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房贷是抑制炒房的釜底抽薪之策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1-18 10:50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行业作出特别“喊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活跃令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持续扩张。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其中,9月份新增4759亿元,同比多增2055亿元。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房地产升温,呈现出高房价、高涨幅、高地价、高库存、投资升的运行态势: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31亿元,同比增长6.1%;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135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其他资金33314亿元,增长38.3%。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8934亿元,增长34.1%;个人按揭贷款11245亿元,增长57.0%。

  全国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房地产相关投资占近一半,全国房地产市值约250万亿元,是2015年GDP的4倍左右,是股市市值的6倍。

  如此巨大的体量在运转,其中的泡沫不可避免。而历次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在一开始都有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推进、居民收入增加等基本面支撑,历次房地产泡沫走向非理智无一例外受到流动性过剩和低利率的刺激,而政府支持、资产证券化、银行放贷失控、金融监管缺位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毫无疑问,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在金融杠杆撬动下累积起来的。无论是游资还是房贷,过高的流动性在房地产市场横冲直撞,激起泡沫飞溅。

  但商业银行对此却有点麻木不仁。国企的体制、陈旧的观念导致银行的创新不足、惰性十足,抱着吃利息的传统赚钱模式不放,认为住房按揭业务是银行长期的优质资产,是获取优质个人客户的重要渠道。事实上,眼下违约率较小的房贷确实成了银行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比起对企业贷款,银行方面更愿意放贷给个人买房,特别是按揭贷款。

  这是银行的短视行为,因为眼下有太多的人试图通过银行的钱投资(实际上是投机)房地产,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一旦中国房地产泡沫累积到一定程度,个人按揭贷款的那点信誉势必被汹涌而至的房地产危机冲垮。届时,吃亏受拖累首当其冲的是银行,即便是把那么多违约的抵押房产收回,银行的流动性凝固在卖不出去的房子上,不良资产迅速堆积,银行也难以抵挡资金风险。

  因此,防范因房地产泡沫酿成的信贷危机是银行的当务之急。而控房贷是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关键之策,是釜底抽薪之举。资金和价格是一对联体婴儿,房贷高杠杆是促成高房价的元凶。即便是民间游资,也有银行的贷款暗中匹配,个人炒房完全百分之百靠手中现金周转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有银行暗通款曲,从中策应,房价因而受资金推动而上涨。

  监管部门要求严格贷款人信息等真实性的审核很有必要。现在假离婚骗首付贷的现象普遍存在,银行不能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在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量上,要求做到月度增量环比下降,实行总量控制,压降增量。若房价离开杠杆资金追捧,最终将因资金驱动乏力而见顶回落。

  文 蔡恩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