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95年,也就是张爱玲逝世前后,长江鲥鱼实际上已经绝种了。那年汛期,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为了获取数据,在长江鲥鱼的主要产卵场所——江西的峡江试捕1个月,结果一无所获;在鄱阳湖口进行鲥鱼幼苗监测,也近乎徒劳。张爱玲说人生的憾事是因为鱼刺多,那是说着玩的,多少带着些小资的情调;但长江鲥鱼若就此灭绝,那可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恨事了!
在历史上,鲥鱼因为每年初夏要溯江洄游产卵,“来去有时”而得名。在其他时候,鲥鱼是要呆在海里的。同时除了长江,鲥鱼在其他江河水系也是有的,比如富春江的鲥鱼就很出名。正因为这样,清初广东名士范端昂在《粤中见闻》说鲥鱼:“广人谓之三黎,相传曹白所变。”这里提出了一个古今美食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即鲥鱼和三黎、曹白的关系和异同。
认同三黎是鲥鱼的还包括清代学者屈大均,他在《广东新语》中引渔谚说:黄鱼不上双鱼石,三黎不上铜鼓滩。认为“三黎者鲥也,是一物而以大小异,名犹石首、黄花之类也”。也即认为三黎是小鲥鱼。《揭阳县正续志》认为鲥鱼即三黎:“鲥,土人名三黎鱼,盛于四月。鳞白如银,腹下细骨如箭镞。味甘在皮鳞之交。”
在潮汕,三黎至今仍有大量的出产,市面上常年都可见到,而且价钱便宜。去年我在新津河口看见有卖鲜活的小三黎,一问才两元钱一斤,于是买了四斤,煮熟后叫来几位酒友一起大啖。三黎的普通做法是煮潮汕酸菜丝,但还有更好的吃法。吃过鲥鱼的人都知道,鲥鱼的脂肪在鳞下,鳞不可破,破则脂流味减。清蒸鲥鱼不去鳞就是这个道理。
吃三黎的最佳季节是初夏六月,这时三黎满肚卵子,肠无污物。烹制时千万不可开腹,也无需加其他调料,只用浓盐水煮熟就行了。吃时也可不用筷子,将鱼横拿在手里,剥鳞挑刺就着啤酒吃。美食这东西有时还真与价钱无关,不论多低廉的东西,只要吃出天然,吃出本味,吃出文化,也就达到了那个境界。
曹白又称鳓鱼,也有叫鲞鱼的,长相吃法与鲥鱼差不多。美食界素有“来鲥去鲞”的说法,意思是鳓鱼与鲥鱼不同,产卵后反而更加鲜嫩肥美。古人还认为鳓鱼风干后味道更佳,因此江浙一带的鳓鱼被大量腌制晒干,成为著名的咸鱼曹白。在潮汕,鳓鱼主要还是鲜食,清蒸时不可去鳞,也有蒸熟后蘸普宁豆酱的,味道都极鲜美。
实际上鲥鱼和三黎、鳓鱼都同属于鲱科鱼类。三黎学名斑,同科相近种还有花..等;鲥鱼和鳓鱼也有一些相近种,如云鲥、印度鳓等。凉风有信,秋月无边:“鲥”不再来,总成恨事。
张新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