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作为近一年来市场最火热的品种,保本基金的申报正被收紧。这一突如其来的政策,让不少基金公司开始手足无措。毕竟,不论如何,总不如以前那么自由了吧!
证监会一旦发文,不仅新的保本基金无法申报,此前已申报但仍未获批的保本基金也将受到波及。虽然目前来看,申报的保本基金依然显示是正常反馈流程,但不会再出现短期内大量获批的现象。
证监会行政审批流程显示,截至2016年5月11日,自2015年1月1日以来共有142只保本基金申报,其中101只已经获批,而自4月14日鹏华金城保本、万家颐达保本、招商安荣保本等3只基金获批以来,已有1个月时间未有新保本基金获批。而仍未获批的41只保本基金恐怕将会就此搁浅。其中,北信瑞丰、诺德、申万菱信、西部利得和信诚5家公司都没有一只获批。此外,已获批文尚未发行的保本基金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稀缺产品。据粗略统计,目前共有包括招商安荣、红塔红土盛隆、汇添富盈稳、博时保泰等在内的16只基金都已批文在手。
缘何收紧?
好好的产品为什么会突然要收紧呢?对此,多家基金公司人士都表示,此举意在对加剧的市场风险进行控制,在保本基金扩容过快的背景下,管理层也希望适当降温。
另外,基金公司发行保本基金时,对公司净资产有专门要求,近来担保机构额度的不断缩减也让不少公司有苦难言,最重要的是反担保现象的频发确实存在一定风险。虽然保本基金从未出现违约事件,但在目前股债双杀的格局下,难免会对基金公司兑付能力产生一定的要求。如果放任保本基金猛发,一旦“安全垫”被击穿,将会引起连锁反应。
而且,众所周知,保本基金都有保证人,也就是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方式有两种:一是风险买断式担保,由担保公司担全责;二是连带责任担保方式,由基金公司承担保本清偿义务,担保公司和基金公司对投资人承担连带责任。保本基金现行的方式是第二种,最终担保人为基金公司,担保公司仅是一个通道作用,而且多数规定了担保方拥有无条件追索权条款。这就意味着,如果保本基金到期后没达到保本要求,需要补偿费用时,最后兜底的就是基金公司。
之前发行的保本基金没有亏损记录,而且数量也不多,但是现在,保本基金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快得超乎想象,两千亿+的资金规模监管层不得不重视起来。因为,万一行情恶劣,保本基金最后没法保本,基金公司怎么办?能承担得起吗?到时恐怕损失会更加惨重,赔不起钱的小公司还可能会倒闭。
未来:保本基金更难做
证监会当然不希望看到上述情况的发生,所以就规定:采用买断式保本注册的基金,可以正常注册。采用连带责任担保,基金公司须妥善安排最终风险承担机制,保护持有人利益。但是,新的问题来了,担保公司愿意接受买断式担保吗?
如果你是担保公司,给你2000元,让你承担100万元的风险,而且还是炒股这样的高风险,你愿意吗?很显然,你不会愿意。那么,怎么才能让担保公司心甘情愿呢?委屈的可能就是基金公司了,他们可能要交更多的担保费。目前保本基金的管理费通常为1-1.5%,其中担保费大约2‰左右。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就算把担保费提高到1%,担保公司都未必愿意。
若想让担保公司心甘情愿,那么只能再让担保费提高一些,而办法只有两个:压缩基金公司的利润空间,或者把这笔钱转嫁到基民头上,提高管理费。此外,担保公司为了控制风险,不仅只是会提高担保费,还可能会对保本基金的投资运作监控更加严格,保本基金的运营模式将进一步规则化透明化。控制风险,乍听起来像是好事,但是被“束手束脚”的保本基金,很可能真的就只能保本了。还有就是,保本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要是债券违约了,这个窟窿就更大了。
那么,证监会叫停保本基金申报,对基民投资保本基金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未来,符合证监会规定条件的保本基金会越来越少,基民可选择的产品自然会越来越少。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把这个政策理解为一次大浪淘沙、去粗取精的过程。最终能够发行的保本基金,如果继续采用连带责任担保,那么基金公司必然是财大气粗,做好了风险准备的;如果采用的是买断式担保,担保费乃至管理费必然会提高。
那么,现在基民还要不要购买保本基金呢?有统计称,保本基金今年以来大面积亏损,亏损严重的超过6%。如果从保本周期算起,亏损幅度最大的也没超过3%。综合管理费、时间成本和预期盈利的考虑,现在抄底,赚钱空间非常小,没意思。
不过不管怎样,未来保本基金都会趋向更严格的监管,更谨慎的操作,预期盈利也会进一步降低。
文/本刊记者 邵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