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網購平臺不斷豐富和創新,網購食品也在不停地推陳出新,既然這股潮流無法阻擋,那就要充分利用好網購來滿足人們的日常需要,對網購食品的發展和監管,受訪者也給出了各自的建議。
莫偉成建議有關部門應針對網購這種新型的銷售模式,檢視現行有關法律法規是否存在不足的空間。部分本澳網店並非全職經營,外界對其販售之食品貯存及運送條件未必清楚瞭解,其設備與實體店有所差距,難免存在一定的食安風險。政府應針對一些易腐爛、不易貯存及運送的食品發出指引,以防止出現食安問題。
另外,由於澳門尚未建立跨境電子平臺,沒有針對電子商務專門立法,在本澳設立購物網站或開展網絡經營無需進行商業登記或資格認證,一旦出現網購交易糾紛或網購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難以索償,當局在貨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監管和追查亦會出現困難。因此,希望特區政府可協助業界早日建成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並建立電子商務認證、登記賣家真實資料,加強對網購商品的監管,定期抽查商品質量,全面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亦可以吸引外地商企利用本澳平臺達成跨境網上交易,協助本地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拓展本澳的平臺優勢。
蔡柳藝指出內地外賣訂餐平臺的高速發展及高估值,正正反映網購食品的需求殷切。隨著澳門電子商務的急速發展,網購食品會逐漸變得蓬勃,傾向飲食平臺化發展,有系統及有效率的訂餐及外送服務,可建立網購食品“許可証”機制,以強制性注冊登記來防範風險;而短期可創立“青創廚房”,協助網絡食店實體店化,更可培訓及教導食品衛生處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另外,網購店應在網站詳細說明食物的出處、製作地點、運送過程需時以及正確儲存方法供市民參考。
徐穗明認為未來網購食品將是大勢所趨,政府有關部門勢必會出臺相應的法例去規範,建議開辦一些有關網購食品的課程,有興趣的供應商、市民都可以參加,學習網購食品的相關知識,比如如何購買、運輸、配送要求等從而保障網購食品的安全、可靠。當然,本地市場可買到的食品,目前來說還是建議消費者實體店舖購買,這樣消費者權益才能有所保障。澳門的食安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來,做了很多工作,對本澳的食品檢測值得肯定。或許未來可以每月對澳門的食材進行統一的登記和公佈,消費者在購買之前,可以先查閱哪裡有售及價位如何,這樣一來,就可以決定是否要網購外來食品了。建議飲食雜誌及消費者雜誌也可多作食物商品的比較,例如網購店的質素、同類型食物的質素比較,讓食客有參考可依,選擇衞生質素高的網購食物。
陳智榮透露,澳門開網店的門檻低,政府沒有要求辦理營業執照和食品衛生許可證等,導致網店商家處於資訊監管的空白區,不能保證商家能提供合格的、規範的商品服務,為了提高網店商家的自律性,可以借鑒法律對實體商家的法律監管方式,通過法律法規規範網絡商家的食品經營許可,以及流通許可,保證只有符合要求的商家才能進入網絡銷售。
此外,政府可透過學校、網頁或電視廣告,教育市民有關食物安全的知識。例如,強調相關網購店或其入口的食店應持有經食環署檢驗的執業牌照,以及說明網購不易貯存的食物有一定風險,提高市民防範意識。開辦網購食品店屬於個人的商業行為,政府是需要監管,但也不能過多干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