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分享”服务加速演进

  基于“分享经济”平台的生态化发展,助推私人盈余资源的“分享”,让闲置“分享”服务加速演进。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闲置物品的出租及再流通过程更为顺畅,特别是移动通信、定位应用的普及,以及社交网络沟通被广泛接受,让物品盈余的“分享”效率倍增。同时,为了向用户提供体验更佳的服务,鉴定、维修乃至保险等服务也不断完善,闲置分享服务未来值得期待。

  分享经济开疆拓土

  —分享交易、分享激活与分享赋能

  近年来,“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的理念与实践,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可,发展势头强劲。

  “分享经济”不断开疆拓土,正从个人盈余资源(物品、服务、房屋、技能、资金等)的“分享交易”(Transaction),扩展至公共资源(城市范围、乡村范围、国际范围等)的“分享激活”(Activation),以及现代生产及商业设施(制造、物流、金融、电商、能源等)的“分享赋能”(Enablement)。

  互联网时代,数量众多、规模不同的参与者,正借力“云、网、端”新信息基础设施,以“数据”贯通全局,依托平台的强大能力,将类型繁多、分布不均的资源,以精准、高效的方式进行着“分享”。“分享经济”显示了摧枯拉朽的威力,正成为驱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显著力量。

  闲置“分享”前景看好

  —需求凸显、观念改变和技术助力

  历次互联网商业创新,均发端于消费领域,成熟之后再向公共领域和生产领域渗透。私人盈余资源的“分享”,特别是闲置物品的“分享”,更是民众“协同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的初涉之地。

  消费者购买了大量商品,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从经济上考虑,一方面商品质量普遍提高、功能快速更新,另一方面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需求差异显著,造成商品“预期使用寿命”远低于“预期物理寿命”,积压、闲置成为常态,人们付出了不必要的成本。在生活观念上,环保意识崛起,希望“物尽其用”。从“二手”到“闲置”的称谓转换,正反映了人们对物品“分享”接受程度的提高。

  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闲置物品的出租及再流通过程更为顺畅,特别是移动通信、定位应用的普及、社交网络沟通的广泛接受,更让物品盈余的“分享”效率倍增。

  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16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据报告初步估算,2016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估计超过4000亿元。闲置物品“分享”的经济前景可见一斑。

  闲置“分享”纵深发展

  —对行业动向的观察

  由于一致看好闲置分享的蓝海,近年来,社区“分享”模式的“闲鱼”,本地“分享”模式的58“转转”“百姓网”“米粒”“借陌”,校园“分享”模式的“贰货”“淘学”“云格子铺”,电子数码“分享”的“爱回收”“好收网”“ZEALER”“360二手良品”,以及专注女性服饰及奢侈品等“分享”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层出不穷,闲置“分享”市场竞争激烈,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失败退出,但他们的试错探索,为我国闲置“分享”的用户启蒙、生态构建和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综合性闲置分享方面,“闲鱼”是其中的佼佼者,探索创新引领着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其数据表现如下(数据来源为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分享经济发展报告》:

  业务增长势头强劲:自2014年6月28日上线以来,到2016年3月累计实名认证用户就已经超过1亿,建立“鱼塘”(闲置物品交易社区,以地理位置或兴趣划分)约12.5万个,累计分享闲置物品超过1.7亿件,成交规模增长了15.6倍。

  发达城市热情拥抱: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过半,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位居前5位。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个一线城市和成都、西安、昆明、长沙、杭州、济南、厦门、合肥、南京和武汉10个重点二线城市的用户更热衷进行同城分享、交易品类也更丰富。

  交易品类丰富多彩:女装、手机、鞋包配饰是交易最成功的品类。

  用户互动意愿强烈:交易过程中,用户互动踊跃,聊天(人均13.3次)、分享(人均2次)、留言(人均2.9次)、点赞(人均3.8次),总互动率达43%,人均互动12次。年轻人更多进行留言及聊天的强互动,最终淘到较低折扣的宝贝,相比交易,他们对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更感兴趣。

  观察“闲鱼”平台动态,启发了我们对闲置分享服务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判断。

  匹配效率改善

  多边平台最为成功的实践中,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买方、卖方数量相互影响,从最初的小规模起飞,遵循指数级增长规律,短时间聚集了海量用户及商品。随之而来的则是交易匹配效率的提升问题。基于用户使用习惯的搜索优化、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商品推荐、生态化的导购内容生成,乃至网络达人促销直播等手段的采用,都是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交易匹配效率的应对之策。

  闲置分享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优势,往往通过自动获取地理位置信息而构建,形成精准的地域匹配;还有经由共同兴趣组织到一起,聚集起兴趣细分人群。这与传统的电商平台显著不同。

  比如,闲鱼的“鱼塘”就以地理位置和兴趣细分为维度,发展成为紧密的用户社区,用户之间高频互动,并有效缩短了交易时间。“鱼塘”交易增速也超过“闲鱼”平台总体。年轻群体(尤其是19~28岁年龄段)更喜欢“鱼塘”带来的社交机会,同陌生人和结识的新朋友交易闲置物品,尤其偏好数码、鞋包、化妆品等话题性多的物品。地理位置“鱼塘”为邻近或同城双方达成交易提供了次优选择。综合考虑商品质量、价格、物流、搜寻成本等多种因素,这种次优选择更容易达成全网层次上的供需平衡。当闲置业务拓展到服务时,成效更为突出,如从家庭住址附近聘请一位合格的健身教练,双方的收益都更大。“分享经济”发展初期,相对于一二线重点城市,其他城市用户接受度不高,而地理位置“鱼塘”让这些地区的用户,有天然的亲切感,更容易消除隔阂,提高总体活跃度。从用户量来看,天通苑中滩村、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等地理位置“鱼塘”位居前列。兴趣“鱼塘”,用户基于深度细分的兴趣点,话题深入、互动交流的积极性更高。交易双方在这类社区内充分互动后,再达成交易,成功率更高。

  线上线下融合

  闲置物品“分享”,是一种有着悠久传统的商业模式,线下的“跳蚤市场”正是其原型。但只有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的情况下,才获得了发展的基础,线上线下的融合正不断涌现。

  一方面,是将线下的需求迁移到线上。互联网通过建立连接、实现业务数字化和促进用户互动,为全社会不断提供新功能。通过平台、圈子和附近等功能设置,形成通畅的沟通渠道、数据的积累,使线下的闲置物品资源被挖掘出来,没有满足的交易需求找到了新途径,新的社会关系链条得以生成。

  另一方面,则是将线上的关系转变为线下活动,从而超越单纯交易,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比如:2015年底第一批试验性的线下闲鱼集市出现在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昆明等城市。万科集市、高校毕业季集市、新疆师范大学集市、北京用友软件园集市、徐州新安镇集市等“闲鱼”集市正在不断举行。海外的印度、日本、南非等地都出现了活跃的“鱼塘”,伴随着线上线下的融合,全球化本地社区图景正在持续生成。

  功能逐渐拓宽

  随着闲置物品“分享”社区的成长,以价值可衡量的交易为基础,平台功能的拓展水到渠成。从闲置物品的“分享”(所有权的转移),正在向房屋“分享”(使用权的转移)和技能“分享”(能力的转移)方向延伸,开启了对空间盈余和认知盈余充分利用的探索。

  各平台上的技能“分享”,已经涵盖了运动、绘画、摄影、手作、代练、语言、乐器、维修服务等领域,聚集了真正的行家里手。借助技能“分享”,专家向用户提供兴趣培养及考级服务,在平台上接单每月辅导几次,可以额外获得不错的收益,成为一条新的创收渠道。

  治理走向协同

  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走向成熟,治理问题日益变得重要。根据参与群体的不同、业务种类的差异,电子商务领域社会协同的“多中心治理”方式已成为共识。闲置服务平台在“分享经济”治理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商品展示的机制上,闲置分享平台与之前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同,根据商品的独特之处,以及卖方与买方互动的程度,根据数据自动化的抓取,适应了闲置“分享”物品,非标准化的特点。专业卖家难以拿出大量时间用于互动,从而不会混迹于相应平台,实现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区隔。

  交易保障机制上,各平台都在尽力打消用户的顾虑。比如,“闲鱼”通过实人认证(运用人脸识别技术,与公安网数据校验,保障个人身份真实性)、芝麻信用授权(大数据信用体系)、淘宝用户等级展示(交易经验)、新浪微博账号露出(社交关系)、用户交易评价、一键转卖(淘宝购买商品信息的有据可查)、可靠的沟通及支付方式等手段,强化了安全性,引入纠纷的资深用户评审制度,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

  另外,在与平台“塘主”的合作机制上,都在保证其信用良好、交易经验丰富、活跃程度高、内部活动计划周密等基础上,相互支持,携手维护交易秩序,保护用户的合理权益。他们充当着类似论坛管理员的角色,删帖清除水军,加精置顶让商品获得流量的权利,他们与用户建立了多且深的连接。

  多样胜过同质

  与标准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同,闲置服务平台更体现了互联网应有的长尾特性,在交易的品类、兴趣圈子的多样性、活动的丰富度、交往的方式上都异彩纷呈,让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分享经济”中多样一定会胜于同质,从而成为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坚定选择。

  一些小众而有趣的闲鱼“鱼塘”不断出现,如:玩具娃娃、火车铁道模型、打字机、塔罗牌、陨石、集邮、黑胶唱片、可乐瓶、橡皮章、老玩具、复古衣饰等。爱好者有了自己的天地,沉浸于共同兴趣。活动方式也让人惊喜,有动漫比赛、弓箭比赛、Cosplay集市、后备箱主题集市、音乐主题集市、怀旧主题集市、公益服务等,平台用户加深了友谊,乐在其中。

  在各平台,用户往往都有一个账号和主题页,个性介绍、交易情况、参与“鱼塘”等都在页面呈现,通过参与“分享经济”社区活动,展现个性,获得认同。这样的平台展现了一种新时代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基于“分享经济”平台的生态化发展,闲置服务平台不断壮大和增加。但是与此同时,对于闲置服务背后的买卖双方的信息建立、商品质量问题、沽价欺诈、退货争议、产品售后服务等问题也同样无法忽视。因此,各大闲置服务平台为了赢得用户并向用户提供体验更佳的服务,不断在鉴定、维修乃至保险等保障服务方面加大力度。

  我们可以看到除“闲鱼”外,各大闲置服务平台都在提升用户体验上,付出着不懈的努力,营造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58“转转”在同城闲置上的一些举措。

  58“转转”构建了兴趣“转转圈”。同时,借助微信,“转转”帮用户搭建了一个熟人圈子。微信既是沟通应用,也是一个分享和传播平台,“转转”引入了“微信关系”和微信支付,力图利用熟人圈子让交易变得可靠。

  58“转转”在二手交易中考虑到买家担忧付款收不到货,卖家担心发货收不到款,于是专门设置了“转转优品”频道,只出售经过质检的二手手机,对于那些用户自己售卖的手机提供验机服务,如此一来双方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58“转转”还联合了各大品牌、企业,比如海尔集团、回收宝等,帮助用户鉴定或拆装自家的产品,提供部分售后服务。

  我们期待,未来在闲置“分享”领域,“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熠熠生辉,创新者们互相借鉴,走好漫漫征途中的每一步,让舶来的“分享经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文/孟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