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吃着就大了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零食,成长
  • 发布时间:2015-12-11 13:52

  上学第一天,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两块钱。我妈告诉我,可以用它买水,面包等——只要不是各种花花绿绿的小零食。我说好。

  然而,当天我就看着两块钱变成十包小零食摊在课桌上发呆,每一包都歪斜地写着让人亢奋的三个字:唐僧肉。

  所以直到现在,我也不想承认自己与校园零食的结缘是因为嘴馋——而仅仅是没能抵御长生不老的世俗诱惑罢了。

  略显枯燥和无欲无求的校园生活中,零食往往成为让人生显得不那么苍凉的重要调剂,越是尚未学会玩游戏、追星以及谈恋爱的低年龄段,它便愈发重要。对一个常年4点钟放学,不学无术的小学生而言,校外小摊所售的一包包零食,简直就成了他的整个世界。

  我的“世界”,是一种叫做冰袋的饮料。

  作为饮料的冰袋和现在的保冷冰袋在外形上类似,巴掌大小的塑料袋密封着液体,液体无非是自来水兑上香精和糖精,有时为了好看还会加上色素。基本上站在健康的角度你没法对它抱有任何期望,老师也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别吃冰袋,吃了会死。

  但冰袋还是无法阻挡地火了起来,一来它的确香甜,虽然只是香精与糖精的功劳。二来它不仅能吃更能玩:扔在冰柜中的冰袋稍不留意会被冻成结实的冰坨,想方设法将拳头大的冰坨送进肚子就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无论摔碎,揉烂,还是眼巴巴地等着它一点点融化,经过漫长的折腾解决掉一个冰袋后,那种折磨自己的感觉比一股脑喝下一杯世上任何香甜的饮料都要爽快。

  因为你会觉得自己刚做了多么了不得的大事似的,而不只是循规蹈矩地任人摆布。

  现在回想,冰袋的出现一定程度是因为国内饮料市场的不成熟。当时可以见到的饮料无非健力宝和可乐,当它普及到不少同学都从自家带着一易拉罐饮料上学时,冰袋依然长盛不衰,因为零食老板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兑换。

  我所在学校外的零食摊上,知名饮料在当时可以作为硬通货存在。说白了,你可以用自家饮料,兑换与它价格几乎等同的零食。零食摊主自然通过交易赚得了不少差额,作为小学生,会觉得不花钱获得了一大把零食,更重要的是,交易完全通过“一己之力”。这恐怕是世上少有的双赢交易之一。

  再后来,当国内饮料品牌真正井喷的时候,短命的冰袋迅速从生活中消失。随即而来的是更多新品种的校园零食出现,它们不停更改包装和配方,不变的是永远任性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家长和学校三令五申的不要购买,以及学生们对零食禁令习惯性的不屑一顾。

  一次次惊悚的零食流言和老师批评后,有些人在偷偷购买的快乐中学会了认识自我,有些人则远离它们习惯了遵循规则。但不管是哪一方,吃着吃着,大家都大了。

  深圳校园周边禁售零食后,我看见过学生们放学后一路玩闹着回家,为了一饱口福,有些人会从书包中拿出家中自带的零食,它们当然比曾经的校园零食健康,美味多了。但我确信他们无法想象当年喝完冰袋后吹鼓包装踩爆的刺激;也无法体会放学后,一罐健力宝换10个冰袋,慷慨地分给四周伙伴的快乐;以及在零食交易中,初次体验到自己不向世界妥协的震撼……

  可他们必然有属于他们的成长方式,只是无论那方式如何,它都注定,与唐僧肉、冰袋、西瓜糖……以及无数泡在食品添加剂中的“祸害”,彻底无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