享经济的三个转化

  我认为,如果向共享经济方向发展,需要三个转化。

  一个简单的四阶段循环路径来解释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产品-服务-市场-平台。第一个转变是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关注的是客户(人)的真实需求;第二个转变是把一对一的服务转化成一种可以共享的服务需求,创造出可围绕自己的品牌进行交易的市场,培养更多的潜在客户(人)参与其中;第三个转变是把前三个要素都放到一个创新的平台上,鼓励更广泛的分享与创新,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环境。

  具体说来:

  第一,产品转化为服务。如果只是把产品单纯地放在平台上进行销售,这种方式不是共享经济,而是电商,因为这种方式的核心仅仅是交易。尽管产品是过剩产品,但彼此之间除了交易没有交流。共享经济的第一件事是人人参与,必须完成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这个“人”是专业者、诚信者和管理者,能将产品转化服务并增值。因为“人”的出现,才有分享和共建的过程。

  我们在社群内对《共享经济》这本书进行讨论,就是把产品转化为服务的过程。Uber因为有司机和乘客的互动交流,所以成为共享经济。而神州专车仅仅通过平台来调度车辆,司机还是原来的司机,没有转化为一种服务,所以不能算共享经济。

  第二,服务转化为市场。我对市场的理解不是虚化的市场,而是“人人参与”的第二个“人”。更多的认同共享经济价值的人参与进来,用全新的参与模式和第一个“人”互动。人人参与的两个“人”是不同的,一个是服务,一个是市场。

  正是因为有市场,才有可能让更多的资源在平台附着,让资源走向“越分享,越经济”的方式,由此出现了第三个转化——市场转化为平台。实际上是把前面的产品、服务、市场都放到平台上,这个平台是产品、服务、市场共同的生态圈,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共享经济整个体系的运作。

  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将得以“重构”

  我们正进入预言家们很多年前所描绘的未来。由于新一代人的出现、知识型员工、信息流通的变化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组织和人的关系正发生变化,组织的结构正发生变化,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其实,这三种变化都可以归结为“人”的变化。“人”发生了变化,在组织中,人的角色变得越来越自由(组织和人),人一起工作的方式发生变化(组织的结构),人在组织和社会间飘离(组织和社会)。

  共享经济最大的障碍也许来自“人”的能力

  参与共享经济是知行合一的过程,除了成为专业人士之外,成为讲信用的人和管理者则是更大的挑战。这两者之间,由于自我管理出问题,导致信用不能兑现,所以,更大的问题在于能不能有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共享经济已然碎片化,个人将从组织中剥离,成为自由职业者,更好地去掌握命运和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做不到良好的自我管理,信用则很难维持,人和人之间的障碍就会形成。

  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认为,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需要五项要素,包括:

  1.有效地善用有限的时间。

  2.重视工作的贡献。

  3.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

  4.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

  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要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5.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6.只做有效的决策。

  如何运营好一个社区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共享经济目前面临不少挑战,包括交易诚信及安全的约束、政策监管的障碍、模式跨区域复制的难度和收益对价格的敏感性等。但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和行业的快速渗透,拥抱共享经济的企业只会迎来更多的发展,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

  我们坚信,共享经济的时代必将到来,我们早做一些思考、早做一些实践,收获一定会大于付出。

  【嘉宾观点】

  共享经济的连接依靠沟通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李志军

  不管是共享经济还是分享经济,其核心和前提不是利益,而是信任。支撑信任最重要的纽带是沟通。Uber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更低的价格,而是在服务和被服务者之间形成短暂的默契和信任。

  另一个角度讲,沟通是实现共享经济连接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环节,但却是最被忽略的一个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的成本相当大。

  安信证券的研究表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精髓在于是否能彻底重构一种连接,将消费者碎片化的资产整合,以打破痛点创造颠覆性的体验,在消费者感到安全和一致的时候,最终实现价值的释放。

  一是对于是否能创造颠覆性的用户体验,关键点在于:

  并非简单地对原有业务的体验进行改良或放大,而是革命性地产生变化;

  重构的入手点是基于当下消费者现实的痛点。在很多市场上,如果消费者很满意现状,所谓的体验重构就难以产生颠覆性的效果。

  二是对于资源的利用是否能重构商业价值:整个共享经济的大前提,是建立在碎片化的时间以及闲置资产基础上。通过共享经济模式,是否能够真正释放碎片化时间的价值、是否真正能够释放闲置资产价值是关键,如滴滴打车、Uber都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三是对于技术的把握是否能重构连接:基于技术层面的连接体现在连接的方式、成本、连接本身这三个维度上是否能够彻底重构。

  四是对于线下体验是否能使消费者感到安全、一致:虽然线上平台程序精心的设计会对用户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但是线下服务体验是难以掌握却最有影响力的,消费者记住的服务体验远远超他按下按键得到服务本身。由于服务的供应商并非特定的品牌和专业,共享经济模式在现阶段会面临较高的质量安全风险,虽然开放性的供需环境对于供应商来极具诱惑力,但会导致消费体验的不定性增加,并可能导致负面口碑并成为“病毒”,陷入恶性循环。

  共享经济两大问题:信息不对称和产权

  亚马逊中国Kindle公关总监 钟敏

  在几年前,我参加过戴尔组织的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就是借用类似共享经济的概念,每个分论坛的主题由参与人拟定,参与人发起话题,观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与进去。

  比如,发起人拟定一个话题:如何用社群媒体把企业服务推向市场,并和客户建立连接?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观众都能参与进来,观众也有可能自己主持论坛,气氛相当热烈。当时的活动也有几个不成功的,原因就是没管理好,发起人不能确保每个参与者都参与进来。信息不对称,导致讨论不成功。

  回到共享经济,有一个问题非常关键——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消除出版人与合作伙伴、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是经济学本源话题。

  此外,共享经济,或者说分享经济,怎么解决产权的问题?产权经济学是一个流派,技术颠覆现状下如何让贡献者确保自身利益的充分保障,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群友互动】

  @孔庆杰(静修)

  共享经济的最大阻力也许是文化基底构建下的思维逻辑的转变,共享经济的到来,是这个时代的矛盾体。

  @笑谈(傅强)-智囊传媒

  @孔庆杰(静修) 是的,共享经济不仅仅是个经济模式的问题,需要思维上和文化上的创新和变革。

  @许枫

  共享经济是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分享过剩的那部分产能!直白点说,就是用科技手段革过剩产能拥有者的命!首先,产能过剩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同阶层界定不同;其次,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进步必将推动社会的巨大变革,绝对不会局限于分享过剩产能。

  @李志军

  共享双方会实现自动匹配。但是找共享的东西,人人都能连接。互联网给更多标准以机会,这就是进步,这就是优势

  @中国卒子

  提个问题:共享和老早以前我们说的合作究竟有什么不同?

  @笑谈(傅强)-智囊传媒

  第一,共享经济不是“蹦”出来的,合作是基础之一。

  第二,共享经济所涉及领域和范畴远大于传统概念中的合作,而且必然是建立一个“科技平台”上面。

  第三,紧缺经济中也有合作,但共享的基础是传统资源“过剩”,以及配制不合理或效能不高。

  总之,合作仿佛空间物理中的二维,而共享是三维、四维的世界,有关联,但不可比。

  @丘平

  经典经济学的基础是假设资源紧缺,而缺与不缺取决于人的能力与欲望,如果一定要概一而论,是缺的,况且生产者还引导消费制作欲望。过剩与紧缺是共存的,在同一天空同一时间下。

  @David

  前三次工业革命是把人当机器,而第四工业革命才是把人当真正的人;前三次工业革命主要体现人的经济价值,而第四工业革命主要体现人的创造价值。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是产能过剩,而共享经济是激活存量,释放过剩产能,请问诸位大神,两者是否对立,如何协同?

  @笑谈(傅强)-智囊传媒

  @David 个人以为恰恰不是对立关系。工业化已然让产能出现所谓“过剩”,但罪过不是在生产能力上,而是在模式上,在于不匀衡以及对客户真正需求的漠视上,因此,共享经济应该是对传统思维以及模式上的一次修正!

  @丘平

  共享经济有可能溯流而上,颠覆制造业,但比较服务业及流通业而言,路途尚远。

  智囊管理研究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