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泄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龙胆泄肝汤,带状疱疹
  • 发布时间:2016-12-08 10:4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有些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健康带病毒者可暂时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但当劳累、患病、感冒、长期失眠缺乏休息时,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迁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炎症和剧烈疼痛。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常以腰部发病最为明显。中医称之为“缠腰龙”、“蜘蛛疮”、“蛇盘疮”、“火带疮”等。

  国内外医学界目前对此病还没有预防和彻底治疗的好方法,也没有根治的药物。西医常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进行治疗或者对症进行其他治疗。中医根椐患病者不同症状,把此证大致分为三型(也有分为五型的):肝胆湿热型、气滞血淤型、脾经湿热型。无论哪型,一般治疗原则都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凉血祛淤、泻火利湿。

  本人在临床中采用龙胆泄肝汤为基本方,根椐患者不同症状进行加减,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推荐如下。

  组成:龙胆泄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10味药组成。它原本是治疗肝经湿热盛者的一个主方。

  方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黄芩、山栀苦寒泻火;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由于火盛必然会损伤阴液,故用生地、当归滋养肝血,邪祛而不伤正气。柴胡条达肝气,甘草和中解毒,以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止痛之功。肝经热毒重者,增加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板蓝根、紫草、蒲公英、银花;脾经湿热重者,加健脾化湿的药物,如薏苡仁、茯苓、陈皮、厚朴;气滞血淤重者,则加行气化淤的药物,如丹参、红花、桃仁、陈皮、白芍;疼痛盛者加延胡索、川楝等。从我的经验中体会到,在临床中只要辨证得当、判断准确,此方对带状疱疹确有明显效果,有此患者可以一试。

  吴金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40年。擅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头痛、中风后遗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已改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甲亢、月经失调、妇科炎症、皮肤病等,尤其是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丰富。曾作为国家医疗队专家组成员派驻俄罗斯从事医疗工作,深受俄方赞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