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郵票 一生堅守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郵票,澳門,標誌郵票社
  • 发布时间:2017-01-10 11:28

  澳門本島關前正街有一個小店面,四四方方,小巧玲瓏,這裡便是遐邇聞名的“標誌郵票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說它是個“小博物館”也一點不為過。店舖里裡陳列著豐富多彩、玲瓏滿目的各式郵票,既有古老的大清時代、民國時期的經典收藏,亦有近代最普通的凡品;有價值連城的珍品,也有平價的大眾貨;還有錢幣、紙鈔等其他藏品,真可謂應有盡有,美不勝收。

  繼承

  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先生坐在玻璃櫃前,專心致志地研究手頭的一本郵票冊,他就是郵票社的第二代“掌門人”何君明。何家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上個世紀50年代,父親開始經營這家郵票社,起初是為生活所迫,後來逐漸產生了興趣,越做越起勁。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子承父業的傳統,何君明也不例外。正是因為父親從事了這一行,也使得他這一生注定跟這一張張小小的郵票結下不解之緣。小時候他經常看到神情專注的父親夜深人靜時總是喜歡拿起一枚放大鏡,對著一本本郵票集潛心研究,正是這種舉動深深烙在他的腦海裡,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等到他逐漸懂事,上學識字後,也慢慢通過瞭解郵票背後的故事去接受郵票文化的薰陶。三十多年前,他從父親手中接過這間郵票社,現在回想起來,何先生眼睛裏還閃爍著陶醉的光芒。

  發揚

  何君民是從八十年代開始接手父親的郵票社的。那時候,正是人們通過書信交往頻繁的年代,所以自然而然地需要購買郵票,郵資也成了日常生活的必要支出。除了寄信的需求以外,還有不少郵票愛好者,包括外國的集郵人士前來選購郵票,所以當年標誌郵票社曾經迎來它的“輝煌”時期,高峰時段幾乎顧客盈門絡繹不絕。由於何君民對郵票有所鑽研,認識比較深刻,又善於把握市場方向,經營狀況日漸興旺。如果是內行人來店裏購買郵票,他就會跟客人相互切磋,交流集郵心得。如果是普通客戶,他就會耐心傳授相關知識,推廣集郵活動。通常客人都會被他對郵票的深刻解讀所吸引,往往會自發地幫襯一下,買點喜歡的郵票回去賞玩研究。郵票社的生意蒸蒸日上,相比父親當年的經營達到了更上一層樓的境界。那個時期,郵票社的收入頗豐,堪稱何先生繼承家業以來比較輝煌的一段時光。

  狂熱

  1884年,澳葡政府推出第一套郵票,票面上的設計圖案為葡萄皇冠。從此開啟了澳門郵票事業的新篇章。澳門的郵票越出越多,有一個時期幾乎幾個月就推出一套,最快時甚至每月一套,還在設計中引進了多種豪華的裝飾,有的甚至用絲綢或鍍金等材料來印製郵票。

  小巧卻精緻的郵票吸引了無數澳門人為之傾倒,何君明也不例外。對郵票的熱愛令他陶醉其中,有事沒事就拿起一張張郵票在手中細細品賞研究,常常廢寢忘食。在旁人看來,何君明是個地地道道的郵票狂熱分子。隨著潛心研究,何君民對郵票的認識逐漸加深,聽他簡述郵票的故事會令你一整天都不覺得乏悶。

  郵票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被賦予越來越多的用途。郵票有很多種類。普通郵票是最古老又最為常見的郵票類型。普通郵票面值齊全,發行量大,票幅較小,圖案比較固定。往往多次印刷,有多種。紀念郵票是為某一事件或人物特別發行的郵票。秘魯在1871年於利馬和卡亞俄之間的第一條公路開通之際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紀念郵票,之後世界各國紛紛效仿。許多國家將紀念郵票作為自我宣傳推廣的一種有效方式。特別是一些小國家,放行紀念郵票成為財政來源之一。紀念郵票主要面向收藏者,因為它們較少用到信封上面。紀念郵票通常票幅比較大,設計印刷精緻,圖案豐富,不允許重印,也有特定的發售期限。在很多國家還存在著欠資郵票,它們用來計算郵寄費用的不足部分。工作人員在郵件寄出之前會給郵費投入不足的信件貼上欠資郵票,並將在郵件交付時由收件方結清。欠資郵票不能作為郵資預付的憑證,郵局也不銷售。還有一種獨特的加字改值郵票,是指在原有郵票上加蓋文字以變更面額而產生的新郵票。這種郵票的出現多因政權輪替或物價暴漲,是郵政部門順應時局變化的特定措施。

  何君民對郵票的感情日漸深厚,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他告訴我們一個有趣的故事:有個做教師的老顧客退休了,他有上萬張珍藏的郵票不知如何處置,甚為苦惱;後來他兒子說服父親想把郵票賣了兌換現金。何君民知道後,想方設法湊足了50多萬現金,終於收購了這份藏品。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內地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宣傳畫郵票。何君明跟普通生意人不同,他是因為熱情驅使才不惜一擲萬金換來“心頭好”。

  堅守

  澳門現有的產業結構和實踐表明,經營郵票社並不是一個賺錢的行當。隨著科學技術和時代的發展變化,集郵這一愛好似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科技的進步改變了很多東西,以前沒有手機,電話,比較常見的聯繫方式就是書信往來,而要通過郵寄信件就必須使用郵票。以前會有很多小朋友放了學便趕過來買郵票,或是出於興趣亦或是出於寄信的需要;但是現在很少有人寄信,所以生意當然比從前清淡很多。相比以前,不少年輕人對郵票的熱情幾乎為零,談到這裡,何先生大為感慨地說:在這個資訊爆炸且燈紅酒綠的環境下,個個都只會盯著手機看,哪個還有心思去看什麼郵票,更不會有人沉下心去深究郵票。何先生回憶說,當年的全盛時期,澳門的郵票經營商多達十幾二十家,到如今只剩下三四家了,其實能夠堅持下來的,都只是靠著這份對郵票的執著與熱愛。

  儘管如此,真正的郵票愛好者是不會改變初衷的。他們會看很多相關的書籍,瞭解每個時代的郵票背後的故事。方寸之間,郵票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科技、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特色,這使得郵票除了郵政價值之外更具有收藏價值。何君明先生堅定地表示,他對郵票的這份熱情不會因為周邊的任何現象而有絲毫改變。他將堅守這份愛好,為父親的託付堅守,為自己的信念堅守,為時代和社會的責任堅守。

  一方郵票,一份寄託,一生堅守。

  廣東/张峻源

  (作者是澳門城市大學文化產業管理2015級碩士研究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