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漫 用镜头记录中国时尚

  她是一个集先锋与传统于一身的矛盾综合体;她是中国时尚潮流顶尖的先锋人物,但同时她也是一位很传统的中国女孩;她在工作中追求完美,但在生活中却非常随性;她就是中国时尚圈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摄影师——陈漫。在中国摄影界,陈漫可以说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商业摄影师之一,当然这个“之一”其实可有可无。要知道但求陈漫“一拍”的品牌不在少数,国内的知名与不知名品牌都闻名而来,钦点陈漫掌镜。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奇迹,成就梦想的时代。

  胶片摄影时代的修图

  陈漫刚刚出任《Vision》封面摄影师的时候还在中央美院上学,和周围的同学一样,为《Vision》拍照是她课余时间出来接的“活儿”。第一次拍摄,她从朋友那儿借了个相机,结果拍出来都找不到人影,只能重拍。她借钱买来一个普通的胶片相机,让模特化最简单的妆在棚内拍下大幅人像,然后扫描到电脑上绘制。她使用Phontoshop、Maya、3Dmax、Elastrator等软件,往照片上添加大量色彩和花样,整整做了一个多星期,使照片全然改头换面。当时还是胶片摄影时代,摄影师里善用电脑的人不多,对后期处理普遍是排斥的,陈漫的这种作法一下就给人们“惊着了”,不知道她算是在摄影还是搞绘画。不管怎么分类,陈漫的创举让《Vision》从同类杂志中骤然脱颖而出,而她这个另类风格也被延续了下来。

  《Vision》2004年2月号的“猴脸”封面是陈漫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作。2004年是猴年,也是陈漫的本命年,1980年出生的陈漫作为80后的第一梯队,形容自己这一代人为“见证了物质梦想变成现实的一代”。陈漫小时候住在北京大栅栏的胡同里,大栅栏是改革开放以后北京最早形成的繁华商业街之一。陈漫记得,就在自己幼年的某一时刻,周围突然冒出来好多万元户,中国人对钱的观念一下改变了。于是,她用猴子来比喻新式爆发户,作为自己成长记忆的总结。她在模特的脸上后期绘制出猴面花纹,让她头顶上镶满钻石,面部被钻石棱角的桃树和桃子环绕。

  为《Vision》拍摄封面的过程中,陈漫结识了李东田。李东田鼓动她:来给东田造型拍模特吧!陈漫说,好。从此,陈漫走上了拍摄明星的道路。

  进阶式的摄影生涯

  陈漫第一天给李东田工作,一口气拍摄了好几位模特,有刘丹、春晓和吕燕。李东田当时刚刚从纽约回来,正受着极简风格的强烈影响。他对陈漫说,想要最简单的东西。于是陈漫把模特的脸放在镜头中央,只打一盏灯,像拍证件照一样拍完了模特的一组正面之后,李东田跳出来很激动地说:“就这样,挺好的,太美了!”

  陈漫就这么迈进了自己摄影的新阶段—— 时尚Beauty时期。而大头照系列就是这一时期的首类代表“香”。她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极简,极直接,几乎毫无后期。

  陈漫没有海外生活经验,也没有追随欧美摄影流派的兴致。她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对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更有情感。当她逐渐获得更多品牌和国际时尚杂志的信任之后,她开始着手创作自己的中国当代背景下的当代面孔系列,在这个系列中,她让模特出现在胡同口、四合院内、外滩江边、长城上、天安门前、CCTV大楼旁。她说,自己当时还是冒了一些风险,当时时尚摄影师们大多还在追着欧美、日韩学来学去,她做的这个尝试“难度比较大,拍不好就特别土,没有可模仿的先例”。当然,后来她也很得意自己开创了这个先河。

  现在, 陈漫进入摄影的第三阶段, 被她归纳为“法”,这时候,她能够创作一些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了。当然这些作品还是应各种各样的客户需求所作,陈漫不拒绝商业,她说:“我跟客户配合度超高。现在没有所谓的纯艺术家,艺术家也挺商业的,商业的最大特征就是复制。”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很多人也就更看重陈漫的“成功”,把精力放在效仿上。对此,陈漫倒显得挺轻松,“这是好事儿啊!有人模仿我,是表达一种肯定。但我一直在变,每天睡觉之前脑子里都会蹦出来一些新的想法。”她愿意被追逐,自己疾速奔跑向前。

  身体力行的跨界者

  大多数人对陈漫的认识都还只是局限于一位时尚摄影师,但是其实她拥有多重身份:她是设计师,是画家,是导演,是传统东方哲学的推动者……这各种身份混合在一起组成了陈漫:全球知名视觉艺术家。就连当今在时尚圈跨界玩的风生水起的超模卡拉·迪瓦伊恐怕也要叫声师姐了。

  2014年陈漫跨界做设计为EOS 700D和EOS 100D分别设计了两款相机包。两款相机包分别命名为大情圣相机包和小桃仙相机包,陈漫认为最完美的爱情不是改变对方,而是观自在的全身心的陪伴对方,一起成长,就像孙大圣遇上小桃仙,一拍即合。

  平日中见到的陈漫总是素净得很,T恤衫+牛仔裤是她的常规搭配,到了冬天就是一件白毛衣一条牛仔裤。细节中搭配一副耳钉,还有时候任性地穿起彩袜。一个人静静坐在工作室的沙发上发呆时,还能感觉到点禅味儿。

  所谓高处不胜寒在具有高人气的同时,行业内对于陈漫作品中“后期太多”产生诸多质疑。任性如她,在没有任何过渡地跳到一个极简的阶段,摄影的灯光运用上形成的“漫风格”也在中国掀起一阵潮流。这种极简的大片让人知道陈漫原来不只擅长后期。在争议的风口浪尖上用自己的实力来解释一切。总有人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个领域新技术、新思想的兴起总要不可避免地接受顽固思潮三番五次的敲打,要不怎么“真理都是通过实践的多次检验”才能成为真理的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