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元光大转债袭来

  7年之后,巨无霸光大转债上市,当年中行转债的故事再现,大概率殊途同归。

  300亿元规模的光大转债(113011.SH)上市一周了,这是2010年之后,沪深两市登陆的最大一只可转债。对比雄安新区概念股等的亢奋,光大转债显得波澜不惊。实际上,从每一只大盘转债的诞生起,就开始酝酿一次低风险收获的过程。如同400亿元的中行转债在2014年年底的惊鸿之笔。

  2010年6月2日,中行转债发行。当时整个沪深转债市场存量不过数百亿元,中行转债发行过程中,各环节均造成转债市场整体估值下跌。

  复盘数据显示,受中行转债预案公布影响,2010年1月,中证转债(000832.SH)从335点下跌到295点,一个月跌幅达12%。受中行转债上会及过会影响,2010年4月起,中证转债指数继续从305点跌至277点,跌幅9.2%。

  光大转债也给市场造成相似的影响,不过冲击略小。在300亿元光大转债登陆前,两市转债存量也只有200亿元左右。光大转债的供给冲击和流动性影响,在2016年12月导致中证转债指数从304点跌至276点,跌幅9.3%。截至2017年4月12日,在沪深两市慢牛以及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背景下,中证转债指数仍录得微负收益。其中的背离源于供给的扩张。这一市况表现,与2010年大盘转债开始供给的时候似曾相识。

  光大转债4月5日上市,在101元的位置开盘。不少债券基金和大户买入做刚性配置,4月6日把价格推升至104元附近。

  然而,考虑到光大银行每股4.36元的转股价,可转债的平价仅91元。当前市场仍是场内博弈,结构化明显。且当前风口并非在蓝筹股,更不是银行股。大盘银行股的波动率较前两年更低,104元的可转债定价明显偏高。

  银行板块萎靡,光大银行也呈六连阴的走势。光大转债冲高到104元后震荡下行,并拖累整个转债市场。数据显示,当前光大转债溢价率11.36%,在两市排名11。无论是绝对价格,还是相对其他转债的估值,都显得非常鸡肋。

  对比2010年6月18日,中行转债上市时,彼时市场尤为谨慎,中行转债上市即轻微破发,当天报收99.92元。对应的转债平价达94元。上市估值明显偏低于光大转债。后来受正股反弹带动,上市三个月内震荡上行最高攀升到117元。

  对于国内上市银行而言,为应付不断膨胀的资产规模,必须不断补充核心资本。根据现行规定,可转债融资仅能补充二级资本充足率,而在转股后,可转债融资能补充核心资本充足率。因此,银行转债的转股意图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Wind数据统计显示,1999年来,两市一共发行了6只银行可转债,累计募集金额1255亿元。除了光大转债刚上市未到转股期,其他5只可转债合计955亿元规模,全部完成转股。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为了促进转股,中行转债公布2012年启动转股价特别修正程序,将转股价格从原先的3.44元/股下调至如今的2.99元/股,下调后的转股价仅比其最新一期每股净资产2.95元多出了4分钱,已经完全没有主动下调的空间。

  股息和其他事件,也能不断提升转债价值。中行、工行及光大银行的转债募集说明书中条款显示,转股价对应正股分红向下调整,相当于持债人变相享受了高额分红。这一条款优于历史上的招行转债(不调整)。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持有转债可以避开银行股的红利税。

  数据显示,中行转债上市到转股结束,竟然有8次向下调整转股价,最终,转股价由4.02元每股修正到2.62元每股。累计修正幅度达35%。这一切,都给最终的转股铺平道路。光大转债和宁波转债(未上市),大概率殊途同归。

  当然,银行转债并不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保险箱。除了触发强制转股条款这种最理想的结局,另一个可能的悲观情形是,当转债即将到期时,转债的转股价值仍高于到期赎回的价格,但正股股价却低于转股价130%而未能触发强制转股,此时迫于到期压力,持债人依然会选择转股,导致预期收益空间受挤压。

  机构投资者从来不质疑银行转债的长期持有价值。一旦银行股迎来风口,银行转债会给投资者带来长期超额回报。加上银行转债规模大、流动性佳的特点,其交易价值和长期配置价值仍突出因此,光大转债上市首日,交投活跃,达到了近100亿元。

  本刊特约作者 孔驰/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