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头的艺术 IP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04 14:50

IP这个词,在今天稍显过气,但这却是个曾经让影视文学领域泡沫横飞的词语。由于IP概念火热,虽然不少文学作品的版权费都上了7位数,极大的成本以及囤积了大量没有改编价值的IP,让投资人对这个词多少有些爱恨交加。各种IP联盟大会中,都会罗列目前IP的种类,博物馆IP往往排在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艺术IP,这种排序方式,显现的是它们背后的经济收益。

火热的IP,在文博以及当代艺术行业遇到另外一种尴尬,文博和艺术的IP版权费用其实很少。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建立了艺术家版权库,可以开发当代艺术家的衍生产品、版画复制,很多都是不太知名的艺术家,无数合约在手,版权没有花钱;还有一种是知名艺术家,只要过世50年之后,版权也是公共财产。某大品牌曾经出品过与年轻艺术家合作的产品,将艺术家的画作经过加工呈现在电子产品上,只支付给每位艺术家1000元的版权费。

与其他类型的IP一样,艺术IP的难点在后期的开发与整体运营,艺术还有所不同的是,它本身不是一个故事,而是视觉符号与文化理念,这就无法像影视动漫一样,获得现象级的关注与销量。尤其是文博领域,本身文物与历史就距离现代生活比较远,故宫“萌萌哒”之后,全国各博物馆陆续开始卖萌,现在又试图与动漫公司合作,以动漫IP吸引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这些都是将文物与历史拉近现代生活的方式,也有了不错的开头。

与我们合作过封面设计的口袋艺术,本来专注做文博、艺术衍生品的开发与设计,但现在他们的CEO在潜心写小说。青铜器作为中国的重要艺术形态,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可是它们真的距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太远了。最终CEO决定通过写故事的形式,让年轻人了解、喜欢青铜器,之后再酌情开发相应产品。

这就意味着,文博、艺术领域正在开始着IP打造的初级阶段。

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代、音乐还是美术,艺术的表现形态大部分都是“抽象”的,IP让它具体化,而易于落地传播与变现。或许它不及影视IP利润高,而玩转IP理念,在传播文化的效应上,却是极大的加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