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提出以来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将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以精练的词汇进行总结是有效传递核心理念的关键。在当前的社会环境面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功利性、享乐性、多样性较为常见,如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引导,如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效性成了当前教育管理工作者集中关注的话题。本文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11.079

  一、前言

  大学生是社会的储备力量,是未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拥有超前的思想观念和灵活的头脑,同时,正处在价值取向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是对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表和反映。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与多变性结合的特征,有的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偏差甚至冲突,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必须重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既要注重方式方法又要注重创新与融合。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十分关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核,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24个字当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的是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值得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样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概括全面,而且具有相当的逻辑性和引导性,在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也要抓住其根本逻辑性,确保价值观教育活动行之有效。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梳理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浅显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是作为必修课出现在课程安排当中的,可见重视程度之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相对模糊,不像其他专业课程有明确的教学期待和教学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作为必修课大多以大课的形式搜课,以闭卷考试的形式结课,对学生的教学目标也仅仅停留在记住、背下来,但很难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2.教学方式死板,教学内容单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班上课堂足以体现对其教学的重视程度,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信息来源也愈加丰富,在丰富多彩的信息海洋里,以课堂教学形式出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单调了许多。教学方式没能根据大学生的接受习惯改变而进行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也相对枯燥,很难对大学生产生撼动身心的影响。

  3.教学载体单一,呈现形式重复

  随着文明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也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对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各地单一的教学载体和教学案例难以在学生心中真正立体化,不断重复出现的标语、警示牌,内容固定,样式固定,的确成了城市的风景,校园的一部分,但难以在大学生心中成长成真正的价值观念。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探索

  1.重塑形象,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各大高等院校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基础上,应该以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塑造该门课程的教学形象。一方面改革课程考察方式。在确保大学生完成基本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增设日常作业设置,作业内容要以实践操作与课程结合的方式出现。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要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增设话剧教学,情景再现,开放式教学等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真正深入大学生心中。

  2.学练结合,增加社会实践内容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不陌生,对当前的社会模范的事迹也非常熟悉,但仍旧觉得那些精神离自己很遥远,与日常生活无关。这就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放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引导他们体验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辛苦与不易,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义务劳动,把社会义务劳动纳入日常教学评分体系当中,从而督促大学生进行学练结合,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道德模仿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激发热情,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许多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抱有较高的期待值,尤其是新入学的大一新生,热衷于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班级集体活动。学校和教学管理者应该抓住这一机会,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其中。只有丰富的校园文化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进来的热情,才能在激发他们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心中的认可度和践行度。比如,对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进行趣味化解释,利用漫画人物等形象的展示出所要表达的意思等都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来。另外,在新媒体的社会环境下,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漫画、动画、平面设计等,都能起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改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抱着与时俱进的态度与信心,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才能确保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正确引导与改善。

  参考文献:

  [1]汪立夏、杨青、丁丽.新时期高校教师政治态度状况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高校教师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 2013(09)

  [2]曹福春.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6)

  [3]黄晓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7)

  [4]郑娇.山西师范大学“两课”教学的实践状况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S2)

  [5]张人仁、秦莹.大学生宣讲团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初探[J].今日中国论坛. 2013(07)

  [6]李锦萍.建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3(03)

  张忠鹏 任伟 庞亚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