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哈先知”放手的哲学

  • 来源:IT经理世界
  • 关键字:巴菲特,投资
  • 发布时间:2016-10-08 16:40

  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公司价值导向使得巴菲特的公司成为可以持续盈利。

  沃伦·巴菲特也许真的会点石成金,但更多人关注的是,在这位86岁的“奥马哈先知”(以及他的黄金搭档、92岁的查理·芒格)离开之后,他们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以下简称伯克希尔)将何去何从?

  今年9月份美国知名投资公司晨星集团(Morningstar)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或许一定程度上将缓解人们心中的担心。该报告称,即使没有巴菲特和芒格在,伯克希尔公司还将继续盈利。

  CNBC援引晨星公司资深分析师格雷戈里·沃伦的话表示,“在过去15年,伯克希尔公司已为应对将来的掌门人换将而打下了持续盈利的坚实基石,那就是公司在资本运转、治理与创业文化、收购哲学等方面早已实现了制度化。”

  巴菲特的个人成就理所应当是受到尊崇的。在他50多年掌门伯克希尔的任期内,公司以每年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表现10%以上的佳绩,而成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第三位企业(2015年排名),仅列于苹果和埃克森美孚公司之后。如今,伯克希尔公司的雇员总数超过34万人,相当于檀香山的整个人口。

  然而,巴菲特管理公司本身的方式并不像他的投资业绩那么为众人知晓。在戴维德·拉卡尔教授看来,伯克希尔公司的管理体系与其他上市公司十分不同。这位斯坦福大学“公司治理研究洛克中心”资深教授与其合作者一起针对伯克希尔公司运营层面的经理人进行了广泛调研之后指出,伯克希尔公司的放权主义(decentralized)可谓达到了极致。例如,现有超过80家子公司在运营上独立于伯克希尔公司,除了最小限度的财务监督之外。伯克希尔总部不要求任何子公司进行预算申报或财务预测,甚至都无需提交战略规划。

  在私人股本投资界,“父亲最能洞察一切”的运作理念并不鲜见。尤其是当投资者对产业不甚熟悉,而管理团队有多年的业界经验、且投资履历又很漂亮并且易被检索到时,倚重权威的投资理念潜在危险十分巨大。

  而伯克希尔的公司治理则坚持“金融决策集权化、业务运营放权化”的原则。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将公司总部团队悉数放进一个篮球场都塞不满”。的确,在伯克希尔,没有总部营销中心、集团采购、销售、人力资源、或法律部门,甚至连一个法律总顾问也没有……在这个体量比通用电气、通用汽车、IBM、或雪佛龙等任何一家的规模都大的商业帝国,粗略算来,总部仅有25位正式雇员。而所有至关的经营决策权均下放至各个子公司的管理层。

  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话来说,这样的公司治理好处是,即使偶尔产生决策错误,也能通过近距离的运营控制来消除或减少损失,同时它节省了大量的层级成本、加速了决策进程,又因为“每个人都有发挥空间,所以能打出漂亮的仗来”(Because everyone has a great deal to do,a very great deal gets done)。最重要的是,它使得吸引和留住一大批杰出俊才成为可能——包括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被雇佣到的人,那些将伯克希尔事业等同于自己的公司来运行的人。

  很多研究企业金融的学者并不认为航母式的大型企业集团(通常也是经过大量并购行为而生成)是一种高效的组织方式。简而言之,看一下这样的业务组合: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加上一个庞大的铁路公司、电力公司,再加一个巨额资本的私人股本投资公司(其下的投资组合又涵盖私人飞机旅行、移动房屋、男女内衣、乳制品和甜点等,哦,还有亨氏番茄酱的一半股份!),一定会有人不禁问道:这些公司有何必要存在关联、或者同属于一个母公司底下呢?即使要打造一个航母式的大型企业,为何不将业务更聚焦一些呢?

  而巴菲特本人是这样解释的:“资本主义可预见的优点之一是,它能有效地进行资本配置。然而, 资本在理性化流动的过程中经常存在障碍,例如CEO不情愿因为业务下降而关闭工厂、向股东返还资本、或把资本用在其他地方进行再投资。

  “在伯克希尔公司,我们可以——不引发更多税收或其他成本的前提下——将巨额资金从明日黄花的业务部门转到有更好前景的其他部门;此外,我们没有‘因终身与既定的某些行业相关联而产生的历史偏见’;我们也不受来自集团内维护既得利益及现状的压力,这一点很重要:试想如果让马匹控制了投资决策,那么当今世界就不会有汽车行业。”

  换句话说,伯克希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公司拥有配置资本的充分自主权,而不使之沦为企业集团内部的政治工具,即——不会受到高管利己主义决策操作的影响,同时也不受累于私人股本以及精于从事并购的买进卖出者的高费用和短期考量。

  在《纽约时报》2015年发表的“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两个观点”一文中,巴菲特被引述提到的公司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伯克希尔成为了众多优秀企业主的港湾,无论他是一个希望套现的家族企业主也好,还是打算从公司日程运营中全身而退、由长期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来接盘的企业主也好,将公司卖给伯克希尔是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好主意,尽管这极可能意味着他要接受低于其他买家的价格。”

  是的,一种长期持有的理念(sense of permanence)历来是伯克希尔公司无形价值的一部分,这本身也体现于众多卖家公司宁愿接受低价而投怀于伯克希尔大家庭的现实案例中——包括奶品皇后(Dairy Queen)、赫尔兹伯格钻石(Helzberg Diamonds)、威利家具(R. C. Willey)和奈特杰(NetJets)等。在威利家具收购案中,伯克希尔公司以比对手价格低过12.5%的价格(伯克希尔出价1.75亿美元,对手出价超过2亿美元)而竞购成功。

  《经济学人》杂志在评述巴菲特50年基业长青的企业治理之道时也指出,信任是双向的:所有将企业出售给伯克希尔的卖家想必也乐见后者将其利润分出一些到他处,因为他们笃信伯克希尔能提供企业持续成长所需要的长期资金,而这恰恰是短期投资者所无法做到的。

  事实上,这样典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价值导向亦延伸到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群体。他们反映出的共同特质包括兴趣、参与、和周知。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也大多是长期的股票持有者,不频繁交易,在重仓持有股票之余的表现也更像是一位拥有者、合作伙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股东。

  艾博·索瓦尔 之华媒体专栏作家,先后为Ad Age、BrandChannel、InterBrand等撰稿。联系方式:info@zhstudio.net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