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四寶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開化,龍頂茶,開化紙,開化硯
  • 发布时间:2016-06-12 15:07

  御茶·貢紙·名硯·古瓷

  開化地處浙西山區,北宋太平六年(981年)建縣,有一千多年歷史。開化位於錢江源,山青水秀,空氣清新,中國9個生態良好地區之一。開化物產豐富,龍頂茶、開化紙、開化硯、開化瓷,赫赫有名。開化距安徽黃山,江西婺源、三清山,杭州千島湖,一個小時車程。

  1.龍頂茶

  汽車從杭景衢高速公路的開化出口下來,一壺龍頂茶雕塑,映入眼簾,車緩緩繞C型匝道一圈,彷彿360°注目禮。開化龍頂與西湖龍井都是綠茶,茶名冠以龍字皆貢茶,但是龍頂比龍井資格老。明《開化縣誌》載:進貢芽茶四斤。清《開化縣誌》說了稍詳細:芽茶進貢時,黃絹袋袱旗號簍,限時進貢。

  中國是茶的故鄉,綠茶最具代表性,品質跟生長環境關係很大。從地理上講,北緯30°以下,海拔一千米左右,青山秀水,雲霧繚繞,是茶樹生長的最佳環境。開化北緯29°,有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嶺峻峰奇,溪流環繞,氣候溫和,終年雲霧繚繞,素有中國「亞馬遜雨林」之稱,產茶的齊溪鄉大龍山(海拔1193米),蘇莊鄉石耳山(海拔1260米),溪口鄉白雲山(海拔1450米)。而且開化周邊名茶山林立,北有黃山毛峰、祁門紅茶;東有西湖龍井;南有武夷大紅袍和安溪鐵觀音。龍頂茶採摘在清明至穀雨前,一芽二葉,攤放、殺青、揉撚、烘乾,外形緊直苗秀,色澤黃綠,身披銀毫。沖泡後,芽尖豎立,如幽蘭綻開;湯澄碧綠有蘭香。小口啜之,甘鮮、醇和、爽口,回甘持久,齒唇留香。沖泡三次,倘若龍井就不能喝了,龍頂仍有韻味,這就是高山茶的底蘊了。

  2.開化紙

  開化紙,質地細膩,簾紋不明顯,摸起來柔軟,薄而韌性強,因白紙有細微的自然氧化斑點,似桃紅,故又叫「桃花紙」。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繕本組組長翁連溪在《清代內府刻書概述》中稱:武英殿刻書所用材質上乘,是一般官刻、坊刻、私刻所不能比擬的。順治朝書多採用開化榜紙(比開化紙略厚,簾紋較寬,品質稍遜)和白棉紙;康雍乾三朝用紙多為開化紙。康熙頒賜大臣的《康熙字典》初印本(清內府武英殿版),用的就是開化紙。開化紙用量最大的要數乾隆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命3,800多人抄寫7部,分別藏於紫禁城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瀋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中國印刷史》記載,清內府刻書,都是書品寬大,刻工精細、印刷清晰、墨色純瑩、裝幀講究的精品,紙張都是開化紙。開化紙是宮廷御用紙,潔白光滑,受墨烏亮,印出開化紙的書高雅大方,如同宋瓷官窯。

  可惜開化紙失傳了,失傳的主要原因是清末受西方印刷出版業的衝擊,鉛字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新誕生的報刊雜誌,如同現在的電子媒體一樣,改變了傳統的閱讀習慣。蹊蹺的是,開化紙失傳連開化縣誌都沒記載,近年有關機構在開化村頭、芳林、華埠、林山等鄉鎮尋找造紙遺存時,發現的紙張質地與開化紙相去甚遠,當地老人對宮廷御用紙聞所未聞。失傳的開化紙藏了多少秘密?至今仍是個謎。

  開化紙傳統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黃宏健,出生開化造紙世家,研究開化紙耗時十年。他從工作室拿出尚未乾透的試驗樣紙說,還在試驗,不過政府已經列項,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牽頭,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建了兩個古籍保護基地,徵集開化紙紙樣,進行化學分析。黃宏健的試驗樣紙,將送去古籍保護基地測試,分析數據,與開化紙比較,這樣少走彎路。

  3.開化石硯

  「只硯堂」主人徐昌田,奇石藏家,擅雕石硯。我去拜訪他時,他用油性記號筆在原石上劃了一個手掌大的圈,這塊帶皮的籽料,16開書大,呈炒米色。他用砂輪機小心翼翼地在劃好的圈內打磨,磨掉表皮,石黑如墨。開化石硯是用這種帶皮的玳瑁石雕刻,石質細膩,觸之如嬰兒膚,叩之有金石聲,留皮裝飾是開化石硯的特色……我一邊看他製作一邊聽他敘述。

  開化石硯是五大名硯之一,古代《硯譜》、《硯史》及宋代杜綰寫的《雲林石譜》等都有介紹,頗受文人墨客和藏家喜愛。開化,層巒疊嶂,溪澗縱橫,獨特的山脈和溪流蘊藏了品種繁多的奇石,如錢江源彩石、龍潭青石、玳瑁石、木石、石筍石等。徐昌田最大的樂趣是去河灘撿石,長年累月,撿來的石頭家裡放不下,只好堆在門口。我問,石頭很值錢,放外面不怕偷?他笑笑說:開化外來人少,大多人都認識,要是誰的手腳不乾淨,怎麼上街?開化民風純樸,可見一斑。

  4.開化陶瓷

  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因為釉裏含鐵元素,燒後呈現青色。浙江是青瓷的故鄉和主要產地。開化瓷吸收了龍泉、景德鎮窯青瓷的優點,燒出的青瓷胎質堅硬細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正渾樸,色澤純潔而斑斕、釉色晶瑩如玉。汪家良,32歲,開化馬金鎮霞山村人,最初跟家鄉老藝人程家和學做瓦罐,再去景德鎮學藝。景德鎮聚集了中國最好的陶瓷工藝大師,但是分工很細,揉泥、拉胚、修胚、雕刻、彩繪、上釉、燒製……每一項都有專人負責。汪家良祇好一項項地學。何珊珊畢業於天津美院雕塑系,對陶瓷材質感興趣去了景德鎮,兩人共同的興趣愛好走到一起,結婚後在景德鎮設計製作陶瓷作品。

  2014年汪家良帶妻子回老家,租下過去大商人鄭松如的宅子做工作室,右廂房揉泥、拉胚,左廂房陳列作品,除了青瓷,更多的是以茶具煮器為主的粗陶。我去的那天,汪家良去縣城開會,何珊珊招待我。她手提一把煮水陶壺沏茶,外觀保留泥胚捶打痕迹,做了像鐵壺似的,很古樸。陶壺輕,提起來不累,煮水比鐵壺棒!且永不生鏽;作為茶具,陶透氣,茶湯久放不壞。

  如今生活越來越精緻,用陶器燉菜、煮水、泡茶,返樸歸真,也不失為時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