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史家胡同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30 14:57

  给大家说说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史家胡同。历史上这里曾有清华大学的前身游美学务处,又有北京著名的北京第二中学的故址,更有如今的史家小学。

  所以,史家胡同的学缘很深啊!

  王兰顺,北京市档案局(馆)展览陈列处副处长,北京史研究会理事。曾任《史家胡同》一书的执行主编,是建立“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发起人之一。先后策划举办过总布胡同、禄米仓胡同、外交部街、崇内胡同、大栅栏街区、西交民巷街区等多项历史文化展览。

  史家胡同,北京内城传统胡同的活标本

  史家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辖区,它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是北京自元朝以来保留得比较完整的老胡同之一。

  早在金朝灭亡后的至元三年,刘秉忠受命在原金中都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这座都成被命名为元大都。在刘秉忠设计的元大都图上,已经清晰地标注了现在的史家胡同位置,但当时并不叫史家胡同,而是叫什么火巷或什么胡同。作为支撑元大都城平铺的骨架之一,史家胡同的历史距今已经有700多年。

  史家胡同在明朝属黄华坊,据传是以当地史姓大户而得名。早在明嘉靖年间张爵撰著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史家胡同”就赫然在目。坊间曾有一种说法,此处是明末名将史可法的祖宅。《明史史可法列传》记载,史可法于崇祯元年(1628年)考中进士,曾在北京任过户部主事、郎中等,后来升职到安徽。由于其祖籍是大兴县,而当时的大兴县即是以现在的东城区为中心的大片区域,而史可法祖上曾世袭锦衣卫正六品百户官职,其在位时极有可能将家安于此条胡同,同时,史家胡同也有可能曾存在史可法家族的祠堂。

  从左翼宗学到史家小学

  现在史家胡同最出名的,当属史家胡同小学。

  据记载,清朝左翼宗学于雍正二年闰四月初五(1724年5月27日)建于史家胡同史家祠堂故址。左翼宗学实际上就是清朝宗室的子弟学校。1898年戊戌变法后引入新学,左翼宗学改建为左翼八旗第五初等小学堂。1910年3月,又改为左翼八旗中学堂。

  1912年,左翼八旗中学堂改为京师公立第二中学校,继而又改名北平市立第二中学。为了扩大办学规模,1936年11月1日,这所学校由史家胡同迁入与史家胡同一街之隔的内务部街,即原军阀段祺瑞政府的内务部公署故址。现在的北京二中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学校。

  1939年前后,史家胡同小学在北平市立第二中学的故址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段乃吾任史家胡同小学校长,1954年他调到北京市教育局,其夫人赵香蘅接任史家胡同小学校长。他们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教育事业中,使史家胡同小学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由于教学质量高,1959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群英会”上,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为史家胡同小学颁发了一面“红旗学校”的锦旗。

  而今,史家胡同小学已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组织的成员,与国际上多所顶尖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时,还成立了史家胡同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联盟”,促使国际友好校以史家胡同小学为纽带,多方面进行交流。

  游美学子的考试之地

  20世纪初,史家胡同在知识界引起注意,因为游美学务处就曾设在了这条胡同。

  1909年8月4日,第一次在史家胡同举行了选拔赴美留学生考试。应试考生有630名,计划录取100名,考试范围有物理、化学、代数、几何、外国历史地理等科目。在9月公布的录取名单中有47人被录取。同年10月,他们启程赴美国留学。

  1910年7月,第二批留美学生考试有400多人参加。考试分作两场。第一场是在21日,上午考国文,题目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下午考英文,作文题目是《借外债兴建国内铁路之利弊说》。国文和英文考试及格后,才允许参加5天后的第二场考试,这场考试共计3天,考试内容有平面几何、希腊史、罗马史、德语或法语、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化学、三角、立体几何、英国史、世界地理、拉丁文等,这次考试录取了70人。

  胡适在1910年第二届考试中考取了第55名,他回忆道:“那一天,有人来说发榜了,我坐了人力车去看榜,到史家胡同时天已黑了。我拿了车上的灯从榜尾倒看上去,因为我自信我考的很不好。看完了一张榜,没有我的名字,我很失望。看过头上才知道那一张是备取的榜。我再拿灯照读那正取的榜,仍是倒读上去。看到我的名字呢,仔细一看却是胡达,不是胡适。我再看上去,相隔很近便是我的姓名了。我抽了一口气,放下灯,仍坐原车回去了,心里却想着那个胡达不知是谁,几乎害我空高兴一场。”

  1911年2月,清政府将北京西郊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营建游美肄业馆,即留美预科学校。1911年6月,在史家胡同举行了第三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考试,此次考试录取了63人。这也是最后一批在史家胡同游美学务处的考试,此后,清政府不再出面组织考试,而是由清华学堂选派赴美留学生。次年,清华学堂在清华园正式开学,成为清华大学历史的开端。

  学继有来者

  现在,一座座古色古香、精美雅致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建起来了,虽然挂牌在史家胡同24号,但大家会把整个史家胡同看作是一座博物馆。

  而今,在史家胡同博物馆里听讲座、搞文化活动成为常态。周六、周日,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志愿者在为观众进行讲解;北京二中的学生会在寒暑假期间成为观众讲解的主力;史家胡同小学的学生时常来这里用双语为观众进行讲解。这些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都说,来到这里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锻炼。

  史家胡同还成为学生们进行教育实践的场所。史家胡同45号院的垂花门由于年代久远,严重破损,为了保留住这道垂花门,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的惠晓曦老师带领学生制定了修复方案,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费用,使这道垂花门原有的建筑结构得以保存。拆下来的构件能够用回的尽量还原,腐朽掉的则编号存放,同时,对这座院落的下水、地面、墙面进行了环境的整体提升。由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教授侯晓蕾带领的学术团队对史家胡同院落的改良提出了许多方案,他们还在国际设计周期间,在胡同内绘制了一些让人即感亲切又富有历史感的创意作品。

  文/王兰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