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角黄昏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黄昏,姜夔
  • 发布时间:2016-07-19 09:46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疏影》

  姜夔是得到过很多人赞美的。张炎在《词源》中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还有人说他的短处,词学批评家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姜白石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这是因为姜夔早年学过江西诗派作诗,有所谓“脱胎换骨”,把别人说的话,变一个方法说出来,让它新奇,不庸俗,不平凡,他也用这种方法来写词。姜白石词的好处在于他的不庸俗,只是他有心要出奇制胜的意思太多了,直接的感发的生命反而受了损伤。

  一般人赞美姜夔的词,说他是“清空”的。“清空”是什么呢?是要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苔枝缀玉”,写得真是好。有一种梅叫苔梅,它的枝干上都长着绿色青苔,青苔的美丽就好像是翠玉的颜色。梅花树上有一对翠色的鸟,是“翠禽小小,枝上同宿”。这句词有一个典故,隋代赵师雄曾于天寒日暮中与一美人相遇欢饮,有一绿衣童子歌舞助兴。师雄醉卧至破晓,起视梅花树上有翠羽刺嘈相顾,盖美人即梅花所化,绿衣童子则翠禽所化也。这不必是完全写实,而是写他怀念的往事,一段爱情故事。“客里相逢”,他现在是住在范成大家里,又看到梅花了。在一个篱笆的墙角,黄昏的时候,“无言自倚修竹”。他用了杜诗《佳人》的典故,“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说一个女子在战乱中父母都死了,丈夫另结新欢,把她遗弃了。在寒冷的日暮,她穿着一件翠色的衣服,衣袖是那样单薄。一般翠色是代表寂寞寒冷的。词人心里的梅花树,就像诗里的女子,寂寞孤独地靠在竹子旁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他仍然不是写直接的感发,而是思索有关梅花的事典。他联想到了唐朝王建写的《塞上咏梅》:“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江南的梅花,流落到北方黄沙黄云的地带了,美丽的昭君,流落到北方的胡地了。后来的人说这首词是慨叹随徽钦二宗被俘虏北去的那些后妃,这不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白石只是在用一个典故。昭君是汉地的女子,她应该不习惯北方胡沙这么远的地方,她心中应该永远地怀念江南江北的大好河山。现在姜夔看见的是江南的梅花,所以他说沦落到北方的那个昭君,是梅花象征的那个昭君回到江南来了。“想佩环、月夜归来”,想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浑身戴着环佩的装饰,在半夜的时候魂魄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变成了今天我在这里看到的梅花树。它显得这样的幽雅和孤独。“佩环夜月归来”用的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中一首怀念昭君的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他说当权的人就知道看看画本,把谁画得好就选择谁,所以有才的最美的女子昭君因为没有贿赂画工就流落到胡地。这是千古怀才不遇之人的悲剧,是坚持不走后门之人的悲剧。现在姜夔用这两句诗只是写一个美女。他是说天山的梅花应该常常怀念它的故乡江南江北,所以魂魄就装饰着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了。这是借用昭君的故事暗喻梅花的美丽。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梅花应该还记得在深宫之中的往事。是什么往事呢?“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南北朝的寿阳公主有一天睡在梅花树下的时候,有一朵梅花落在她的前额上,留下了花印,怎么洗都洗不去了。“蛾绿”就是青绿色的蛾眉。“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是说你应该爱惜花,不要像春风那样不懂珍爱花朵。春风不管美丽的花,花就零落了。怎样爱惜?“早与安排金屋”。从表面看来他是写爱惜花,但他也可能是说当年我所爱的合肥女子,居然没有得到她,现在后悔我当时没有把她保存下来。就“还教一片随波去”,于是落花就随水流去了。“又却怨、玉龙哀曲”,等到花落了,我们听到“落梅花”的曲子,就满心的哀怨,等到花都落完了,“等恁时”,等那时,你“重觅幽香”,再想找芬芳幽香的梅花,哪里去了?“已入小窗横幅”,只剩下画幅上画的梅花了。

  (周一平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