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新面孔出来,隔四五年,娱乐界会有一个小换代,隔七八年会有一个大换代,偶像也好、戏骨也好,就这么一代又一代被制造、自造和归位。
前几年成名的胡歌、韩栋、杨幂、刘诗诗,眼下已稳固上位的李易峰、井柏然、王凯、赵丽颖,目前的张艺兴、马可、陈若轩……由此上溯到十几年前开始星路的黄晓明、李光洁、靳东、霍建华、张一山、杨紫,我们会发现演艺界新人的涌现,既是参差,也有序:参差是关于艺人“红”的起始年龄没有一个硬性约定;有序则是因为无论“老”“幼”,所有明星、戏骨的成功,无非就是“天赋+时运+韧性”这样一条基本公式。
手机观赏悄然成为主流收视平台,这是近几年播出平台相对于以往年代的一个巨大变化。它给整个娱乐业带来的变化也是连锁性的。过去大家说“网剧”,还主要是指电脑收看,但现在可能主要是指手机收看了。两者的区别一是即时性的增强,对成品制作难度和精细度的要求有所降低;二是对主演颜值和观众缘的强调,对情节抓人的强调,都较以往产品,有了强度上的提升。
手机收看或者说网剧的普及,对网下播出平台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大家如果将《老九门》与之前主流的上海滩精彩剧集相比,最大的区别不只是画面亮丽,主演们的颜值鲜嫩也是重要的一节。虽说主演们的岁数,实际上也并不算太小,可整个组合所形成的剧集整体年龄感,显然更青春年少。加上今天的艺人,举止、腔调和长相,比民国时的人估计得年轻上十来岁,审美稍微成熟一点的观众,往往会以为自己在看童话版民国剧。对于这部分粗具历史常识的成熟观众来说,不真实感会伴随着观赏油然而生。电视剧的宏观要求,是产品的主观众群追求老幼通吃,新一代传奇剧的投资者和主创们则志在主攻年轻观众,两者出现了分歧,好在内地市场大、观众多,趣味偶尔细分一下,也还分得起。
再对比《花千骨》和于正、张纪中两代金庸武侠剧,也依然能看出主演越发拼颜值、画面越发绚丽,对人的情感刻画愈趋表面化、低幼化。《花千骨》获得的成功,相比于、张剧,可谓空前。过去媒体批评张剧,是期望它们更加精致,对普通观众的审美能具备启蒙和引领。那么从于剧开始,一直到当今触屏时代的武侠剧,媒体已经不这么要求它们了,一来写剧评的人已经又换了一代人,审美里没那么多人文指向、经典诉求;二来大家把评剧、拍剧都看成是挣饭的活计,而不是寓教于乐的大众艺术。
回到“颜值”上来。就视觉产品的属性和表演本身来讲,强调演员的颜值,原本可以说是正途,也是对内地过往三十年来“丑星当道”的一次“拨乱反正”。不过凡事皆有前提,那就是——剧情需要,以及剧情所背靠的年代背景的限定。一旦因为考虑演员颜值,而出现人物造型和剧情演绎上的观感失真,那就多少会有些得不偿失。否则一味谄媚观众对颜值的追捧,忽略剧集、节目的质地,那就几乎等于又退回到了四十来年前的绣花枕头、奶油小生审美。而想当年,丑星们就是因为这个才崛起的。
岁月无脑,总是不知不觉陷人于简单的轮回。而人则是高等动物,不应简单地屈从于岁月。
徐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