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的母亲

  在这样的处境中仍然是个强大的人,她到底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强者的

  前不久,我去看了一场经典的百老汇音乐剧《魔法坏女巫》(Wicked)。剧里有一个很少人注意的细节,我自己也很少注意到,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女孩,提醒了我。

  那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中场休息时问她妈妈:“绿女巫艾芙芭没有妈妈,所以她学习得很认真,对吗?”

  我心想,小姑娘的妈妈没法回答这个有陷阱的问题了。如果回答说:“是的”,那么小姑娘接下去应该说:“我有妈妈,我就不认真学习了。”如果回答“不是”,那妈妈得把剧情再分析一遍外加一通正能量说教,那也太累了。

  果然,小姑娘的妈妈和我想的一样,成功地把话题转移到格林达的公主裙上。我看过资料,那件裙子总共用了45层荷叶边和十万枚珠片,造价超过10万元,并且还有两条备用裙。此外,剧组还准备了155双平均造价550英镑的鞋子。小姑娘的注意力被顺利地转移到公主裙上,谈论不涉及灵魂的衣物服饰,气氛就平和多了。

  散场后,想到小姑娘说的话,我突然发现,这里竟然包含了一个被忽略的视角。

  艾芙芭因为天生就是绿色的皮肤,她父亲很憎恶她,母亲再次怀孕时,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吃了很多白花粉。这导致二女儿早产,身体残疾,一生都在轮椅上度过。心怀愧疚的母亲,也因此过早离世。

  艾芙芭说到这些时,自责地说,“这些都是因为我”。

  一个受到父亲厌弃并且没有母亲呵护的“怪胎”女生,她当然会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不然,她又该如何解释自己的一切际遇呢?

  艾芙芭来到学校,不是为上学而上学,只是因为她要做妹妹格林达的保姆,她要在宿舍里成为格林达的陪衬,不管她出现在哪里,都被侧目和嘲笑。

  在她心里的男神费耶罗(Fiyero)跟格林达一起避雨,她孤零零地淋在雨中的时候,所有投向她的眼光,都是诧异和不屑。

  这一切的境遇,她得为自己找到解释。

  这是我们听到“我不是那女孩(I am not that girl)”那首歌时心里的难受,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年代都有一些这样的人在卑微地爱着。别的事情,如学业事业,皆可自己努力,唯有爱,拒绝独角戏。

  木心先生说,其他的天才安于单独,爱的天才务必求偶,在爱的废墟余烬间,或人缅怀畴昔尊荣,残剩的慧心和德操要用也用不上,只落得在图书馆里过生日、博物馆中结婚。

  他的这番话,完美阐释了艾芙芭的处境。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片子的能量所在,就是艾芙芭本身。在这样的处境中仍然是个强大的人,她到底是如何成长为一个强者的?

  这是一个谜团!我们看不到她成长过程的纹理。一部音乐剧,只给我们看到了结局。当她唱出那首《For good》时,我们都明白,一个连情敌都能爱的人,赢得不可能的爱情,似乎并不是一场意外。

  对于艾芙芭来说,一个没有母亲的人,她的母亲就是她自己。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焦点并非是爱情和友情,这是讲述强大的片子。化干戈为玉帛,化空为满,化满为空。一个没有母亲的人成为自己的母亲,在这个前提下,友谊和爱情乘风而来锦上添花。

  这部剧的作者马奎尔和艾芙芭一样,母亲早逝,只活了38岁。马奎尔39岁时,“我终于决定成长了”,39岁生日的第二天,他就开始着手创作《魔法坏女巫》,因为“当你比自己的母亲还大的时候,思想已经成熟了”。

  最让我感动的,仍是《For good》的歌词。别告诉我,这首歌唱的是感恩。哪有那么多可以感恩的?这首歌唱的是一个强大的人如何让自己痛快,让自己酣畅淋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