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P2P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P2P,Uber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5-27 15:15
分享和产业
在中国提到P2P人们就自然联想到“个人投资”,然而P2P的英文全称Peer to Peer(个人对个人,2是to的英文谐音)所包含的内容却非止金融这么单一。P2P的由来要追溯到所谓“分享经济”。
目前被称为“分享经济”的P2P平台种类繁多,喜欢买手工制作香皂和手工工艺品的客户和有这些传统手艺的家庭主妇或者社区成员,则可以通过P2P平台Etsy网站成为买家卖家;想雇请小时工或者短期雇员的业主及找临时性工作的实习生或短工,可以在P2P平台TaskRabbit达成交易;酒类藏家和有余酒出让的则可以到P2P平台Drizly浏览供需信息,找到交易对手;懒得去传统洗衣店的人可以到P2P平台Washio寻找可以提供洗衣服务的陌生人,用约定的价格和方式把衣物洗干净。
有学者认为,P2P的用处一是发掘市场,把一些正规商业甚至电商没有体现出来的消费者、经营者和生产者联系起来,例如上述传统手工艺产品,产量小而消费群体也少,通过Etsy这样的平台把全球各处陌生的手艺人和买家关联起来进行交易,形成一个专门的P2P手工艺品市场。用处之二是把非职业人士引入专业服务市场,例如上述全球订房平台Airbnb,一些业主也许并非开宾馆酒店的职业业主,只是用住宅的一部分或者多余的住宅提供服务赚取外快。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优步Uber的签约司机,自用的私家车通过P2P平台招徕乘客,有时候甚至是上班途中把顺路的搭车人捎带上分摊一些油钱。
P2P还引申出另外一种讨论,如何监管和谁来监管这些P2P的商品及服务?例如有些签约Uber优步的司机是营运出租车驾驶员,利用营运车辆提供服务,可以由交通管理部门和出租车工会管理,兼职的优步司机就无准确定位,这种模糊地带在中国大陆也带来麻烦,引发热烈讨论。有学者建议改变原有管理系统,把优步Uber的兼职司机和TaskRabbit上找工作的零工们纳入正规监管,但带来的变动远不止行业内那么简单,在发达国家至少牵涉失业保险、带薪休假、养老金缴交这几大福利系统制度的变化,一时间不会有结果。
传统行业已经感受到P2P的冲击力开始强大起来。美国一家民间互助组织Freelancers Union(自由职业者联盟)发布过他们的估算数据,在美国1.5亿劳动人口中,有大约三分之一属于自由职业性质,如2100万建筑业承包商及工人和汽车司机。还有1400万劳动者有所谓“自由兼职”行为,而这些人中有三分之一准备成为完全的自由职业者。
有专家认为,类似P2P这样的分享经济平台应该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保障,除非是完全自我雇佣的行当,比如兼职者、手工艺品制作售卖者等等。而类似优步Uber这样的大型服务提供商则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保障而非简单的订单结算关系。换言之,分享经济从业者的个人风险需要一种风险共担的理念。
由分享经济催生的P2P现象和业态是丰富多彩的,而国人看到的P2P报道和文字却大半在讲金融投资,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掩盖了P2P的丰富多彩。
P2P涉入金融(准确说是借贷)领域的时间远远晚于P2P在其他领域的拓展,例如网络交友社区个人物品交换集市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最早的P2P贷款平台英国伦敦的Zopa是2004年诞生的。
传统与创新
低通胀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不难想象,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和地区的通胀水平一直都不高,全球发达经济体2015年的平均通胀率仅为0.3%,各国政府对此不无犯愁。根据2016年1月第一周全球主要国家指标利率数据: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0.25%~0.5%,基本贴现率1.00%(美联储2015年12月16日升息);
加拿大:隔夜拆款利率0.5%;
日本:隔夜拆款利率目标0~0.10%,贴现率0.30%;
欧元区: 主要再融资利率0.05%;
瑞士:利率目标区间-1.25%~-0.25%
尽管美联储已经升息,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仍然相当低,虽然发达经济体业界和相关机构官员在美国加息后警告低利率不可能长期维持,但有分析认为这种状况可能还需维持五到十五年。
传统银行业还有自己的烦恼,体现在金融风暴后遗症触发的监管症候群,越来越多的监管新规在约束银行业的行为。例如有学者认为,全球金融中心伦敦所在的英国对零售银行(提供普通信贷)采取所谓“圈养政策”,试图把零售银行与风险大、收益高的业务隔离,一位跨国投行高管抱怨,欧洲对投资银行的约束已经造成“基础性破坏”。
银行的经营业绩大幅度下滑。2015年华尔街银行巨头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的股权回报率约等于12%,远低于其辉煌时期的25%~30%;高盛的股权回报率则更为黯淡,仅有7%,业绩比前一年下滑了40%。
也有银行业界人士和专家认为,银行业目前的状态是一种回归,回到“旧常态”,也即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银行业态,就是把90年代中期之后银行业热衷的所谓me-too strategy(跟随)战略扭转到正常的零售业务,跟随战略的思维是试图为所有的需求者提供近乎“万能”的服务,并在其中赚取高收益。
传统银行的业务范围(特别是投资领域)在缩水或者受到更严厉的监管,其经营行为也更加趋向保守稳健,对申请者数量庞大、数额偏小的个人、家庭消费信贷和小企业信贷,传统银行严格的审核流程,对急需流转资金救急者而言显然缓慢的贷款办理进度不免感觉步履艰难,而且极有可能被拒绝放贷。
尽管发达经济体(个别异常国家除外)普遍实行低利率政策,但相对基准利率的低水平其贷款利率并不很低。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世界发展指数WDI)统计,2000~2013年间,发达经济体国家平均贷款利率为4.05%(同期中国为5.86%)。
美欧是典型的借贷消费市场,社会消费模式未有大的改变,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求贷愿望依然炽烈,传统银行放款条件苛刻,过程缓慢,利率也不低(相比基准利率),手中有钱的人苦于银行存款利率收益太少,这些矛盾催生了一个想象空间:把社会个人资金与大量个人、小企业借贷的需求用某种方式勾连起来。
如果小公司需要短期流动性救急债务负担,或者初创公司急需一笔启动资金的情况下,他们还有另外一些救济方式。以美国为例,Credit unions(美国信贷协会)、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根据奥巴马政府执政期间通过的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美国再投资与复苏法案)资助的银行小额贷款等等。
2006年,当负债消费人和创业者、小企业主在传统银行求贷遇阻,他们寻求资金来源又多了一条新路,在P2P借贷方式找到出口,资金需求者与个体资金持有人在这条路走向互补。
互联网是P2P发芽的土壤。2006~2007年期间,社交网络属于互联网科技创新的一种,此后声名大噪且IPO后令创始人扎克伯格获益巨大的Facebook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互联网新生牛犊很快介入分享经济,包括互联网借贷,已经在社交和另类商品和服务交易方面成功发端而且热闹起来的P2P共享经济衍生出借贷分支,可以说应时而至。有趣的是,一些最初的P2P借贷是利用社交平台如Facebook完成的。
P2P首先被定位为高科技型应用创新,在P2P的发源地英国、美国,成功上市的P2P公司被划入科技板块。P2P在被媒体推广报道时往往会提到一个很有科技色彩的单词——算法,算法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是一个基础概念,每一种信息的处理过程或者环节都可以视为一种算法, P2P借贷平台也不例外,最重要的算法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多地收集借贷人的信用信息,例如个人信用卡还款记录、个人资产等,把这些信息数据存贮、分类、展示给放贷人;二是给借贷人打分,把借贷人的各类信息加上预设的权重,根据这些权重和数据算出借款人的信用得分,再根据评分决定借贷人是否有借贷资格和有多少借贷额度等。
其次,P2P还被定位为金融中介机构,中介的定义理论上限定P2P不可以直接加入借贷双方的交易,或者说中介的手不能伸进放贷人的口袋掏钱或者点数钱款交给借贷方,中介的收益来自预先约定的交易手续费,与借贷款项无直接关联。
实践与走向
全球公认的五大P2P平台都在欧美, 分别是硅谷所在的美国旧金山的lending club(贷款俱乐部)、Prosper(兴隆网)、SoFi(社会金融),位于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伦敦的Zopa(佐帕)和RateSetter(瑞特斯特尔)。其中成立最早的是佐帕,紧跟其后的是兴隆网及贷款俱乐部,迄今为止做得最大的是贷款俱乐部,已经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到2015年年中,五大平台(不包括其它众多的中小平台)完成的交易共计约100万笔,获取的利润估计超过100亿美元(约合670亿元人民币)。其中,业务规模最大的平台在美国及英国,欧洲其他国家和中国的P2P平台业务规模要小得多。
站在金融业整体的角度看,P2P的业务量在银行业业务体量的比较下又显得微不足道,例如,贷款俱乐部2014年上市前总业务量累计达60亿美元(约合39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一年的消费债务余额总计高达3万亿美元(约合19.7万亿元人民币),并且有分析认为,美国信贷资金差不多9个月翻一倍,P2P显然无法满足这样巨大的需求,绝大多数的消费信贷还是走的银行主渠道。
P2P信贷业务最初从消费信贷特别是信用卡债务重组起步,其后加入助学贷款和抵押贷款业务,还有商业信贷(如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流动资金等)。
用途例一:信用卡债务重组,美国信用卡债务在免息期之外利息为17%~30%,如果信用卡债务人能够从P2P获得通常利率在7%~23%的贷款(取决于借贷人的信用和双方商定),从而归还信用卡债务,可以大幅降低利息负担。
用途例二:助学信贷,美国Pennsylvania(宾西法利亚大学)硕士研究生佳思敏·诺维斯Jasmine Knowles,在毕业前已经求职成功的她准备去中美洲旅游,向P2P机构Earnest借款3000美元作为旅费,借款利率5.5%,期限一年,一周以后拿到钱。这个利息负担比信用卡的两位数水平低得多。
用途例三:创业资金补充,大卫·莫瑞斯David Morris决定与弟弟在家乡纽约州贝尔默市开一家热狗店,此前兄弟俩都在华尔街从事金融业工作,开店需要启动资金11万美元,兄弟俩手中有积蓄9万美元,准备向银行贷款2万美元,他们递交申请的所有25家银行拒绝了贷款请求,他们转向Lending Club(贷款俱乐部)得以如愿。
在借贷人获得水平低于银行的利率的同时,放贷人的收益也有相对应的平衡。英国最早和最大的P2P佐帕Zopa公布的放贷人平均收益率4.9%,如果把这笔钱放在银行,利率为零。Lending Club(贷款俱乐部)2014年上市时公开的资料表明,在贷款俱乐部放贷的资金持有人在扣除违约风险之后获得的利息收益5%~13%,而另外一个P2P巨头Prosper(兴隆网)2012年宣称,其平台上的放贷人平均收益率为10%,而美国2015年中期一年期存款利率基本在0.5%附近。
比较惊人的记录来自一家欧元区P2P网站IsePankur,它有来自欧元区国家的60000名注册客户,其放贷人平均收益率在扣除3%的违约率后高达21.45%。分析认为,比起社会高利贷28%的利息,IsePankur的放贷收益还是有竞争力的。
尽管P2P被媒体和专业人士视为“挑战传统银行”的事物,美国P2P平台受到的监管来自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与银行业有些区别,但是也有观点认为,P2P不过是从银行业的饭碗中舀出“中介”这个饭团,用方便和价廉的优势吸引到客户参与,即是说银行业的传统职能被互联网科技取代。
然而,金融业借贷业务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不可替代的,就是借贷人信用,决定了借贷人是否可以获得贷款和利率水平(信用越高利率约优惠),传统银行业评估借贷人信用的方法被指繁琐和成本很高,P2P平台的信用评估很大程度来自互联网信息的搜集,快捷且自动化程度高,很关键的还有一点:P2P可以把借贷人的信息和借款项目信息提供给放贷人,打破传统银行模式中储户与借贷信息隔绝的状态。
P2P平台推广借贷项目一般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是允许放贷人挑选借款人,放贷人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分和对借贷项目以及利息的水平决定是否放贷。一种是P2P平台对借贷人的信用进行认证,然后把审核通过的借款人(项目)分割重新打包,放贷人选择分包投资,据信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减少风险。
P2P收集和计算借贷人信用信息与传统银行相比较更多地利用了已知的社会信息资源。例如,美国P2P公司会访问信用咨询公司如Experian(埃克斯百利)和FICO(菲克),这些咨询公司收集和提供个人消费者是否规避银行罚单、拖欠汽车信贷还款、在哪些机构就业、与雇主之间的财务往来等等。
在P2P注册的借贷客户还需提供其银行账户信息下载权限,P2P平台将下载借贷人全部的银行记录数据。P2P公司可能分析借贷人信用卡套现的水平和次数,能否按时归还信用卡最低还款等等。一般P2P公司会给单个借款人设置分析用数据点,至少需要8万~10万个数据点供分析。在P2P公司的信息收集名单中,还包括借款人的学历、就读的大学排名、获得的学位等等,用P2P业界的话说:任何有用的数据都用。信用得分在P2P贷款人身上至关重要,例如在贷款俱乐部和兴隆网获得贷款的人,评分普遍在710以上。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发达国家发端于“平民”化的P2P已经开始转向,传统金融业的触角正在不断伸进这个领域。
首先是金融业精英的加盟,其中比较精彩的有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莫斯加入贷款俱乐部董事会;有摩根斯丹利前CEO约翰·马克John Mack加入贷款俱乐部董事会(马克同时还是美国最大的并购性私募基金KKR公司董事)等,而贷款俱乐部在纽交所成功IPO也为这些业界精英带来不菲的股权收益。在美国,贷款俱乐部和兴隆网两家的交易额占到美国P2P行业总交易额的98%,而前者的交易额是后者的两倍以上。换言之,在P2P发源地之一的美国,P2P也呈现巨头垄断现象。
有分析认为,P2P正在逐步被强大的金融势力蚕食。例如,美国规模最大的P2P公司贷款俱乐部,投资人的结构已经有显著变化,三分之一是个人小投资人,三分之一是富豪和为富豪投资设立的基金,三分之一是各种各样的机构如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
媒体还注意到,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投行、零售银行携资金和专业优势也在大举进军P2P,金融业介入P2P的方式是买入P2P上列出的贷款。在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和Santander(桑坦德尔)银行是英国P2P公司的合作伙伴。美国贷款俱乐部Lending和花旗银行Citi group之间签署了1.2亿美元的融资合作协议,而美国MoFi公司(学生贷款专业P2P)上的2亿美元贷款则被美国国民银行Citizens Bank买下,并承诺继续购买。
有分析者奇怪,最初被视为银行业业务替代甚至颠覆者的P2P缘何开始与银行业牵手呢?可以列举的理由有:P2P的息差高、银行业需要引入新科技等等。但还有人担忧,银行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P2P的目前是多头分级监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领头,但各州也有监管权,导致一些灰色地带有可能带来“监管套利”隐患。
文︱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