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通教育 精准布局在线教育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全通教育,在线教育
  • 发布时间:2016-05-27 14:46

  全通教育2014年1月登陆创业板,作为A股唯一一家在线教育题材的个股,因其题材稀缺性、并购重组的话题炒作,全通教育在创业板整体爆炒的大环境下异军崛起,股价从2014年5月的36元飙升至2015年5月13日的467.57元,一跃成为“最贵”的个股。虽然随后股价一度回落,但作为创业板的明星股,公司2015年营收4.39亿元,同比增长127.97%的年报公布后,走势依旧备受投资者关注。

  探究企业

  传统业务受冲击

  根据公开资料,全通教育在发展之初以与运营商合作的“校讯通”为主要业务模式,家长是产品的买单者,通过中移动每月付费,中移动与全通教育分成。在2014年之前,该项业务收入占其销售收入比重超过96%,系重点推进业务。

  然而据记者了解,从2014年年初到现在,深圳市、陕西省教育厅、保定市、乐山市、北京市先后下发通知,要求整顿校讯通。这意味着校讯通的“触手”遭到约束。

  事实上,在更早之前,已有多个省市在逐步清理有偿使用的校讯通。2009年底,成都市教育局曾专门出台文件规范“校讯通”的使用,要求还没有开展“校讯通”业务的学校一律暂停使用该业务,已经开通的学校则要逐一清理。2010年5月,四川省教育厅发文,“校讯通”不准强迫使用。2011年3月,安徽省教育厅发文,明令禁止“校讯通”。

  随着各省市陆续清理有偿使用的校讯通,校讯通的盈利空间势必缩小。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校讯通的入口优势也正在被互联网企业侵蚀。业内人士指出,利用类似于微信功能的新渠道已经成为市场最新动向,如全通教育依然高度依赖于中移动的打包服务分成产品,显然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一旦公司核心产品渠道模式失守,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显然,全通教育也是知道这个弊端的,从2014年开始试图进行业务转型。

  转型切入在线教育

  这次,全通教育的切入点选择了在线教育。

  2014年8月,全通教育正式发布互联网教育平台全课网。其业务模式是,围绕“校园和班级教学应用场景”以及“家庭学习和交流应用场景”,提供多点在线应用,深度服务教师、学生和家长用户。

  具体而言,全课网主要通过阅卷系统、作业平台、大型竞赛活动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并提供语、数、英三科个性化学习内容及服务。据悉,全课网是全通教育自主开发的平台,可以在手机上使用,有APP、微信、H5等渠道。

  而根据公司公告,自全课网推出至今已累计覆盖近1.62万所学校,19.7万名老师,816.6万名学生和728.1万家长。2015年前三季度全课网业务营收为5272.76万元,占公司营收的24%。

  全通教育这样描述全课网发展战略,“全课网计划以硬件免费送、软件免费用、服务支持随时到的模式,在三年内为200个城市、2万所学校、40万个班级、1亿多学生提供互联网教育服务。”

  要达到这一目标,意味着全课网覆盖学生的范围,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于三年内扩大十几倍。面对这种激进的战略目标,全通教育选择并购整合。

  并购整合路径

  2015年1月,全通教育披露,拟以82.87元/股定增633.52万股及现金52500万元,合计10.5亿元收购继教网100%股权(评估值为11.1亿元,增值率943.13%)。

  继教网的主营业务是,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及学历技术提升服务,经过10多年的发展,继教网已成为国内最大的K12(幼儿园到十二级)基础教育教师在线培训平台,建立了1200多个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支撑30多万所中小学校开展校本研修。

  全通教育董秘办表示,收购继教网的逻辑是,使公司业务延伸至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市场,打造核心业务学校入口,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师资源,结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公司在线教育业务的发展。

  为了布局多点在线应用,全通教育还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西安习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西安习悦为专业从事教育信息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主要业务为利用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开发教育信息互联网产品,构建信息化平台。

  收购西安习悦或将提高全通教育围绕学校和家庭的互联网社区运营能力,不仅提升公司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的研发实力,还可扩大业务区域,使公司业务进入陕西省及全国高等院校,获得优质的用户资源。

  在收购布局下,全通教育主营业务悄然升级。

  券商评价

  安信证券:多渠道推进强化入口布局,持续获取用户流量。全通教育是国内互联网教育龙头企业,从最初的家校互动产品“校讯通”开始,目前公司运维的中国移动7大省级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超3900万人,覆盖全国超过20%的K12学生。在线教育布局的重点一方面在于流量的持续积累,公司具备优秀的线下地推服务能力。一方面,公司是中国移动教育类产品研发项目的重要合作方,背靠全国最大基础运营商平台,未来将继续合作进一步以较低成本拓展全国流量,用户拓展进入规模经济阶段;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展开外延并购推进线下服务渠道拓展:随着公司对杭州思讯、湖北音信、河北皇典、广西慧谷等渠道型公司的收购和交易完成,公司线下服务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直接服务的地市增至102个。深厚的流量积累背后是入口优势的持续强化,而入口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产品将带来ARPU提升,从而带来收入的提高。

  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70.00元。全通教育是教育产业改革下“平台应用+服务拓展+内容增值”全业务运营的优质企业。公司已经进入流量加速变现的阶段,未来公司一方面将持续拓展、维护流量入口,提升用户流量,另一方面将改善产品结构,推进已有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产品并开发高ARPU值新产品,加速用户流量变现,为公司长期盈利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我们预计2016-2017年摊薄后EPS分别为0.87元和1.87元,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政策风险。

  长江证券:我们认为,公司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可基于持续丰富的教学大数据,动态回馈来更新公司的产品,以适应教学需求。从公司的产品迭代路径来看,从最开始的“家校互动”,到2015年的主打产品“成长帮手+一卡通”,而2016年拳头产品是“优学360+智高考”,后续“360+”又有望取代优学系,诸如此类的产品升级带来无限活力。

  目前全通已经从囤积用户的阶段,步入多渠道挖掘用户ARPU值的阶段,其业绩的高速增长已经凸显,给予“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全通在线下公立学校资源卡位、产品的丰富程度、自有教学用户量、用户付费转化率等方面,均走在行业前列,并处于用户ARPU值开始兑现的快速成长期。值得关注的是,参考新三板赢鼎教育等公司约70%的净利率水平,全通当前约25%的净利润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我们预计2016-2017年EPS为1.35元、1.9元,对应PE为51倍、36倍,并预判全通教育作为行业龙头,其在手资源及业务布局决定了公司具备未来三年成长为50亿收入规模的基因,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推广不顺利。

  兴业证券:资本优势明显,外延布局有保障。公司利用资本力量持续加速布局:通过控股河北皇典51%的股份,成功拥有了河北省5000所学校的3000万用户;拟通过收购继教网,通过解决教师授课与教研的问题,进军300万教师市场;募集雄厚资本支持,完成建设“中山创客·众创空间”孵化器,目前已经吸引数十家种子企业入驻,以近水楼台的策略抢占未来教育领域商业变革的可能性。由于资本优势得以发挥,使得公司面对现有竞争与未来变数游刃有余,获得并保持在线教育市场主导地位是大概率事件。

  我们持续看好K12在线教育行业前景以及公司对于流量入口的把控及O2O布局,未来用户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可期,继续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在线教育业务市场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核心技术和业务人才短缺的风险;规模扩张导致的管理风险;重大资产重组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高管访谈

  记者:据了解,在成立全通教育前你曾经是中山市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为什么您会选择这样一个“互联网+教育”的项目?

  陈炽昌(董事长):2005年,我和一群年轻的创业者创建了全通教育,因为我们相信教育是能做一辈子的事业。而以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正是让全通创业者能凝聚在一起的坚实信念。10年来,我们从中山起步,从服务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到如今服务48000所学校、3500万学生,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到武汉、石家庄、长沙、福州等省会城市,再到贵州毕节、云南楚雄等偏远山区,我们从事信息化服务团队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培训服务从一条言简意赅的教育短信到内容丰富的名师讲坛,从鼠标使用、键盘打字到电子备课、智能阅卷,再到每一次信息化应用出成果老师给你的赞许,每一篇在线作文分享点赞后孩子们流露出的愉悦,都成为我们服务教育努力前行的动力。我们致力于推动普惠教育,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实现教育公平,惠及更多地区的青少年。

  记者:据了解全通教育参与很多地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给清华大学与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捐款等,为什么全通教育会关注教育信息化?

  陈炽昌:教育的变革不仅仅需要智能化的硬件基础,更需要人性化的软件平台,更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应用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简单说就是解决“愿不愿意用、会不会去用”两个根本问题。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某几个人、某几家教育机构能完成的使命。

  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各级政府支持和众多机构参与的系统工程,更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内心动力积极参与。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发掘榜样、树立榜样、表彰传播是产生内生动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当我获知清华大学与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拟建立在线教育研究基金和教育信息化奖励基金时,我和我的团队备受鼓舞。我个人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期待能参与到这样的计划,这些可敬的教育工作者不仅仅需要物质的奖励,更需要国家的荣誉、一流学府的肯定。这是正能量,会让榜样传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教育信息化的变革浪潮中。

  文︱《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