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工科专业的建设和管理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工科专业,职业学校,人才配置
  • 发布时间:2017-01-13 14:12

  随着首都功能定位的变化,首都企业的转型带来了职业学校工科专业的萎缩,招生规模年年递减。但是,我们应该坚信,不管城市如何建设,工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永远是不可或缺的。

  工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工业产品的生产,更需要对工业产品“懂行”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如汽车“4S”店、地铁运营与维护、小区和写字楼的物业管理等。城市依然需要大量有专业基础、会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工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工业类企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保证。北京需要“高精尖”企业,而不是可有可无。不管多么“高精尖”的企业,都需要光、机、电等基础型的工科技术人才。

  工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年轻人发展的需要。社会人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一定会有年轻人愿意从事侧重于理性,更多与设备打交道的工科技术性工作。

  工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工科专业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的课程和设备不能轻言废弃,师资队伍的转型也是重中之重的难题。

  建设和完善贴近企业需求、管理高效、社会效益良好的工科专业,是学校的应有工作。科学的工科专业建设应该是课程设置上突出理实一体化,管理上突出精细化,专业发展上突出高端引领化,师资队伍建设上突出合理配置化。

  一、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承接于基础教育,是为学生进入企业前开展的职前培训。职业院校既要完成与基础教育一样的专业理论的学习,也要完成使学生成为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因此,建设既有专业理论学习的课堂,又有企业管理精神和模拟岗位的专业实训场地,是工科专业硬件建设的重点,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工科专业教学培养体系更是重中之重。

  1.突出理论学习

  不管是汽车维修专业还是电梯维护专业,工科专业的基础还是“机电”;不管多么“高精尖”的新科技、新技术,还是要从电路开关、机械零件结构开始学习;不管多么先进的设备,依然要从制造工艺、组装工艺开始教学。

  机械与电工电子知识对于职业院校,就如同语文、数学等基础教育一样。我们首先应该把机电的理论与实习操作单独提炼出,加强教学研究,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再引入到专业性强的综合课题中,进行针对某项特定工作的学习。

  2.突出实操水平

  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企业技术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的教育。工科专业一定要培养学生先会“干”,再会“管”。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拥有专业的实际操作的能力都是第一位的。因此,工科教学过程,要以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为起点,把岗位工作内容分解成模块化的课题,按系统的、递进的、理论结合的方式开展。这样才能兼顾岗位需求、学生特点、知识体系完整等三个不同的要求,使学生成为既掌握岗位技术,又有理论知识基础;既能快速进入企业员工角色,又有可持续学习能力的综合技术人才。

  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工科教学不同于文科教学。专业设备需要维护维修,专业耗材需要大量购置和处理,这是时时刻刻、实实在在的投入和运转,还需要场地效能的优化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和项目更是一项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学校人、财、物的大力支持,而完成的课题和形成的专利应该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界定。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才会使工科专业健康发展。

  1.系统化管理

  工科专业管理是职业学校的一个综合管理系统,从师资队伍、学生,到课程与设备设施都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

  2.统一化管理

  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综合信息平台。像“物联网”概念所追求那样,把人员和物资标示清楚,精准到点。

  其次,在综合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教学管理组和中心库房,统一管理设备,统一购置调配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避免重复购置设备和耗材,有利于设备的维护,有利于旧设备的再利用,更有利于教学的有序开展。

  第三,统筹调配教学资源。通过教学管理组和中心库房的统一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做到每名老师都清楚学校教学资源的情况,每位学生都知道自己的老师情况和课程,每个专业团队都能轻松调集开发课程和项目所需的物资,学校领导能够很方便地了解人、财、物的动向。切实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标准化管理

  工科专业要让教学内容更贴近于职业(工种)实际工作,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课题模块,按课题模块开展教学,像搭积木一样完成授课内容。教学过程按课题模块流程化的开展,可以避免一名教师只讲一门课、课堂上一个人“满堂灌”、学校对教学进度的监督难以开展等弊端。工科专业的运转要像企业中的流水线一样,授课课题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过程流程化、设备使用流水化,这样就形成了工科教学的标准化管理。

  总之,工科专业的管理必须向“高精尖”企业学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像“机器”一样完美。职业院校不需要像企业一样追求效率,但是工科专业的多样化和现在面临的困境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职业院校工科专业的管理必须走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在管理水平上达到一流企业的要求。

  三、高端引领化的专业发展模式

  工科专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吸引学生报考,需要社会对工科专业的再认识,也需要企业职工收入的提升等改变。而学校要做的工作是建立一个优势的工作项目和产品,提高社会知名度。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所独创的“教学工厂”和“教学企业”理念,学生通过企业项目开发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也提高了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工科专业建设的成功样本。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名言“不能实战的知识就是空理论”应该是我们工科专业的“座右铭”。

  工科专业要引进企业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组织教师开展高端科研和生产。项目不需要多,但一定要有;产品不需要“高精尖”,但在局面上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专利;产品的运作机制要不依靠于企业,能够独立自主。

  工科专业的建设,只有像企业一样树立专业品牌,塑造“教师明星”,生产独特的专业产品,才能塑造社会形象和良好知名度,扩大招生的规模。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这是工科专业教师应有的情怀。

  四、结构优化的人才配置

  普通职业院校多数具有工科专业多、内容杂、存在地域性等特点。在固定的地区范围内,不可能只做唯一专业,专业拓宽是必然之路。而学校专业设置的“宽度”却不可无限展开。因此,专业建设必须夯实理论基础,集中使用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队伍,达到“一点”突破,以“点”带“面”。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采取高、中、低人才组合,老、中、青人才搭配的优化配置。这是教学、科研工作模式的要求,是工科专业工作特点的要求,是教师个人知识和体力的要求,也是学校实际状况的要求。

  高级教师是专业建设、专业技术的带头人,是职业院校的“宝贝”。工科的高级人才不应该为了学生的纪律而大发雷霆,也不应该为日常的设备使用和维护而头痛,专业建设和开发新项目才是他们的主职工作。

  中级教师是学校培养的重点。“会讲的”要学会“做”,“会做的”要从理论上把它们讲清楚。具体项目要有具体的人落实。这是中级人才的主职工作。

  初级人才多是年轻人,是学校的未来,需要培养和磨炼,让他们学会身体力行,为其今后更好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不论是一个教学班,还是一组教学课题,都需要由团体来完成。工科专业应该以高级人才牵头,中级人才具体工作,初级人才辅助完成。这是现代工业管理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科学管理的要求。

  文/刘友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