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消费金融被捧上了互联网金融圈的头把交椅。而消费金融中一个重要分支也在悄然崛起:他们被资本热捧,极度暴利,却很低调。这个地下行业就是小额现金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小额现金贷平台已达上千家,大多年利息高于100%,有些平台甚至高达500%。
与此同时,小额现金贷行业正在催生一个庞大的“共债”群体——这些借款人徘徊在各个平台之间,通过借新平台的钱,来还旧平台的利息。这样的现状,让业内人士极为担忧。
现金贷行业迅速成长
小额现金贷并不是中国原创。在国外,这种模式早已有之,它的名字叫“PaydayLoan”,中文直译为“发薪日贷款”。因为借款金额较小,一般只有几千元,还款周期也比较短,一般为7~30天,“发薪水的时候就能还款”,因此得名“发薪日贷款”。
“发薪日贷款”最早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彼时,美国经济衰退,民众很难从主流银行获得贷款,发薪日贷款机构应运而生。随后,这个模式迅速席卷美国。2004年,全美约有2.4万个贷款网点,年营业额超过400亿美元。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崛起,“蚂蚁借呗”、“微粒贷”、“百度现金贷”等众多小额信用贷款品种也纷纷上线。数据显示,“蚂蚁借呗”上线一年来,已对全国3 000万用户授信,累计发放消费信贷达494亿元。同时,资本也开始涌入。例如,从2014年至今,“手机贷”已完成总额达到上亿元的四轮融资。
业内人士预估,目前国内小额现金贷行业已经形成千亿级别市场。“一个月低于1亿元的交易额,只能算小平台。”
记者注意到,除了PC端、手机APP,小额现金贷的经营载体还有微信平台。目前,仅在微信搜索页面键入“借款”两个字,能刷出来几百个账号。与美国一样,中国的小额现金贷的核心用户群体,设定为“月光族”——以80后、90后为主的工薪阶层。
高坏账、高利率
在美国,早期发薪日贷款机构的放贷手段粗糙,风控模型漏洞百出,坏账率高达10%~20%。为了覆盖坏账,就要设置高昂的还款利率。比如,借款300美元,为期两周,利息达50美元,换算成年利率,就是433%。
同样的情景也在国内小额现金贷行业中存在。“我们就是闭着眼睛放款,一些现金贷平台的坏账率能达到50%。”某知名现金贷平台产品总监冯青禾称。
据了解,稍微谨慎一点的现金贷平台,还会去查查用户的征信记录、社保记录等。而大部分平台,只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则就可以放款,比如用户提供支付宝、芝麻分等截图。有些平台更为简单粗暴,只需读取用户的通讯录即可放款,如果对方欠款不还,就给其亲友打电话、发短信。
如开玩笑般的风控规则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因为风控不是当务之急。“这绝对是一个暴利行业,只要把流量做起来,利润完全不是问题。”冯青禾说,目前大多现金贷平台的年化利率都在100%以上。比如,此前在“魔法现金”平台,借款1 000元,为期28天,利息是200元,换算成年化利率就是260%。在“急速现金侠”上,借款1 500元,为期7天,会只到账1 353元,剩下的147元将作为利息和服务费扣除,换算成年化利率就是586%。
在美国遭遇严管
现金贷平台的黑幕远不止于此,比如,贷款逾期罚金颇为惊人。“魔法现金”客服告知记者,该平台每日逾期罚款为74元,还要加上本金的0.03%;而且逾期后罚金将一直增加,没有封顶。以此规则来计算,假设借款金额为1 000元,只需要14天,利息就滚动到和本金一样多。
“针对还不起的用户,我们会再设一个圈套——‘再借贷’。”冯青禾称,如果用户还不起本金,可以再申请一笔贷款,用其中的钱将利息还上。如此一来,用户多次借贷,利息越付越多。
2005年美国某4个州的数据显示,90%的贷款都流向了借贷行为超过5次的用户;62%的贷款流向了借款行为超过12次的用户。这说明,用户一旦使用发薪日贷款便很难停止,从而陷入长期的债务危机陷阱中。据统计,美国目前有1 200万名这样的短期借款人。“借新还旧、一人多贷等情况在中国更为严重,占比高达80%以上。”冯青禾称。
事实上,关于发薪日贷款,在美国已经争论了20多年。目前,美国14个州直接禁止了发薪日贷款业务;而在合法的州,发薪日贷款也有利率限制,一般最高为年利率36%~40%。
今年6月,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提出,对于发薪日贷款这样的过度借贷,要进行大规模整治。比如,贷出机构必须调查贷款人的信用,确认他们在还贷后还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最关键的是,借款人在一个贷款到期之后不能延贷——也就是说,要禁止用户以“借新还旧”的方式进行滚贷,并避免一人多贷现象。
今年7月,谷歌也提出,将拒绝“发薪日贷款产品”出现在谷歌搜索引擎中。谷歌称,这一产业是具有“欺骗性的”和“有害的”,与谷歌的价值观不符。
文 张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