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互联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今年,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大量关于提振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发展实体经济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体经济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出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的发展趋势,如何通过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重新恢复生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实体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如今正面临着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等因素影响,下行压力加大,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生产经营成本过高,利润效益下滑。当前,由于生产要素成本高企、用工成本上升过快,我国实体经济开始陷入劳动力不断流失、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税费下降较难和融资负担过重等困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2元,而每百元主营收入的利润仅为5.97元,实体企业成本负担较重,利润效益偏低。

  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创新能力偏弱。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很多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产品结构在中低端徘徊,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盈利能力下降、核心竞争力不强,也影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进一步转型升级的进程。有些企业技术含量低、污染大,自身转型发展没跟上,容易面临首先被淘汰的风险。

  消费观念不断升级,线下需求下降。大众的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愈发明显,方便快捷、性价比高与“一站式”的消费体验成为公众消费的必然选择。尤其是互联网已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线上消费生态圈正在全面构建,线下实体市场需求日益减弱,线上线下互动成为未来实体经济走出困境必然选择。

  虚拟经济挤压,外部环境恶化。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资金正从实体经济向房产、证券、金融行业等虚拟经济转移,经济已出现了结构严重失衡、实体经济被边缘化的现象。持续的资产泡沫和“去实业化”现象,对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构成根本性威胁。由于资金投入实体经济,需要较大的资金量,回报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和回报率偏低等问题突出,导致了曾令国人骄傲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无人坚守的隐忧。

  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影响深远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也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而互联网正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跨界渗透,“融合”已成为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互联网将让实体经济重新散发活力,走向辉煌。

  互联网技术支撑实体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互联网技术手段推动了经济形态的变革,将世界经济分裂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并有效地促进二者融合形成新实体经济;其次,互联网作为引领性力量推动传统产业变革,促使制造业在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环节发生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大步迈入智能制造时代。未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新技术将不断孕育新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服务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进而全面支撑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应用增强实体经济内生动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融合应用,产生了大量的新生事物,成为新实体经济活力四射的重要动力源泉。“互联网+制造”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电子商务拓宽了企业的市场平台,网约车、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实现了闲置资源的优化配置,数字阅读、网红经济创新了消费方式,互联网医疗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互联网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形态。未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深入,将推动更多的服务形态数据化、虚拟现实化和智能化,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创新的不竭动力。

  互联网模式创新促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随着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渗透,关键生产要素、研发组织、技术融合和创新链接等方面相继发生了“破坏式”的创新,深刻改变了技术开发、生产加工等环节的传统模式,并重构了商业模式,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电商及OTO模式、分包众包众筹创新平台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有助于消化部分过剩产能,优化产能结构;分享经济不断兴起,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分享模式带来的各个领域的创新、变革、创业和融资,化解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公平、信任等诸多难题。未来,新的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以及生产消费模式将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中被进一步激发,进而进一步推动新实体经济不断兴起。

  深度融合四维方略

  当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振兴实体经济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实体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将创造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

  强化互联网思维,树立“虚实”融合发展理念

  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一是引导实体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拥抱互联网,提高对信息科技发展的认识和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培养企业家的互联网思维,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二是引导互联网企业树立“回归实体经济”意识,积极推动与实体企业融合,依托实体经济发展“互联网+”,促进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联动发展。

  推进互联网技术创新,强化融合发展技术支撑

  狠抓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等突破,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推动核心关键技术产业化。一是推动计算资源虚拟化、海量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等关键信息技术发展,打造国际领先的信息网络技术体系;二是要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基础装备等领域基础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推动智能终端芯片、移动芯片、嵌入式芯片等领域的重点突破;三是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围绕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一批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主导权。

  发展“互联网+”新模式,促进“虚实”跨界融合

  积极培育网络化生产和服务新模式,增强企业创新活力。一是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新模式,通过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二是推动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如智能家居、智能运维、智能装备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三是积极拓展互联网在行业应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跨界融合新应用,大力发展各领域智慧应用新模式,开拓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服务分享新模式,培育形成新的实体经济增长点。

  推进“双创”平台建设,营造实体经济发展新生态

  一是支持大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平台资源,提供创业孵化、行业咨询、人才培训、检验检测等服务,促进创业创新要素集聚发展;二是积极拓展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方式,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大手拉小手”开创企业联合创新创业的新局面;三是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加大对“双创”基地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速降费,优化提升实体企业“双创”服务体系。

  建立管理服务新机制,助力实体经济全面振兴

  一是抓紧研究落实实体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在体制机制、国企改革、财税金融、用地用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二是优化调整现有行业管理制度中不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在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新业态和分享经济等领域大胆创新,在市场准入,运营服务等环节重点突破,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三是政府自身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府服务企业效率,以达到间接降低企业成本,助力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文/兰建平 方申国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