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个国学大师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陈寅恪,民国,国学大师
  • 发布时间:2016-07-19 09:34

  民国所有的大咖中,国学泰斗陈寅恪是神一样的存在,堪称民国历史上“教授的教授”。

  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教授的教授”36岁前的求学经历。

  小小陈六岁开始念书,13岁时在爷爷陈宝箴和爸爸陈三立的调教下已经掌握日语,于是开始了在霓虹国求学的留洋生活。在霓虹国他呆了六年变成了小陈,随后去往德国柏林大学攻读语言文学。到了21岁那年,他跑去瑞士的苏黎世大学游学,又在23岁时来到法国巴黎攻读社会经济。

  可是这神仙般快活的游学生活好景不长,在巴黎呆了没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他只能中断学业回国,和所有大学生一样找份工作,社会实践去了——注意啦,这个社会实践的岗位是蔡锷的秘书。

  但是青年小陈始终保存着身未动,心已远的活力。望眼欲穿挨到1918年,世界终于恢复了和平。于是28岁的他重新启动环球游学项目,来到美国的哈佛大学研修梵文和巴利文。花了三年时间在哈佛大学搞定印度语语言学、希腊文和闪米特语后,已经变成老陈的他又呆不住了。这一次他重返德国柏林选修哲学。在这里他一直呆到36岁,在花了一小部分时间啃德国面包外,他把剩下的所有时间都用来继续深造梵文和巴利文。他还学会了藏文、蒙文、西夏文、突厥文等古文字,并掌握了数学、天文等学科。

  终其一生,老陈读得懂的文字多到吓死人——除了上面说过的梵文、巴利文、希腊文、闪米特语、藏文、蒙文、西夏文、突厥文,他还懂满文、突厥回鹘文、吐火罗文、朝鲜文、佉卢文、马扎儿文、波斯文、希伯来文、土耳其文等等。#这些文光用汉语念一遍都念不利索#

  说了这么多,现在关键的部分才真的来了!你们一定想不到,这些奇葩的语言只是陈大师为了研究史学,才“顺便”把它们撸了……#心很累,不想多说了#

  除了顺便撸掉的一堆冷门文字,大师“顺便”把国学经典也撸了个精透。经、史、子、集中的“史”就不必说了,其他系列他都是专家。专业到什么程度呢?打个比方你们就知道了——“经”中的“十三经”,包含了《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陈大师可以倒背如流。(请注意是背诵!)#这不是人工智能是什么#

  看完老陈的这些经历,是不是有人已经感到自己的人生一片灰暗?别急,让打击来得更猛烈一些——还有让普通人更羡慕嫉妒恨的事儿呐!

  其实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二十几年海外游学,还能游学得这么任性无压力,那得靠什么啊?

  当然要拥有雄厚的家底!

  接下来我们就要介绍一下老陈多金又有权势的爷爷,陈宝箴。陈爷爷曾经是湖南巡抚,在戊戌变法中积极支持谭嗣同、梁启超他们,把湖南变成搞变法的重要基地。所以呢,陈寅恪大师能顺利地进清华研究院当导师,也是因为有了梁启超的鼎力推荐。

  尽管面包君也认为决定老陈成功的是他自己,但还是不得不承认家世也很重要的残酷事实。看到伐,老陈出身名门贵族,还这么勤奋努力、玩儿命念书,普通人拿什么和人家比?而今天那些花着父母钱却不好好读书的留学生,是不是统统都该去面壁?

  写到这里要插播一句:普通家庭的学子,你们读到这里也不要太绝望。像老陈这样的国学大师不二代言人、“教授的教授”,世界上毕竟只有一个。千万不要以为没有雄厚的家底,前途就只剩黑暗啦。看看陈寅恪大师的学生——我们的季羡林大师,不就是农家出来的贫寒子弟吗?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不也成为了大师和教授吗?总之不管你是什么样出身的人,不努力,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故事进行到这,大家是不是已经恍恍惚惚地觉得参透了老陈的成功秘诀——勤奋努力加棒棒的家世?

  你们又错了。

  寅恪大师真正成功的秘诀在此!

  如果有心人稍加留意,已经发现陈大师在他的游学生涯中不停地换学校换科目的怪现象。他之所以会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喜欢折腾更不是因为他念不下去,而是他为了学习新知识分秒必争,每门科目他一旦觉得自己掌握得差不多了,就会选择新方向、新科目去进行研究和学习。

  现在你们认清了伐,世界上真的有人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且享受这个过程的。陈寅恪大师就是这样一种稀有的人,能够把这些雷人的小众文字、死文字都学习得这么嗨皮,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个天才。

  对于一个天才来说,什么功利地为拿个学历才千里迢迢去求学,都是浮云。

  (火星摘自《中国青年》)

  ◎踢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