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供应链金融稳健发展策略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线上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大数据
  • 发布时间:2016-06-07 11:20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互联网金融时代变革发展的新方向,制定更加科学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思路与策略。

  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技术的双重作用下,产业跨界融合与渠道合作所催生的供应链金融由线下走向线上。线上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互联网金融产品,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线上供应链金融可以在线整合与衔接供应链各方全流程,建立起无缝连接的高速工作通道。融资也可以直接在线完成,极大地提高了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有效地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

  但线上供应链金融尚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应用范畴并不广泛,仍然面临操作平台功能不健全、业务系统和流程衔接不畅、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线上供应链金融本有功能远未释放,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互联网金融时代变革发展的新方向,制定更加科学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思路与策略。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分类

  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业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实体产业之间,通过信息化协同合作的供应链金融新趋势,包含电子商务交易、在线支付、交易融资和物流管理等诸多环节,是复杂性金融创新产品。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把物化的资金流转化为在线的数据,通过多方信息对接嵌入,将供应链企业之间交易所引发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展现在多方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各参与主体可以通过授权共享这些信息,实现对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

  根据业务中是否结合电商,可将线上供应链金融分为基于电商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和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

  根据电商平台是否自营,还可将基于电商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划分为基于自营电商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如银行自建电商金融服务平台、电商自营金融服务平台)和基于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如建行与第三方B2B平台合作推出的e单通、e贷通)。电商自营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资金的来源渠道包括电商平台企业的自有资金和P2P借贷平台的资金。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小贷”、京东的“京小贷”、“京保贝”。

  基于银行是否介入贸易过程,可将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划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封闭式指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系统对接,银行可以对“三流”进行监控;开放式指银行不介入企业的贸易过程,没有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等参与方,如阿里贷款主推的网络联保贷款模式。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线上供应链金融是多方参与的,它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融资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企业和银行。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对接嵌入,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得以完整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所有功能的在线提供和在线使用。所有的环节和流程实现线上化和智能化,通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共享,实现各方信息的交互和业务的协同。同时,由于归结整理了供应链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真正实现了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在线可得和多方信息的清晰可见。线上供应链金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额度低、周期短、频率高

  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是一种交易性融资业务,主要以供应链上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真实交易为融资前提。这些交易单笔所需资金额一般较小,交易周期较短,交易不断重复进行。所以以这些交易为前提的融资业务具有额度低、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

  (二)融资流程标准化,成本低

  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设计,遵循了交易的自偿性原则、有效控制资金流原则和有效控制物流原则,保证整个融资生命周期中资金运动和商品运动一环扣一环,同时资金和货物在任何时点至少有一方在银行的有效控制之下。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设计使得在一个完整的融资交易过程中,每一个交易活动都是在前一个交易活动准确完成之后才会自动的进入下一个交易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

  (三)操作线上化,流程互联化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交易过程主要在线上进行,在线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让所有与银行往来的资料都从网上走,不需要跑银行、不需要资料来回邮寄,弹指间收到票款,而且操作简单,系统自动检错。线上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网上进行信息的传递,使得融资审批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通过在线支付方式可以在线上进行融资和还款。

  (四)平台标准化,信息透明化

  线上供应链金融构建了四大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线支付平台、在线供应链融资交易平台和在线物流监管平台,各交易方可以进行多方无缝对接,实现多方信息的实时共享。通过线上信息的共享,大大降低了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在线上供应链金融中,上下游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平台上的市场需求数据进行分析,更加合理的安排采购和销售的规模,从而计算其融资需求。而银行可以通过获取的市场需求数据和融资申请要求,来分析其交易回款的可能性和对融资的保障程度。供应链交易中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电子平台对流转的货物进行在线办理入库、在线状态查询和在线赎货,这样银行可以通过物流企业的在线数据对货物情况进行实时掌控。线上供应链金融使得银行对信息能够实时掌控,所有流程都在线进行,实现从贸易融资的触发到销售还款的全流程在线完成,银行通过对交易全过程的信息和资金、物流三方面的管控,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线上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问题

  (一)客户行业分散,客户开发规模效应不明显

  现代产业阵营中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位列互联网的前沿阵营,大量具备高质量信用评估数据的核心企业是商业银行开展线上供应链合作的主要平台与客户开发的主要群体,但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客户选择中常忽略国家扶持产业和具有潜力的新兴行业,客户行业相对分散,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开发规模效益不明显。同时,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客户价值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多地关注核心企业自身的财务以及发展潜力指标,淡化对交易对手、上下游供销商资信以及整个链条的考察,以至后期开发规模效应不显著。

  (二)供应链资金流管理缺乏财务协同,整体盈利水平较差

  线上供应链金融在加速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提升的同时,由于电商、物流和银行三方管理理念的价值认同存在差异,出于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供应链金融主体之间易形成“输赢”博弈关系,整个过程存在重销售商、轻供应商,重自身利益、忽视整体利益的现状,盈利水平欠佳。尤其是部分核心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向上游赊购或采购库存前移、向下游预付款销售或成品库存后移造成上下游成员企业的资金缺口,供应链内部结构失衡,合作短期化的倾向明显,供应链的资金流管理上缺乏财务协同,影响整体效益。

  (三)操作平台功能存在缺陷,难以真正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操作

  数据集中管理是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核心,通过与供应链管理方以及第三方物流等企业通过ERP系统直接对接进行数据共享,是商业银行实现与企业的业务系统相融合的关键。但国内多数商业银行线上融资系统基本上是自身内部的独立操作系统,提供线上数据录入功能,无法与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等进行直接的系统对接和数据交互,难以真正地实现在线身份认证、在线提交资料、在线授信审批的电子化流程操作。业内客户通过线下提交加盖公章的纸质审批资料进行授信申报或提款申请的现象普遍。

  线上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问题

  (一)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和业务操作环节众多,且缺乏自动化风险监测系统,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化升级的目的在于实现与供应链企业的信息系统对接,将供应链金融业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进而达到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标准化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当前我国只有部分商业银行推出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多数仍处在探索阶段,因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流程设计必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这就给操作风险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此外,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一样建立在供应链基础之上,有众多的参与主体,并且业务操作环节众多,在业务流程运作过程中极易发生操作风险事件。在业务流程设计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会进一步加大。业务流程操作风险在线上供应链金融运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其发生具有偶发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往往要等风险发生时才能发现,因而难以提前预防。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高度依赖互联网,网络系统风险攀升

  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相比,最重要的一点不同是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优化和升级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而使供应链金融运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过度依赖计算机网络也给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带来了风险,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网络系统风险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方面,其风险表现在计算机硬件资源容易遭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在软件方面,其风险有两种表现:一是计算机软件系统自身可能存在漏洞或缺陷,这可能给内外部欺诈人员以可乘之机,造成网络欺诈事件的发生;二是计算机软件系统容易遭受外部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或黑客的攻击,这既可能导致计算机软件系统运行瘫痪,也可能导致某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丢失或被窃取,从而给银行和客户造成损失。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的风险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都是巨大的,需要商业银行给予高度重视。

  (三) 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操作增强了银行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外部事件风险明显加大

  外部事件风险是指在线上供应链金融运作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外部某些不确定事件的发生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供应链上除了商业银行还有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等多个主体和众多环节,其中不论哪个主体、哪个环节出现风险事件,其影响都有可能波及整条供应链,最终必然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外部风险事件多种多样,包括外部欺诈、破产、洗钱、政治风险、恐怖事件和自然灾害等多种表现。当前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环境复杂,供应链管理还不完善,企业信息化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都会导致外部风险事件的发生。而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操作加强了银行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就使得外部风险事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推进线上供应链金融快速健康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一)优选核心客户,深度挖掘上下游潜力客户,创造规模效应

  客户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客户结构直接影响其收入结构与资产结构,提高线上供应链的使用率重在优选客户核心企业,深度挖掘核心企业上下游潜力客户,创造规模效应。一是从中小型规模企业着手,优选整体实力、管理能力、贸易地位及影响力较为突出的中型企业,依据长尾理论下沉客户结构,批量开发核心企业上下游小企业客户,向拥有高风险定价权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倾斜;二是从企业商业模式着手,优选供货履约能力及供应链管理能力强的核心企业,提升交易活跃度,解决下游经销商付款压力,提高对账精准度,加速核心企业资金回流;三是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着手,优选拥有ERP、销售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生产型、商贸型、服务型、物流型企业,为平台的有效对接以及后期的配套系统的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二)改进线上操作系统,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部系统互通,提高业务流程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线上操作模式下的便利性与效率是线上供应链区别于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的最显著特点之一,科学合理、有效集约地开发使用金融资源,创造出良好的网络再发展环境是线上供应链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强化网络平台的分销、集聚、管理功能,优化供应链金融的线上操作系统,扩充信息端口的外部兼容性,经过一系列的需求论证、立项、开发、测试、投产后使用,促进信贷系统、核心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信息的全网络、全流程的集中处理。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业务处理流程约束与监督功能,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部系统互通,对于同一客户或同一业务的不同环节交由营销专岗专人进行专业化的信贷管理、网络管理、科技管理、信息管理等,提高业务流程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三)优化风险监测管理系统,建立计量模型,有效提升风险预警和应急控制水平

  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管理系统是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实施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即通过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指标进行搜集整理,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其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数据收集监测、风险分析预警和风险应急控制。在数据收集监测阶段,主要是对线上供应链金融运作过程中风险的关键数据进行收集,建立起风险指标数据库,并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果发现风险异常则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分析。其中可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VaR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风险分析预警阶段,主要是对以往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汇集整理,建立标准风险事例库,以便在发生风险事件时可以对号入座,与标准风险事例进行匹配,进而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在风险应急控制阶段,主要是针对标准风险事例库的风险事件设立相应的风险应急措施,风险应急措施应与风险事例相对应,如果出现新的风险事例则需要添加标准风险事例库,其相应的风险应急措施也应及时更新。

  (四)加强技术支持和保障,有效维护系统与信息安全

  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是提高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相比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技术层面上更进一步,其面临的操作风险需要商业银行引进更高级、更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并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依赖于庞大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淘汰落后设备,保持计算机硬件设施安全运行,减少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还要做好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全维护,及时进行系统更新和升级,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信息管理技术手段,防范不法分子和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保持系统的安全运行,从而维护银行与客户的信息安全。

  (五)建立风险防范协同机制,引导供应链各方参与金融风险管理

  线上供应链金融是由商业银行主导,链上企业成员共同参与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区别于商业银行其他的金融产品,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有效运作需要供应链各成员的协同合作,银行与各成员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线上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也不应仅局限于商业银行内部,而应在商业银行的主导下建立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协同机制,集合多方的力量共同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管控。作为供应链上的管理者,核心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并保证为商业银行推荐资质良好的经销商,从源头上杜绝外部风险事件的发生。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和仓库管理制度,加强对抵押物和仓单的管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与商业银行沟通,减少外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完善自身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操作流程,提高线上作业的标准化程度,协同供应链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到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之中。

  文/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 纪瑞朴 高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