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更要有大爱
- 来源:视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一流大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1-05 09:09
小学院也可成世界一流
问:大型高等院校既然不等于一流大学,那么成为一流是不是还有别的思路?
答:小型高等院校也可以成一流,其实中国就有现成的例子。在上海浦东,有一所规模很小的学院已经进入世界大学100强,学院的名字是中欧管理学院,是一所欧盟和中国合办的学校,历史不过10年,但它的三个专业:MBA、EMBA,还有高级经理培训班,都是世界一流的,学校连续三年排位在世界大学前50名。在国际上,小型学院位居世界一流大学的例子不少。
问: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大固然不等于一流,但既然是一流大学,当然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特别是那些名列前茅的国际名牌大学。
答:恰恰相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曾多次排在世界大学前三名,但普林斯顿不过6000多名学生,加州理工更少,才2100多名学生。香港科技大学也不是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不长,但它用了10年左右就进入世界300强之内。反过来看我国的大学,许多大学的历史已不止10年,大楼也不少,却没做到小学院能够做到的地步,又怎么能说一流的一定是大的呢?
新生进校第一天就应有人关爱
问:一流大学除了对他的教师有宽容的爱心,对学生是否也是这样?眼下中国的大学,学生和学校、老师的关系似乎越来越淡薄。
答:确实如此。就拿我所在的英国大学教育来说,最高明之处就在于:从15世纪开始就实行导师制,每个人从进大学那天起,就有人关爱他。剑桥有一句导师名言:“我的烟熏将把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人的头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储存火种的地方。找到火种并且点燃,不光需要训练技术,更需要爱。从教师来说,需要负责的精神。比如诺丁汉大学规定,教师在外兼职的时间不得超过1/5,而国内教师兼职的情况很难考察。
问:师生关系疏远,除了教师责任心,是否也和扩招太快,一个教师需要教育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有关?
答:其实这里倒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要看教师是不是全心全意。
哈佛大学医学院有一个导师,他一个人加上一个助手,管160多个学生。这些学生都是拿到本科学位之后才能读医学,类似于中国的研究生。我听说他管这么多学生,觉得难以相信,结果他拿出四张纸板,上面一共有160多张这些学生的照片。
我随便点了几个人,请他讲讲这些同学的学习、家庭情况,他都非常熟悉。学生叫他Quasi Parent,也就是半个父亲。国内的老师上完课就不管学生了。这些人一般水平很高,在外事务多,很忙。他们跟学生的关系就是课堂上授课的关系。
问:师生的亲密关系,除了教师的责任心,是否也需要学校的努力?
答:学校需要为师生的交流、为学生受教育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还是拿英国来说,牛津和剑桥都有不少学院,这也是中国好多大学扩张的理由,其实这是个误解。
牛津和剑桥的所谓学院是一个个社区,是学生和导师一起居住的地方,学生并不按专业居住,是综合的,导师在这里全面管理学生的生活。许多导师经过几年相处,对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根本不需要考试就能知道学生的水平。再比如哈佛大学,它的校长办公室在一幢历史古老的大楼里,大楼最高层却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的宿舍,能住在那幢大楼里是一种荣誉。再比如耶鲁大学,它要求新生入学第一年必须住在校园里。这些做法都是培养一种社区氛围。学校应是学习做人的地方,第一任务不是训练,而是教育,只有这样才会产生最优秀的学生。
(秦等星摘自新世界出版社《在北大听讲座》,本刊有删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