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 IP 的 4 个维度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04 14:50

IP首先是一个品牌

2001~2011年,我基本上都在做品牌咨询、战略咨询,这些经历让我知道了品牌顶层的东西。我认为IP属于品牌中的一种,即人格化品牌、品牌的人格化属性,我们当年做品牌咨询的时候,其实就有这个概念,但只是没有提IP这个词而已。

品牌分3种功能:一种是功能满足,你买个钮扣、买个牙签的时候,买的就是功能;但是,当你买珠宝、买手机的时候,就多了一层功能,即情感功能;你再买更高一点的,比如说奢侈品,前提是你懂得奢侈品的文化,这时候你买的是什么?你买的是自我实现、自我审美品位的一种印证,一种符号的印证。

当谈到情感和自我印证的时候,其实这个品牌就已经到了在卖精神主张的时候,而精神主张,不就和今天的IP很相似吗?

IP实际上就是在卖一种非常独特的精神主张。这个层面之上,IP其实是一种文化心理消费、一种归属感消费,是一种基于人格爱好的消费。品牌是20世纪的产物,其最主要功能是降低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选择成本。而IP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商业核心,它是消费者自我实现的方式,是品牌的升级。

并不是所有的网红都是IP,要识别IP的4个维度

现在人总想把自己包装成网红,锥子脸、大长腿,要么喊麦、吃播,总想着如何把自己打造成IP,然后变现,但其实,大部分不过是昙花一现。其实,决定火一阵儿还是火很久,有两个因素:第一你的内容够不够有流传的基因;第二你怎么运营。但是最核心的还是IP本身,这就涉及我们接下来所讲的识别IP的几个层面。

首先,从内容上来说,它得有一定的独立三观,就是态度,就像灵魂一样。它的表达方式会涉及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关系:爱恨情仇、忠诚正义、七宗罪、复仇等。莎士比亚的很多剧目,其实就是在讲人类母题,这是一个普世价值、普世元素的问题。当你有了普世情感后,你得讲故事,漫画也好,网文也好,诗歌也好,VR也好,你得持续地输出。光输出还不行,你还得有一个让别人清晰识别的VI,即视觉体系。从独立三观、普世元素、系列内容再到外在表现风格,这4个层面只要包含了,它就叫IP。人格化就很简单了,你得有一些标志性的风格、标签,你的传播载体、你的传播必须有非常清晰的人格化,比如说大白、机器猫。

其次,亚文化是什么?亚文化指的就是一个细分的社群。细分社群里面粉丝要对你形成社群黏性。粉丝愿意因为你,自己组织很多的社群,这不需要你去号召。所有好的IP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家会有自流量,自主形成社群,不需要IP方自己去牵动。比如说《权力的游戏》里面的衍生品家族徽章,就是因为我特别爱这个剧,我认为买回来之后,会有一种精神的荣耀感。再比如“罗辑思维”有很多自发的群体,“罗辑思维江西群”“罗辑思维湖北群”,他们对于学习培训非常热衷,类似这样的培训粉丝群里很多都是二、三线城市非常渴望成功的,他们渴望接触更高端的东西,他们对于成功有相对明确的诉求。这个时候他们愿意成为以“罗辑思维”为平台去互相学习、分享知识的群落。

再次,包括衍生潜力,即你的样本化越深,你的可衍生性越强。比如《中国有嘻哈》就是定位为玩嘻哈乐的,关于它的每一个品牌都可以做很多衍生的产品、行为、动作。

最后,影响力就是要评估你的指数,在哪儿流行?流行的区域是北方、南方,是在天涯、猫扑还是在QQ空间?然后粉丝的数量级、自流量大小、原创者的参与程度、原创者的知名度这些都是与此有关系的。

这4个层面一评估,举个例子,比如说Papi酱,她很红,但还是有问题。她的亚文化深度不够,她的粉丝没有很多会自行组织形成社群去讨论什么,大部分人是为了猎奇、好玩儿来的。如果我是一个商业投资者,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就可以依据这个来做一个指导。

打造文化品牌的三边理论

讲完识别IP的4个维度后,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如何来打造一个文化品牌。以当下比较热衷于打造IP的文博单位来举例,如何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有区隔性的自有IP呢?

首先,你要先对那个文博机构的总品牌进行IP化处理,让人一看就想到是你,你和其他博物馆是不一样的。当然还要强化在地性、在地的文化属性,也要呈现这个地方一些历史上的,或者是综合元素当中能够提炼出来的一种个性化的东西。

比如说伦敦西区,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不一样在哪儿呢?第一是地域;第二是过往的剧目;第三是他们所表达的价值观;第四是这里面所承载的人,他们里面经营的东西不一样。往往一个剧院最能看出其特色的,第一是它的衍生品商店,第二是它咖啡馆的口味。咖啡好不好喝,看上去是一个很随意的事情,但是很关键;衍生品商店也很关键,不是卖多少的问题,是所呈现的风貌,包括这个剧院空间当中,能够体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功能区域的一种精神组合。人来了之后,是不是看完剧就走了;还是看剧之前,提前来4个小时,到这来喝咖啡,这是不一样的。

除去在地性,就是它在运营当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包括功能结构、区域结构,它所传达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于社交、兴趣爱好、社区、社群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这个博物馆谁来?来了干吗?参观完我如果留下来,留下来做什么?还有很多综合性的交互体验,比如说衍生品是杯特色咖啡,可能旁边有一个小的展示厅,去循环讲解,这是综合的感受。在经营之中,用精品文化留住人,然后能够把人群和人群,进行社区化的细分,能够形成一种粉丝对你的联想。我来西区是这样一种感受,与我到了巴黎塞纳河河畔,到了乌菲齐美术馆是不一样的。我去做,就是我的风格;你去做,就是你的风格。博物馆目前也是如此。

品牌必须人格化,人格化必须要有唯一属性。我经常讲一个关于品牌定位的方法,叫“三元夹角复合定位法”,就是你想锁定一个文艺性的品牌,必须靠三边。第一条边,左边这个边是一个垂直领域,你告诉我,你是一个博物馆,对不起不行,我要的是夹角,是什么样的博物馆,是海洋博物馆,还是海洋微生物博物馆,这是夹角。然后决定你做这个夹角的原因,是由你过往的禀赋要素、你过往的基因决定的。根据自己,根据你团队的基因,根据你的在地性、你的历史,决定你能否做成一个“罗浮宫”。

第二条边是关于这个品牌的复合调性,什么叫复合调性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公众号叫“公路商店”。 公路商店粉丝量很大,都是一帮好玩的青年人,“90后”“95后”的。其观点叫“美好而操蛋的东西”。你说你“美好”,我无法理解你哪里美好、什么美好,美好太宽泛了;你光说“操蛋”也不行,怎么说更好,不知道。“美好而操蛋”,这叫综合附和标签,它会提供人的想象空间和张力感,有一种特别性在里面。那什么是“美好而操蛋”呢?翻译过来不就是一帮内心纯情的,但是行为怪诞不羁的人。综合复合的调性夹角,上面一个是垂直力的夹角,一个是调性夹角。这两个同时存在,就已经接近于文艺性了。

当然这不是全部,最下面还要有一条边,这条边是你的核心母体文化、普世情感。你的主体文化是什么,可能是反传统,这就是你的一种价值观。符合这三条边以后,基本上就有一个唯一且完整的品牌了。

对个人IP也是一样的,就是你如何去打造一个个人品牌。你的第一条边,是你做什么,是你的事业属性;第二条边是你的风格;第三条边是群体文化。最后,你能让别人感受到你是一个很鲜活且唯一的人,你的使命很明确,你从哪儿来,你是谁,到哪儿去,很明确,这就是IP。

网红是什么?一般狭义的网红是短暂的。而IP是什么?好的IP是非常少的,IP是慢慢养成的。打造IP,打造品牌说到底都是基于人性的。为什么做品牌要多看心理学甚至哲学的书?只有把顶层的东西想明白,把人性最深层的部分都条分缕析,才会真正地所向披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