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评估俄罗斯经济实力和中俄经贸前景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1-12 15:27
当前对俄罗斯经济实力的评估在指标和方法上存在严重错误
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石油危机、卢布贬值和制裁等多重外部因素冲击下,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从2014年的0.7%降为2015年的-2.8%,2016年降幅有所收窄,但仍为负增长(-0.2%)。依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以美元衡量的俄罗斯名义GDP总量在2013年达到2.23万亿美元,2014年减少到2.06万亿美元,2015年骤减至1.37万亿美元,2016年进一步减少到1.28万亿美元。联合国公布的2016年俄罗斯GDP总量仅有1.18万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15位。
2014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中国学术界有俄罗斯经济即将崩溃的言论,媒体也引用上述俄罗斯GDP美元数据,认为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中国的广东省,甚至讨论中国要不要“救”俄罗斯的话题。当然,也有学者比较冷静,指出“救俄罗斯,中国别一厢情愿”。
俄罗斯经济真的那么糟糕吗?俄罗斯的经济实力真的那么虚弱吗?要客观评价和判断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就要明确由卢布换算成美元的名义GDP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标?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当前评估俄罗斯经济实力时的两个错误
1.仅用GDP来衡量俄罗斯经济实力
首先必须明确,GDP只是一个流量指标,不能反映俄罗斯经济实力的整体状况。一国的经济实力包括财富存量和财富增量两个部分。
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这个概念表示的是该国家在一个统计年度内能够为社会新增多少可供消费的商品和劳务,是一个流量指标,仅表示年度生产新财富的能力。尽管在国际统计规范中还没有一个明确衡量一国整体经济实力的统计体系,但世界银行在评估一个社会的经济潜力时,把一国资本存量划分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做法非常具有参考意义。这里的自然资本主要是一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物质资本主要是公共基础设施、生产性基础设施和居民拥有的财富总量,人力资本主要是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社会资本则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宗教文化,主要以其国际竞争力作为衡量标准。结合世界银行对一个国家资本存量的描述方法和GDP的统计数据,一国经济实力的总体构成应该包括资本存量和财富增量两部分。如果我们把争议较大的社会资本暂时排除在外,那么,构成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至少应当包括自然资源总量、作为积累(或储蓄)的物质财富总量、人力资本总量和当年新增财富总量。
按照上述标准来衡量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就会发现:首先,在自然资本方面,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土面积、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俄罗斯毫无疑问都是世界第一。其次,俄罗斯不是一个人口小国,人口总量约为1.4亿,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不落后。第三,尽管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物质资本积累基本上没有增加,甚至还是赤字,但无法否认俄罗斯物质资本存量中包含的技术因素和生产力水平并非十分落后。第四,按照西方的社会制度文明标准,俄罗斯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状况虽然算不上高质量的社会资本,但俄罗斯的社会政治文明根植于自己的历史和自然状况,其进化和竞争力也有自己的特色。显而易见,拥有这样的财富,从整体经济实力来看,俄罗斯绝不是诸如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墨西哥这些国家可以比拟的。
2.GDP名义价值辨析
俄罗斯GDP的美元价值剧烈波动,本身就不能反映俄罗斯经济增长变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卢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俄罗斯GDP的美元名义现值完全不能反映俄罗斯当年GDP的实际财富情况。
这里涉及到GDP指标的计量标准及客观可比性问题。通常,一个国家的GDP年度统计结果体现为以本币名义价格计量的总量,每个国家的统计部门都会在年初公布上年的名义GDP总量。由于各国的通货膨胀率不同,而且通胀率存在年度变化,因此,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统计部门还会给出一个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实际GDP总量。由于名义GDP数据是连续的,通胀率数据也是连续的,这样,一国GDP的纵向可比性只要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就可以了。但如果进行国际比较,则必须把不同国家的GDP转换成统一的货币单位,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换算成美元。如果本币汇率刚刚发生剧烈波动,则得出的数据往往不能反映该国GDP的真实情况。2014年以来俄罗斯以美元衡量的GDP总量变化就是这种情况。
表中的数据显示,如果用卢布的名义价格来衡量,1991-2016年俄罗斯GDP总量增长了60倍,这显然是不客观的。同样,如果用美元的名义价格来衡量(即俄罗斯GDP的名义卢布总量除以当年的卢布汇率),则俄罗斯的GDP变动也同样是不客观的。反之,以2010年为基期,运用GDP平减指数计量,给出的系列数据则反映了扣除通胀率之后的变化,也与基期数据加上GDP增长率乘以上年数据得出的数据系列相一致。以卢布不变价格计量的俄罗斯GDP总量也具备相应的客观性。
显而易见,一个国家GDP变动的纵向可比性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横向可比性则需要考虑本外币双重通胀率和汇率异常波动的影响。如果只说俄罗斯的GDP总量仅仅相当于中国广东省,并推断出俄罗斯国力虚弱的结论,至少犯了两个错误。一个错误是忽视了俄罗斯存量财富的基础性意义,另一个错误则是忽视了GDP数字背后的财富意义。
客观地讲,本币汇率的变动对一国居民实际可支配的财富并没有多大影响,除非该国的消费品和劳务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首先,对俄罗斯而言,绝大多数居民的基本消费品和劳务消费基本上在国内满足,消费的主要是本国厂商提供的商品,因此卢布汇率的变动仅具有资产价格意义。如果储蓄有限,也不进行资产的国际化配置,卢布贬值的财富意义几乎为零。其次,对一部分中高收入阶层而言,奢侈品和进口品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都较大,卢布大幅度贬值将在这部分居民中出现显著的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卢布贬值将使得这一阶层把消费留在国内,从而促进国内产出增长。因此,对这一阶层而言,卢布贬值的财富效应也仅仅体现在资产配置方面,卢布贬值的消费福利效应很小。第三,受卢布贬值影响较大的是设备进口和日用品消费中价格弹性较小的厂商和消费者。在俄罗斯的确存在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和少数人群对进口品的依赖,对这部分投资者和消费者而言,卢布贬值是一种损失。但相对应的是,俄罗斯的出口品中,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占绝对主导地位,这部分商品定价方式主要是美元定价或目标市场货币定价,卢布贬值并不影响其外币价格。而且,在卢布贬值的情况下,其外汇收入可兑换的卢布价值也同样按比例增加。因此,在俄罗斯外贸总体顺差的情况下,俄罗斯GDP的美元价值体现的购买力减少不但不影响其实际外汇收入和得到的财富总量,反而使得俄罗斯可以在总量上换回更多的进口品,只是这种总量福利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会在俄罗斯产生财富分配效应而已。
俄罗斯实际经济实力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影响
相对于两国的GDP总量、市场规模和良好的政治关系,中俄双边贸易总额一直没有达到1000亿美元,这被一些媒体称作“政热经冷”。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中俄经贸关系现状恰恰是由双方经济实力结构决定的。正确认知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实力,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中俄经贸关系至关重要。
1.对经济实力的认知错位影响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轨迹
对经济实力的认知错位影响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意愿和立场,这决定了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变化轨迹。俄罗斯在评估自身经济实力的时候,更重视财富存量。俄罗斯政府和民众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国土辽阔、存量财富丰厚、经济实力强大的世界大国。尽管俄罗斯的GDP总量不如西班牙、韩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绝不是这些国家可以比拟的。俄罗斯在能源和其他原材料领域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可以自主选择市场方向、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在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中,几乎处处可以感受到俄罗斯的这种态度。当然,其中还掺杂着俄罗斯的某种文明优越感。这导致中俄在能源、军工和开放市场方面一直难以顺畅开展合作。中俄之间关于能源和军工合同的谈判和执行,几乎都是在俄罗斯遇到战略性危机(如2008年金融危机),或者中国相应的市场地位或技术能力发生了逆转的情况下,才能够签订合同并得到落实。
中国对国家经济实力的评价则更重视财富增量,甚至在国际场合也存在“唯GDP主义”的情况。从中国方面看,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已经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2000-2008年俄罗斯的经济恢复更是建立在石油美元的流入上,制造业基础和能力丧失殆尽,创造新财富的能力很弱。因此,俄罗斯充其量是个军事强国,算不上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世界大国。这种认知错位一方面增加了与俄罗斯达成重大经贸合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俄罗斯在能源、军工领域的垄断性要价也客观上提高了中国在经贸合作市场地位方面的危机意识。从目前中俄两国在能源、军工技术的市场地位和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化情况看,中俄继续签订并实施超越过去合同总额的大项目的概率在变小。
2.双方经济实力的结构特征决定中俄经贸关系前景
应当看到,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是由双方经济实力的结构和构成决定的。如前所述,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基础是其财富存量,其中又以自然财富为主要成分。因此,在俄罗斯的可贸易产品中,能源和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增量财富是其经济实力中的弱项和短板,不仅GDP增长不稳定,而且GDP的物质构成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贸易品数量和种类都相当有限。2016年俄罗斯86万亿卢布的GDP总量中,农业占3.49%,渔业占0.16%,采掘业占8.34%,加工业占11.49%,水电煤气产出占2.77%,建筑业占5.96%,其余部分是服务业。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占GDP的比重还不到40%。从俄罗斯出口品的部门构成看,主要分布在农产品、矿产品、能源、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等领域。受益于卢布贬值,之前加工业和农业中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在2015年后出口量也有所增加。2016年俄罗斯的外贸依存度为59%,出口占GDP的比重约为28%。这已经反映了俄罗斯出口能力的上限。从进口角度看,俄罗斯主要进口机械设备和日用消费品。这类产品的替代弹性很大,俄罗斯市场上进口品的竞争程度很高,主要进口来源地包括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等。中国多年来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已经反映了两国经贸关系在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3.中俄贸易和投资以及产业合作关系深受经济实力结构影响
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中,贸易合作的发展程度高于投资合作。2014年俄罗斯遭遇来自西方的经济制裁,在对外经济战略上采取“向东看”的政策,俄罗斯对中国投资的需求提升,对中国赴俄投资的政策逐渐变得友好,投资合作开始加速。但到目前为止,中俄经贸关系现状并没有超出两国经济实力结构的限制。这表现在:
第一,中俄两国的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最终产品贸易和初级产品贸易仍是主流。这说明,中俄两国的产业结合度很低,缺乏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贸易。一方面,中俄两国的财富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产出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互通有无的互补性贸易占主导地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军工产品、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从中国进口机器设备和消费品等制成品,是两国贸易的主要结构特征。另一方面,两国之间的产业合作和产业分工联系非常弱,因此,缺乏基于产业合作的产业内和产品内中间产品贸易。
第二,中俄两国缺乏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层次原因是两国之间的相互投资规模还很小,难以提升产业合作的水平。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受俄罗斯对待外资的态度和投资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中俄两国2014年之前的对外开放方向有关。
从对待外资的态度看,俄罗斯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敏感性异常高,总体上并不欢迎外国直接投资。2013-2016年俄罗斯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总投资的比重分别只有0.8%、0.9%、1.1%和0.5%。与此同时,相对于外国直接投资,俄罗斯宁愿要来自国外的债务投资。实践结果是,中国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实现了出口导向型发展,俄罗斯则通过限制外国直接投资保障了主要产业和自然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向看,2014年之前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目标是美欧国家的市场、技术和资本,俄罗斯的主要目标则是欧洲的市场、技术和资本。中俄相互之间一直没有把对方作为开放经济的主要方向。2014年之后,中国进入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对外开放战略调整时期,“一带一路”战略和强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取代了之前的出口导向和向东南方向开放的战略。俄罗斯则因为西方制裁开始“向东看”。这为两国加强相互投资和产业合作创造了条件,俄罗斯也开始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提供比过去更加友好的商业和政策环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徐坡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