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城争才

  互相选择——从一个侧面描述了人才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在这场匹配中,城市拿出了自己的“诚意”——一纸户口、一套公寓,还有政策环境;而人才拿出的则是学识和技能,以及为城市创造财富的预期。

  之前,城市间关于人才争夺的种种较量,往往位于人才金字塔的顶端——在研究院所、高校和科技公司间小规模进行。而作为占比最大的多数普通高校毕业生,要进入城市的人才列表,并不那么容易。

  继2017年年初省会城市武汉提供户口、给予住房补贴、对外公布五年留下100万大学生的招才目标之后,已陆续有十几个城市加入了这场角逐。

  人才争夺从之前的小规模“战役”一下子蔓延开来:天津、重庆、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广州、武汉、长沙、郑州、成都和深圳……各二线城市的争夺战中,也同时有忙于争夺北京、上海之外第三名位次的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的身影。

  从这场愈来愈激烈的人才争夺站中,不难窥见城市对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渴望与焦虑:一线城市的布局和位次已然难以撼动,而接下来的数年,实力相差不大的二线城市将如何排名?

  日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了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各个省份也在陆续公布经济半年报。仔细比对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不难发现,目前GDP总量和增长速度排名靠前的城市与参与人才竞争的城市几乎完全重合。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等催生了种种新产业,这无疑给各个暗中较劲的城市提供了超越的机会。高度依赖科技、信息和知识的新产业类型,在各个强力崛起的二线城市均处于起步阶段,也给城市的人才储备和人才结构带来了新挑战——弯道超车需要人才。

  在城市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资源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的大趋势下,其对人才的渴求只会愈加强烈。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人口政策、生活成本的提升,也给众多二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提供了机会。

  人才战背后,是城市发展的角力。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文/高晓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