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从影,才刚刚开始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豆瓣,电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14 14:21
这个偏安一隅的“小清新”公司,如何在资本过热的电影市场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新路
豆瓣要做电影了。
2016年8月23日,豆瓣网创始人阿北在一封内部信中宣布:豆瓣阅读经过半年多的试水,现在正式进入电影制作领域。
这个消息一经推出,迅速在网上引起热议。作为一家UGC(用户原创内容)社交网站,豆瓣一向以文艺、小众的清新风格著称,正如其在2016年2月推出的品牌宣传片《我们的精神角落》中所彰显的那样,是文艺青年们“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自留地、大本营。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每当豆瓣希望在商业上有所斩获时,友邻关系松散、以精神交流为主要维系方式的豆瓣社区,以及社区里在某种意义上“反消费主义”的用户取向,都或多或少地阻碍了“豆瓣东西”、豆瓣电影票务终端等商业化探索的进程。
那么,豆瓣的电影之路,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呢?
“这里的作品不太一样”
阿北内部信透露,豆瓣新成立的影业公司是从“豆瓣阅读”中延伸出的团队和组织,由豆瓣阅读总经理戴钦推动和负责,新的影业公司将选择好的豆瓣阅读小说,组织编剧、导演和主创,并参与后续电影的投资和开发。这也就意味着,在豆瓣阅读上架的原创作品,将为影业公司提供产业链上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IP生产。
豆瓣阅读创立于2012年,现已积累了2万多名作者和8000多部独家作品。“这里的作品不太一样。”戴钦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活跃在豆瓣阅读上的作者,绝大多数都是职业各异的业余作者,“这样的好处是,他们写的东西会有很强的职业背景和丰富多元的知识,让里面的小说人物变得更立体,社会背景感更强。”
豆瓣阅读第54期“小雅奖”最佳作者刘玥也向《瞭望东方周刊》提到了豆瓣阅读多元与包容的平台氛围:“我喜欢豆瓣阅读的一点,就是什么题材都能找到读者。言情、职场、推理、科幻等,都有人写、都有人看,比如豆瓣阅读上点击量很好的那篇《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放在晋江是绝对不会有人看的,但却能在豆瓣激起共鸣。”
刘玥提到的《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是一部豆瓣阅读“自出版”小说,豆瓣阅读网页上显示共有11771人订阅、247人评价,这个数据在豆瓣阅读上已算相当不错。这部小说着力探讨的,除了抑郁症这一越发困扰现代人的心理病症,还有当下年轻人面对职场、生活、爱情的焦虑与迷茫。
这也是豆瓣阅读的另一内容指向——年轻一代的现实投射。
戴钦这样评价自出版小说《我不知道该如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这本小说把故事放在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身上,但其实能从很多侧面反映出当代青年的一些想法。”
相比其他文学网站上穿越、宫斗、玄幻、总裁等类型网文姹紫嫣红地跟风繁衍、阅读量动辄突破数十万,豆瓣阅读上的原创作品却被喻为“网络小说的一股清流”,在精神角落中自在生长。
从故事走向电影
2005年,阿北在北京东城区豆瓣胡同的咖啡馆中编写了豆瓣的最初程序。十几年过去了,豆瓣社区已汇聚起天南地北的文艺青年,他们以分享书影音的观感为起点,逐渐在这个虚拟地带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影视公司“潜伏”在豆瓣的各个活跃板块,密切留意着社区、小组中值得挖掘、具备改编潜力的故事碎片。
2009年5月,一篇名为《小说,或是指南》的豆瓣直播帖开始在豆瓣社区内广为流传,随后被导演滕华涛相中,在购买版权之后由原作者鲍鲸鲸进行改编,由此形成了2011年票房黑马《失恋33天》的电影剧本。
2012年6月,海棠开始在“豆瓣日记”上连载《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此文凭借华丽恣肆的行文风格和极具争议的故事主题,在豆瓣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迅速让影视公司看到了商机。
2016年,网剧《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由爱奇艺与喜天影视联合出品,已在爱奇艺网站播出。
这些案例似乎验证了豆瓣生产热门IP的能力。
但是,尽管《失恋33天》和《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都脱胎于豆瓣社区的热帖,但热门帖子并不能算作出版物,因此在作者与豆瓣之间并不存在授权的问题。也就是说,豆瓣无法从这些作品的版权购买与影视改编中获得任何收益,而只是为作者与制作人创造了免费的交流机会。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同时受资本热潮推动,2016年5月30日,豆瓣阅读“影视改编”项目上线。这个项目将编剧与制片方正式带入了豆瓣阅读的平台,是豆瓣阅读向电影制作领域进军的一次试水。
具体来说,影视改编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豆瓣阅读的编辑从平台上众多小说中挑选出适合影视改编的作品,以“故事卡”的形式上架到“待改编的故事”中;
编剧在进行身份验证后,挑选出“待改编的故事”,向豆瓣提交改编剧本大纲,其中优秀编剧可以获得豆瓣阅读的相应资助,继续把大纲完善为剧本,并有机会参与由该作品改编的影视项目,成为署名编剧并获得相应报酬;
制作方在进行身份验证后,可以在豆瓣阅读的推荐下购买作品的影视改编权或参与投资、制作。
通过影视改编,豆瓣阅读向电影制片方提供的不再只是原创小说本身,而是影视化程度更高的电影剧本。戴钦这样评价小说和剧本的差异:“对影视行业来说,小说如果作了改编,就变成了一个项目;不作改编,小说就只是一个原著。”剧本与小说相比,无疑离电影更近一步。
目前,豆瓣影视改编页面上显示已售出10部作品,其中包括上文提及的《男友说我得了抑郁症》,以及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试映的短片《一日英雄》。
而“待改编的故事”数目正在逐日增加,由刘玥创作的表现香港期货交易员与新加坡华语教师爱情故事的小说《港岛之恋》已位列其中,等待着电影制片方伸出橄榄枝。
“主动孵化”
影视改编项目的试水,直接影响了2016年第四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的主题设定和评选标准。
实际上,在以往举办的三届比赛中,豆瓣阅读对参赛作品内容的要求已逐渐向影视改编方向靠拢。第一届征文大赛将内容分为两组:小说组与非虚构组。第二届大赛以“讲个好故事”为主题,依旧分为小说组与非虚构组。
到了第三届大赛时,对参赛作品类型的强调更为凸显,不仅主题变为“类型之美,经验之谈”,组别也扩充为爱情、科幻、悬疑、武侠和非虚构五组,甚至还增设了“华谊兄弟·最具改编潜力奖”和“开心麻花·喜剧精神奖”两个特别奖项。
而在第四届征文大赛中,比赛主题共分为三项:职业女性故事、喜剧故事及近未来科幻故事。豆瓣在此次比赛中淡化了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而在小说类型要求上也较此前更为具体,三项主题都符合当下国内热门电影类别,如小妞电影、喜剧电影和“软”科幻电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豆瓣宣布成立影业公司后不久,征文大赛的截稿时间从9月18日推迟至10月16日,这似乎预示着豆瓣影业对具备改编潜力的原创作品的翘首以盼。
作为影视改编的负责人,贺涛用“主动孵化”向《瞭望东方周刊》来形容这个项目的特点。在贺涛看来,“主动孵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联合开发决策,二是参与投资、宣传。这就意味着豆瓣影视改编不仅关注IP版权的归属问题,更力图布局电影产业链。
贺涛的说法在阿北的内部信中进一步得到了印证,阿北是这样描述豆瓣影视改编项目的成果的:“科幻小说《追逐太阳的男人》的权益以百万元价格售给新丽影业,但这次我们会和他们一起联合开发,并享有部分优先投资权。我们会参与电影联合制片,和新丽一起努力把征文科幻组的这部首奖作品搬上银幕。”
戴钦用“经纪人”来比喻豆瓣的此番运作。在她看来,现在影视行业IP运营的一大问题是,一些人以IP开发的名义来囤积、炒作版权,但实际上并没有制作能力。而豆瓣阅读选择参与影视制作的全过程,能够最大程度上保全原创作者的利益。
她提到,豆瓣的平台属性,可以协助作者、编剧以至制作方在整条产业链上的运转;同时,豆瓣阅读也将主动加入到主创选择与投资开发的过程中,深入孵化出一部部作品。
不过,戴钦认为,豆瓣阅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同时要在内容和产品两件事情上努力,“一方面需要引导内容的产生,另一方面又需要经营内容,就像推进一个互联网产品的增长那样。”
豆瓣影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质疑与观望
在宣布豆瓣影业成立之后,豆瓣阅读并没有进一步的举措,这也让外界对豆瓣影业的发展有了诸多猜想。
其一,豆瓣电影评分系统是否会成为豆瓣影业的官方“水军”?
豆瓣电影评分被电影爱好者称作“观影风向标”,一向是电影“水军”、粉丝群体和普通观众的角力场,每当有热门电影、特别是口碑具有争议性的“银幕巨制”上映,不断更新的豆瓣评分便充当起各方势力之间激烈战况的实时转播员。
某部电影的豆瓣评分以及与电影相关的短评、长评,也往往成为各大电影公众号的灵感来源。
由此,豆瓣电影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向来站在影视界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被水军收买的质疑也一直存在。
在外界压力面前,阿北在2015年底公开了《豆瓣电影评分八问》,说明了豆瓣电影评分的标准:对于注册账号刷高分、低分等“非正常评分”不予计算,实行“一人一票”制,靠水军刷分基本无效。
但是,不少人士仍然担心,豆瓣若与其他电影制作公司联合开发电影,会在电影评分这个基本品牌上“丧失原则”。
其二,豆瓣阅读文艺、小众的作品特色,能否在受众更广的电影市场上斩获佳绩?
豆瓣社区圈子特色显著,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当其他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纷纷激情澎湃地报道中国代表团夺金的热点新闻时,活跃在豆瓣社区的用户,却依然在评论冷门电影、专业书籍,分享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确幸”与“小确丧”。
而豆瓣阅读与豆瓣网在核心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在豆瓣阅读上线的原创作品,故事主题或是围绕琐屑细小的个体经验展开,或是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探索远方、思辨历史。
当这些“阳春白雪”的作品脱离豆瓣的保护圈、面向大众的火眼金睛后,究竟会成为豆瓣影业独特的IP资本,还是曲高和寡的票房毒药,都还是未知数。
其三,豆瓣影业能否在毫无影视经验的前提下,畅游于电影制作、发行、宣传的全产业链之中?豆瓣虽以书影音起家,但从未涉足电影制作的中下游,在与他方的合作中如何保持住自我的差异化优势,如何在联合中占据主动、避免沦为单纯的IP创意平台,仍是公众抛给豆瓣的难题。
其四,豆瓣影业的资金、人才如何与BAT三巨头旗下的影业公司相抗衡?豆瓣阅读的原创IP,如何抵挡住阅文集团、阿里文学及百度文学这三驾大车的碾压?这个偏安一隅的“小清新”公司,如何在资本过热的电影市场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新路?
豆瓣影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李璇 记者刘佳璇/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