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黑”的EMBA,如何纠偏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EMBA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5-05 09:23
近日,教育部决定,对EMBA违规办学问题进行全面彻底清理整改,撤销南开大学EMBA招生权,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曾被不少人认为是“花钱买学位”的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如今再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类似乱象并非南开独有。诸如异地办学、委托中介、专升本、乱发文凭等现象,在国内很多开办EMBA教育的大学中都存在,其中不乏著名高等学府。
针对EMBA教育乱象,教育部曾多次出台规范措施。在纠偏祛邪的同时,EMBA教育如何更加规范化?“自带招黑体质”的EMBA,未来怎么走?
从圈子交流向解决实际问题回归
赵俊杰(某商学院战略学讲师)
EMBA作为一种在职培训,对于企业家群体提升管理视野和管理水平依然有其价值。但要看到,EMBA市场被人为夸大,由于投入产出比太高,许多机构纷纷挤入这个市场,形成无序竞争,泡沫化现象非常严重。
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权力寻租。不少民营企业家读EMBA并不在意能学到什么,而是为了拓展高端人脉关系。结果一个原本以教授学生工商管理技能为核心的高级商业课程,在短短十几年里变质成为富人俱乐部,导致EMBA在声誉上不断被污名化,在功能上逐步异化。
如何挽救中国EMBA教育的声誉?我认为,应该为其重新找回教育的灵魂。
对于EMBA课程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课程的统一设计与整体研发。
一方面,EMBA的名师们一般都日程紧张,所在地分散,不可避免地造成各讲各的,没有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另外,EMBA项目的生源结构和知识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真心求学的群体对于知识应用的要求并没有受到项目开发者的足够重视。
因此,不断强化课程的研发与创新、深化对EMBA教育办学规律的认识,是EMBA未来的生存之道。
首先,商学院可以建立完整的企业数据库:数据库将学员企业的状况、困难,包括管理、财务、创业者情况等信息完整地描述出来,而且每年更新。将EMAB项目的办学目的从外界普遍认为的“圈子交流”回归到帮助企业家解决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一需求上来。
其次,各校EMBA项目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进行调整,体现差异,各具特色。比如将现在热门的区块链、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光电信息、医疗管理等新元素,植入EMBA课程当中,必然很受学员欢迎。
总之,对于开设EMBA项目的学校来说,必须明确EMBA既不是现有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简单移植,也不是对国外培养模式的机械模仿,而应是根据国情、根据市场需求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之路。
“严进严出”是EMBA重获尊严与价值之道
张磊(大学商学院招生工作者)
我国的EMBA招生,此前由培养单位自主招生,没有全国统一考试,而读完EMBA,可授予硕士学位。于是,EMBA成为一些企业高管曲线获得硕士学位的通道,而某些高校也投其所好,不按教育项目来设计教育内容,而是从回报学位以及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角度来推进所谓的EMBA教育。几乎所有商学院在项目初期都以“名师、大企、高层、高端”为诉求,暗示以“钱”的多少来圈住精英人物,使EMBA教育成为某些特定人群的VIP服务。
这种功利性宣传只会进一步加剧外界对EMBA教育的负面观感,增加社会对EMBA学员的仇富、仇权心理。而现实与口号的落差也让EMBA学员有一种“名不副实”或“走下坡路”的感觉,甚至有教育界人士断言“EMBA已死”。
在这种背景下,“宽进宽出”的EMBA已经没有未来,只有“严进严出”才能为EMBA教育找回尊严和价值。目前,一部分院校已经在谋求通过降低毕业率提升EMBA教育的品质。比如,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新版EMBA课程体系,学分量和学时量分别比教育部标准提升12.5%和15.2%。新的课程体系增加了商业伦理、可持续发展、心理行为与决策、互联网金融等8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完成36个学分,课内学习不少于576个学时,才能获得学位。
教育部则在“严进”上已经下了治理重手——自2017年起,EMBA学历教育实行全国联考。可以预见,EMBA招生门槛会越来越高,而各大商学院之间也会经历“洗牌期”。
回顾历史,在EMBA项目之前,MBA项目也同样经历了从最初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到后来全国统考的过程。事实证明,通过统考严禁招生单位降低标准,对于促进商学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是有益的。经过全国的统一笔试和更加严格的面试筛选,EMBA学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会使EMBA学位的含金量大大提高。
统一考试并非“严进”唯一选择
高奇琪(教育学者)
为了治理EMBA乱象,国家曾出台一系列行政治理措施。比如:2014年,中组部曾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其中特别提到EMBA项目。2016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包括这次对EMBA违规办学问题进行全面彻底清理整改,撤销南开大学EMBA招生权。
不过,行政治理并不能解决EMBA教育的根源性问题:学校没有现代治理结构,办学存在行政化、功利化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行政治理治标不治本。教育部将EMBA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这是希望严把“招生关”,以此治理EMBA招生、培养的混乱局面。但这一“药方”的效果尚待观察。
把EMBA招生纳入统一入学考试,其出发点是规范招生,但与EMBA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对照、未必科学——统一入学的笔试考试,能考出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吗?不要说类似EMBA这样的研究生培养项目不宜采取统一笔试招生的方式,就是学术性硕士的招生,由于过分看重统一入学考试,也在把考研变为应试,不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学术能力发展。
“严进”和“宽进”也非以有无统一考试而论——统一考试且招生分数一刀切,难免有简单粗放之嫌。一所学校要科学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人才,不能采取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而必须建立能全面客观评价人才能力、素质的模式。
具体而言,应该成立独立的、能发挥作用、负责学校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管理、决策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由教授委员会领导的招生委员会制定学校的招生标准并监督实施,再由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教育标准和学术标准。在此基础上,改革学位授予制度,学校自主办学、自授学位,学位含金量由专业机构认证和用人单位认可。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严进严出”的目的。
治理EMBA乱象宜分类施策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我国正在推进大学自主招生改革,社会舆论对大学自主招生的“不放心”,所担心的,正是滥用自主招生权,拿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进行利益交换。在所有教育项目中,大学对EMBA的自主权是比较大的。已经出现的EMBA项目乱象,折射出大学并没有建立用好自主权的机制。
要治理EMBA乱象,应区别两种情况:一是对于EMBA学历教育,加强信息公开,推进学校现代治理;二是对非学历的EMBA培训项目,推行行业认证。
如果大学举办的EMBA项目是学历教育,就应该依据《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向社会公布学校录取人员的具体情况,包括:提交材料、学校审核、面试意见、是否全部收费,是否有免费名额等都要向社会公开。为落实公开规定,并监督学校实施,教育部有必要出台EMBA招生的公示细则(类似本科招生的特殊类型招生)。社会公众可以由此参与监督。
另外,高等学校也必须公开EMBA的所有财务收支信息:收了多少学费,在师资、课程、培养活动中开销了多少等等,接受社会监督,避免项目招生中的灰色交易。
如果能做到上述这些公示公开,就能大大压缩EMBA培养机构滥招、进行利益交换、贩卖文凭的空间。这些做法正是完善高等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对于非学历的EMBA项目培训,较难适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来公开招生信息、财务信息。其作为培训项目,本就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应通过发挥行业评价的作用来促进EMBA项目的规范。
比如,应培育社会中介机构对教育培训项目进行认证。如果某个EMBA培训项目招生、培养不合规范,认证机构完全可以认证其不合格,或不予认证。行业自治的作用也由此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