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2O企业的钥匙在哪里?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互联网,亚马逊,O2O
  • 发布时间:2015-12-10 17:42

  中国企业的O2O发展关键在于内外一体,在练好互联网+的外功的同时,自身产品与服务的内功也不可荒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O2O闭环式发展。

  曾几何时,互联网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悄然兴起,移动互联网在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大潮中风起云涌,不知何时人们开始张口“互联网+”,闭口“O2O模式”,这些人中既有曾经的业界巨头,传统产业的魁首,也有新晋的青年才俊,互联网业界的翘楚。但是问题却无疑出现了,谈“互联网+”的人比比皆是,美其名曰做“O2O”的人如过江之鲫,但是真正做成“互联网+”的却乏善可陈,无论是苏宁、国美进军互联网线上的铩羽而归,还是百度、网易冲击线下的苦无抓手,也许你会问大众点评、滴滴打车这样的成功O2O企业呢?诚然,如腾讯微信、阿里支付宝、大众点评、滴滴打车等O2O企业仿佛成功了,但是盈利的却寥寥无几,中国的O2O企业绝不缺乏业务模式,但缺少的是盈利模式,当互联网企业烧完了风险投资与上市募资之后,它们的商业模式又该如何自恃呢?如果你想找到答案,《互联网+海外案例》也许会给你些许的借鉴。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外之石不也亦然。

  初翻此书,往往会觉得众多案例斑驳复杂,如同未琢之美玉,虽然字里行间闪烁着历代互联网探索者的智慧,但是却仿佛不成体系,力有不逮。是的,全书之中既有亚马逊、eBay,Square等互联网巨子,也有沃尔玛、无印良品、优衣库这种产业资深,当然更不乏Zady、Homejoy、Yelp等业界新星,但是每个案例寥寥数语,似乎语不详焉,难以下手,无力之感油然而生。但是,仔细研读全书才明白其中奥义,白石翁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许这种案例与行文的编排往往是在给读者以启示,而不是给读者一本用于邯郸学步蹩脚的操作手册。那么打开中国O2O黑盒的钥匙究竟是什么呢?

  与国际互联网+的尝试相比,中国国内的互联网+模式都能在国际上寻找到它的孪生子,发展模式却又是如此相似,首先根据一个创意寻找所谓的消费者痛点,然后由此点突破祭起互联网大旗,借助PE、VC的资本雄风,横扫貌似强大的传统企业,从而一时称雄业内,但是好景不长,当资本红利燃烧殆尽的时候,资本大潮退去披着互联网+外衣的O2O企业却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身的泥沼。过度烧钱让企业患上了资本饥渴症,一旦资本供应不足就立马失去了继续向前的动力;盲目扩张让企业得了好大喜功的贪婪症,大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看似强大背后却隐患颇多;娇生惯养让企业的用户得了溺爱病,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建立在占小便宜的沙堡上,极易摧毁。那么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到底应该如何?

  求大、烧钱、惯养消费者这是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实现O2O的手段,诚然在发展之初效果显著,但是缺乏可持续性,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如亚马逊、MUJI、Square之流,其成功不仅在于燃烧风险资本疯狂,更在于能放能收的自如,这就是中国企业O2O道路的第二步——归核化。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坚守互联网思维不动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让互联网不再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发展模式,甚至是一种生产力,互联网思维要求企业放弃根深蒂固的传统,去通过创新迎合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通过开放打通自身的脉络,更通过边界的打破实现内外一体的发展,所以坚守互联网思维,这是所有企业实现O2O跨越的关键核心,正所谓左倾冒进是危险的,而右倾复辟更是错误的。所以,坚守互联网思维这一点不可动摇。

  深耕市场内涵,挖掘数据优势。互联网+的发展让所有的企业都认清了一点现实,那就是数据或者说信息对企业的价值,也许以前的企业在乎的只有利润,并不关心哪个用户的怎么样的体验,研发往往是闭门造车,但是现在的互联网企业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价值,但是大部分企业都不知道大数据之后又该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盈利,这一点无论是谷歌还是国内的阿里都还没能完全弄通。那么大数据的价值是通过云计算的处理变成一种可以量化的东西,那就需要第三点的上场。

  回归核心,注重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对于一个企业其征服消费者的不是其可以物化的产品,就是其无形服务,可以只占其一,也可以兼而有之,但是只讲互联网+,不关注产品与服务的话,那企业也就成为目光短浅,舍本逐末的牺牲品了。企业应当注重企业的服务,加大企业的创新,通过互联网优势,数据资源从深层次挖掘自身的产品内涵,苦练内功,真正实现从互联网+到O2O闭环的回归。

  就以风靡一时的滴滴打车为例,其抢占的是消费者的最痛点——出行问题,但是在起初的疯狂烧钱之后,当滴滴打车的价格优势变得没有那么明显了之后,其后续的服务问题就显得那么触目惊心了。诚然用价格可以分化客户,用互联网也可以消除传统出租车的障碍,但是如何能够确保每个专车司机的素质,如何能够保证专车的安全,如何能够在价格之外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当下之急是专车企业需要从自身着手,逐步用大数据深化服务,建立起司机诚信体系,并且逐步增大平台控制力,去除服务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从而才能有机会取得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使自己不会在模仿者的浪潮中变得泯然众人,这才是关键。

  所以中国企业的O2O发展关键在于内外一体,在练好互联网+的外功的同时,自身产品与服务的内功也不可荒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O2O闭环式发展。只有这样现在的O2O企业才能从一个优秀的企业成长为卓越的公司,乃至最终基业长青。

  延伸阅读

  互联网+:师夷长技以超夷!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 莫岱青

  追溯中国互联网商业化20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大多借鉴了国外模式,特别是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模式。在我们身边的国内互联网企业身上总能看到国外互联网企业的影子,如雅虎VS新浪,Google VS 百度,ICQ VS QQ,YouTube VS土豆、优酷、爱奇艺,Twitter VS 微博,eBay VS 淘宝,PayPal VS 支付宝,Groupon VS 美团,LendingClub VS 拍拍贷,Kickstarter VS 众筹网……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长河中,不论这些走进中国的海外企业成功与否,他们都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同时也为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提供了一条“捷径”。

  这让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的生意更加互通有无。我们在了解国内互联网发展的同时,既需要学习与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也要吸取失败教训。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电子商务较早,优秀企业层出不穷,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亚马逊、乐天、eBay以外,还有众多海外互联网企业。学无止境,“互联网+”背景下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走进中国。

  由于互联网产业天生容易在人口巨大的文明体内繁荣,因此,如果能够提炼出源自海外的最优秀平台的精髓,取其精华,加以本土化改造运营,我们就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互联网与信息产业发展道路。

  十年前,我们从“互联网+制造业”(B2B)切入研究,到后来的“互联网+批发业”(B2S)、“互联网+零售业”(C2C、B2C、C2B),再随着大量线下实体品牌商、渠道商、生活服务商的“触网”,我们扩展到O2O领域;到2013年中期,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异常火爆,各大电商纷纷发布“金融战略”,我们紧跟行业的脚步,顺势而为涉足了“互联网金融”。伴随这些国内电商全球化的步伐,我们也把“触角”伸向了海外互联网产业。

  我们通过中心的海外合作资源——海外互联网企业、海外第三方互联网研究机构、海外专注互联网领域的媒体、海外高校研究人员等,对100多个海外案例进行解剖,从而成就了首部国外“互联网+”成功案例著作。海外案例中包括电商、品牌、移动、社交、零售、O2O、物流、金融等领域,汇集了Amazon、Newegg、Flipkart、eBay、ShopRunner、LendingClub、Zappos等案例。每个企业的上线时间、创始人、公司背景、商业模式、业务介绍、发展历程、融资记录等一一呈现。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长河中,很多人认为中国互联网没有创新能力,只是一味地模仿国外互联网企业。事实上并非如此,比如eBay在国内发展不顺,Rakuten电商在国内惨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因此想通过抄袭这类手段来获得长足发展是绝对行不通的。我们的企业需要汲取国外互联网企业的经验与教训,积极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要走出国门,就要对国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盈利、竞争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国内的互联网市场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当国外企业进入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时候,我们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再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更好地运营。

  中国银联政策研究室 江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