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未来中国

  2013年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1959年由美国人率先制造出来,是比较简单的可编程机器人,我们叫它第一代简单个体机器人。

  到现在,机器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从第一代简单个体机器人,到群体劳动机器人,再到现在跟人类比较相似、具有智能的智能机器人,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在这半个世纪里,中国无论在技术开发还是在市场应用方面,都是后来者,但是中国有巨大的优势,就是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2013年,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从数据来看,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生产总数近23万台,2016年增加到33万台,两年里增加了10万台。但是同期,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却从5万多台增加到了10万台,增加了5万台,占了全球增加值的一半。

  中国已经开发出了太空机器人和海洋深处作业机器人,机器人技术也是“中国制造2025”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2016年8月公布的《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把开发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作为未来五年的重点发展方向。

  上海开发机器人产业,重点聚焦在哪里?

  在人机融合,这其中的重点,又在于结构化环境(如工厂里成排的制造机器人)和非结构化环境(如野外救灾机器人)的设计。此外,我们发展的重点还包括:无人驾驶要用到的感知和机器识别技术、开放式的智能操作系统以及人机接口的实现。

  如果从机器人功能来看,未来有两个发展重点:一是可以提升传统产业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新一代制造机器人;二是医疗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可以陪护老人的机器人。

  我的同事最近去甘肃敦煌度假,他告诉我,酒店房间里有一个服务机器人,可以和人对话——比如你对它说,晚上睡觉请把窗帘拉上,机器人就会下达指令把窗帘拉上。他完全没有想到,在位于中西部的甘肃的酒店里,也会有这种机器人。

  所以机器人在未来的中国,一定大有发展前途。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开展国际合作。最近我在英国的利兹大学看到5位学生开发出了一种调酒机器人,以后可以取代酒吧的调酒师,帮你把酒调好。英国还有一个机器人叫索菲亚,可以跟节目主持人对话,把主持人“怼”到无言以对,非常厉害。

  英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有很多领先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上海市最近跟英国的“创意英国”项目签署了一个战略协议,希望机器人技术可以成为双方未来合作的新重点。

  傅国庆

  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本文基于他在复旦大学首届中英智能机器人论坛上的发言

  文/傅国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