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路灯点亮的豫南小村

  晚饭刚过,母亲便把不到三岁的侄子交给弟媳,跟七八个老友相约去了村口新建的广场上,架起音响,伴着《好日子》的音乐,跳起了广场舞。因为有了热闹的广场舞,小村庄的冬夜一点儿也不寒冷。

  广场舞虽早在城市流行多年,但出现在我的老家——一个散落在淮河大堤之下、不足千人,名为叶村的豫南小村落还只是近半年的事。而今,它已经成为叶村人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

  尤其是对像母亲这样长期留守在家,照顾孙辈的女人们来说,广场舞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能让她们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享受片刻的愉悦,身心都放松下来。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半辈子都在为家庭忙碌的女人在跳广场舞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找到了曾经丢失的自我,有了精气神,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二春”。

  “广场舞队的每个成员都有分工,有人专门负责搜寻搭配舞蹈的音乐,有人专门教授舞蹈动作,还有人专门负责查看每晚的天气情况、提醒大家的穿着。”母亲说,这个非正规团队里的每个人积极性都很高,真正乐在其中。

  过去半年,我也确实明显感觉到了母亲的变化,但从未想过竟是因为广场舞。惊讶之余,我更好奇,为何广场舞会在叶村流行起来,这次春节返乡让我找到了答案。

  叶村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个落后、贫穷的小地方,泥泞的土路、破旧的砖瓦房,几十年来鲜有改变。直到最近几年,在一系列惠农政策下,村里人陆续搬进了新家,走上了水泥路,叶村这才算换了“新颜”。

  2017年,政府对叶村的改造进一步升级,新建了专供村民休闲的广场,还在主干道上装了路灯,而这恰好给广场舞的落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硬件支撑。

  尤其是路灯,让叶村人兴奋了许久。

  自打幼时起,我和叶村的其他人一样,就认为华美的路灯是专属于城市的设施。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路灯是16岁那年去县城参加中招考试,后来去省城上大学,那满目璀璨的路灯常常让我感叹城市美丽的夜晚。

  相比之下,没有路灯的乡村,入夜后除了偶尔冒出的狗吠以及从家户中隐隐透出的微弱灯光外,就是死寂般的安静和无尽的黑暗。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村里人对城里的路灯表露出的艳羡之情。

  如今,叶村人总算如愿以偿,有了和城里一样“彻夜不眠”的路灯。当然,路灯带来的不只是广场舞。母亲说,最大的变化是,叶村人无论男女老幼,吃完晚饭总会在亮起路灯的主干道上散散步、聊聊天。

  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母亲而言,路灯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堪称惊喜的改变。她反复跟我念叨,叶村人赶上了好时代,享受到了好政策,吃喝不愁,每天都活得带劲。

  “等我孙子长大,村里该变得多好看啊。”在一阵喧闹的鞭炮声中,母亲笑着眯起了眼。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元元/河南信阳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