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多措并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摘要:大理州通过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条适合边疆多民族贫困地区的新路子。

  关键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措施;大理州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11.013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并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自2012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立足全局与长远,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关键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理州结合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实践,不断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方法,培育造就了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讲诚信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大理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

  一、深刻认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大理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力地激发其内生活力

  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兼业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外,还具备了新的特点:坚持市场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随着身份的转变,更加科学定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有力地激活其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是指来自于新型职业农民个体发自内心的愿望和动力。随着大理州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只有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才能在转型升级中释放发展潜力,应对挑战,走出一条质量高、后劲足的科学发展之路。《大理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从2015年起,全州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00人以上,到2020年全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4万人以上。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使政府职能部门精准发力

  大理州着重顶层设计,成立了大理州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同大理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合并,负责对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大理州劳转办加挂州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牌子,具体负责农民教育培训的日常工作;明确了州县两级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州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专项资金,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列入目标责任考核重点,纳入民生工程和新一轮农民增收规划。另外,政府职能部门精准发力,细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各项工作,加大示范点、示范县创建力度,到2015年巍山县、宾川县和祥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试点县。州级和12个县市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意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解决“谁来种地”、“谁来种好地”、“种地有收益”等问题。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大理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加快推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施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型职业农民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工人、农村经纪人等。大理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新型职业农民又多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新型职业农民+贫困户,互联网+等方式,带动农民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要求,通过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的收入,到2018年实现大理州全面脱贫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大理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存在的问题

  大理州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大理州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公共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职业农民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日益凸显出重要作用,但是,经过几年的运作,作为公共产品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结构性矛盾不断呈现。一是管理协调难度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涉及众多相关影响因素的系统工程,需要跟踪研究和整体的配套设计,需要沟通协调和争取支持,但是,目前还是农业部门单打独斗,协调推进难度大,严重影响工作的整体推进。二是规范化管理难度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在学员遴选、教育培训、资格认定、后续管理等多个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三是教育培训供需矛盾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需中的各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培训需求与供给错位、政府积极而农民消极、参训意愿与参训行为不一致等。

  2.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的培训主体缺位

  近几年的教育培训中,仍然没能科学定位农民职业教育与职业农民教育,导致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完成大量的培训教育工作,教育培训压力大,涉及面广,专职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加上农业产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造成培训主体和客体的脱节,影响了培训效果。二是有的培训机构管理不科学。个别培训机构组织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后续管理、跟踪服务和政策落实等环节还有差距,有的对学员的遴选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学员选得不准,文化基础和产业发展条件较差,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的难度较大;有的在档案资料整理上,存在资料不够全面、不够规范的现象。三是培训规模小。国家对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基础建设投入不够,每年能够接受系统教育培训的比例不高,培训规模偏小。

  3.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亟待提升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针对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政府、企业、社会群体各司其职,而且要求新型职业农民本身要高度自觉。

  但是,作为这一公共产品的受益者——新型职业农民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许多职业农民认为参训是“要我培训”,还未树立“我要培训”观念,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二是农民参加培训人数少。大理州参加过各种务农、务工培训的农民(农村劳动力)占比较小,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知识培训,文化水平较为低下,科技知识严重匮乏。三是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小。《大理州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 年全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4 万人以上。2015年,大理州8个县市和州农广校组织实施1700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已开展认定2109人。这与农业大州的现实需要差距还很大。

  4.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要有配套的政策、资金、保障等支撑体系,目前虽然已经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但是,还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一是缺乏法律保障。缺乏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立法,难以保证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二是配套政策不完善。为保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有序推进,近几年,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领导机构设置、培训管理办法等,但都普遍存在实施细则不完善和执行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进程。三是资金严重不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面临培训资金和创业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县级配套资金难以足额、按时到位;创业资金又有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风险大等特点,导致很多职业农民在具有成功经验和有条件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不敢追加投入、扩大规模经营,丧失扩大生产经宫的良好时机。

  三、大理州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举措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大理州不断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方法,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讲诚信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公共产品结构性矛盾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公共产品,就必须遵循公共产品的规律,在满足公益性的前提下,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强对协作单位的领导,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信息库建设。二是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学员遴选制度,制订规范性表格统一管理,实施农业科技教育项目管理,由大理州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证书和农民培训证书,实施标准化管理。同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省级劳转项目等工作进行了专项督促。三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产品的质量。大理州坚持在发展产业中催生职业农民,在职业农民培育中发展产业,按照“三中心一平台、两区一带”(即:着力打造滇西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加工流通中心、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构建大理州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建设100万亩洱海流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100万亩高原盆坝现代农业示范区、1000万亩山地林畜茶果药生态产业带)的发展思路,实现了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探索了一条将不同群体转化为职业农民的路径。将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骨干人员打造成职业农民领军群体;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转化为职业农民核心群体;将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扶持成职业农民新生群体。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按需培训,做到 “缺什么补什么”,提升公共产品的质量。

  2.完善多元化培训主体,实施规范化管理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教育,只有完善的多元培训主体,而且加强管理,才能收到实效。一是现有师资队伍的再造。对现有的师资队伍开展继续教育,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着力培养 “双师”型教师,提升队伍素质,二是建立州级师资库。按照《大理州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方案》,征集培训教师313人,通过个人申报,县级推荐,州级评审,2015年1月评选推荐130人为州级师资库的教师并要求各县市同步建立县级师资库。三是完善培育体系。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应该力求多元化,满足不同培训客体的需求,提高培育质量。大理州坚持以农广校等农民教育培训公益性机构为主体,统筹安排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入,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参与,逐步构建了从省到市县上下贯通,各类培训机构横向衔接,层次分明、支持有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全州具有培训资格的机构已经达到21家,探索形成了“学校+基地+学历+技能+创业”、“州级公共课培训+县级实践课+基地实习+交流考察”、“专家+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辐射带动户”的“1+N”导师制定向培育模式和“信息技术+主导产业+新型职业农民+电商培训”的农业信息化培育模式。

  3.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实施者,大理州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就必须不断提升其素质。一是新型职业农民要转变学习观念。参训农民要增强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参观考察和跟踪服务、技术指导、政策落实等后续管理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素质。二是以“三个强化”,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强化精准培育。定人、定向、定时培育,对明确了的培育对象,建立培训台账,详细记录一个培训周期内各项内容学习情况,期末对规定学时和内容进行考评,作为考核通过的必要条件之一。强化精细培育。就是按照生产周期,分产业、分季节、有计划进行培育。确定授课教师和培训方案,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全程培育。大理州确立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全程服务模式。健全和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建立教师与学员“一对一”或“一对多”相对固定的关系,结合农时季节以及学员实际需求,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技术、信息、法律、政策等跟踪服务,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是完善认定工作,确保新型职业农民的质量。专业资质认证体系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大理州积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通过在参与工程培训的培育对象中认定一批、在具有农业教育培训经历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中认定一批。

  4.不断完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支撑体系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法规体系、运行管理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和质量督导体系,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一是加快推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立法工作。以法律形式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等加以规范,在依法保障新型职业农民权益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大理州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政策。2014年,大理州委、州政府将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列入《大理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和《大理州深化农业改革专项方案》,2016年,制定了《大理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同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指导工作开展。三是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2015年大理州投入培训补助资金110万元,组织召开现场招聘补助资金30万元。同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由向培训对象发放补贴的做法,向政府购买社会培训服务转变,建立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引导社会优质培训资源加入培训体系。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承担农业科技项目,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新增农业补贴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鼓励农商行和邮政储蓄小额贷款对职业农民进行创业支持。

  总之,大理州从2014年正式启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构建教育培养、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也促进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为大理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旻、赵连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成的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9)期

  [2]孙艳华、刘湘辉.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境与突围一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4(6)

  [3]李水山.新时期韩国农民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15(16)

  [4]李国祥、杨正周.美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3(5)

  [5]陈蓓蕾、童举希.地方政府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路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6)

  [6]童洁、李宏伟、屈锡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5(4)

  王丽华 李慧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