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到线下,运动类APP的发展史

  近段时间,运动类APP这一沉寂已久的市场,好像又热闹了起来—不仅时有融资案发生,还有企业将这一线上业务又“退回”到了线下市场……

  有融资,还有“回归线下”

  3月下旬,跑步APP《悦跑圈》的出品商,广州悦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创世伙伴资本领投,华颖投资战略投资、亚商资本和广州九方企业管理跟投。1亿元人民币,对于一款运动APP而言,已不算是一个小数目。同时,《悦跑圈》在运动APP市场也算得上是一个“重量级”选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其注册用户达5300万,所属跑团超过20000个,覆盖全世界2021个城市。然而,尴尬的是,提到“悦跑圈”这个名字,不少人对其仍十分的陌生。

  同样,在3月下旬,运动APP Keep的开发团队发布了智能跑步机KeepK1和首家互联网健身房—Keepland。根据Keep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用户总量已超过1.2亿,不过长久以来的问题是,尽管用户群体庞大,但Keep似乎很难把活跃用户转变成直接的消费力。为此,Keep方面尝试过做电商,通过售卖自有品牌的运动产品来盈利,然而收效甚微。因此,不管是出于生存需求,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以运动APP起家的Keep正在试图通过Keepland回到线下市场。

  运动类APP因何起步?

  2014年是智能硬件市场爆发的一年,统计运动步数成为运动手环类产品的必备功能。按照当时的发展趋势,2015年可穿戴设备将迎来进一步的爆发,诸如腾讯等厂商“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在2014年末和2015年初,《微信》通过几个版本的更新迭代,推出了运动步数的记录以及好友之间的运动PK等功能,并深受用户追捧—那段时间,不少用户为了让自己的运动步数在朋友里排名第一,没事就拿出手机来回摆动,以增加当天运动步数。

  虽然在《微信》之前,诸如咕咚运动等已推出了运动APP,但显然《微信》才是那激起千层浪的“一石”。自《微信》推出运动步数的记录之后,科技圈和创投圈掀起一股运动健身风。截至发稿前,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手机运动类APP多达1500款以上,其中名头稍显的就包括《火辣健身》《咕咚运动》《去跑》《跑跑》《约运动》《悦跑圈》和Keep等。

  运动类APP之所以会受到用户的追捧,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源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当人们在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后,越来越多的人把健康列为首要目标,而运动不仅仅是他们的共同爱好,还是他们联系人际圈层子的载体,这恰恰是众多运动类产品风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为了每天达到运动目标,统计运动数量的APP就成为了这部分人群的刚需。另一方面,人们的攀比心理也是运动类APP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前文所说,为了让自己的排名比朋友更高,“作弊”的人不在少数。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新事物总能让人们去尝试一番,运动类APP也正是借此“东风”,走入了广大用户的手机中。

  线上到线下,运动APP历经变革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个运动APP在“粉墨登场”的同时,也迎来了资本的拥抱。以《悦跑圈》的开发商为例,在获得创新工场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后,于2015年12月又获得动域资本1800万美元的B轮注资。而《咕咚》的开发团队则在成立后的三年时间里,先后进行了三轮融资,金额达2亿多元人民币。更有甚者,Keep自2015年2月4日上线AppStore起,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共完成含天使轮在内的五轮融资。类似例子并不少见,一时间运动APP市场也似乎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

  遗憾的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发展过程中,运动类APP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其一,用户使用运动类APP的热情逐渐消退。其二,运动类APP掉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潭(这点在后面的文章中会有详细阐述)。其三,国内用户对软件付费的意愿远比国外用户低,尤其是对运动类APP,用户的付费意愿更低。那么,盈利就成为了最致命的难题。

  基于此,如今诸如Keep等运动APP开始考虑如何才能盈利。然而线上市场暂时难以挖掘出有价值的盈利方向,自然还得回到线下。参考最近大热的新零售,运动APP实际上早就应该将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而不是一味的吸引用户注册和登录自家APP,给资本送去好看的数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