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思考力的“五个轴心”——助读《概念式思考》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7-16 10:28

  比勤奋更能拉开人生差距的,是思维方式。

  日本资深项目管理顾问好川哲人发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仅是管理者,每个项目成员也要具备较高的概念技能,以保证在考虑全局的基础上,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需要在现场做出判断,如果管理者和项目成员的概念技能较低,就无法进行合格的项目管理,因此,他将自己的经验撰写成《概念式思考》一书,希望能够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启发。

  概念技能:管理者的核心技能

  要了解何谓“概念式思考”,首先得从“概念技能”说起。六十多年前,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副教授罗伯特·卡茨提出“概念技能”的观点。卡茨认为,优秀的管理者不是具有某种性格特质的人,而应依据他究竟能做成什么事而加以评判。这就是所谓的“技能方法”。在“技能方法”的前提下,卡茨进一步指出,管理者应当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以及概念技能这三种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完成组织内具体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也就是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方法、程序以及技巧来熟练地完成任务。具体内容根据职务内容而有所不同,包括专业知识和业务处理能力。

  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理解他人,激励他人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观察、分析对方的言行;判断为达到目标应如何与对方沟通交流,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等。人际技能能够提高人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建导能力、表达能力、谈判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

  概念技能,即整体把握企业的能力,包括准确认识组织内各部分功能协调运作的机制,以及当任一部分发生变化时,对整体产生的影响;明确描绘个别事业与产业、地域经济乃至国家政治、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

  卡茨同时也发现,人际技能对不同管理层的重要程度区别不十分明显,技术技能的重要性由低层向高层递减,但层级越高的管理者,对概念技能的要求越高。

  概念是指对事物的含义进行大致概括,它是无形的事物、抽象的事物,包括全局的、抽象的、主观的、直观的、长期的等内涵;而形象是指事物表现出来的形式、状态,或是可以感知到的事物以及将脑海中浮现的概念、观念进行具体化处理,它是有形的事物、具体的事物,包括分析的、具体的、客观的、逻辑的、短期的等内涵。

  若将其具体定义,概念化就是通过将形象世界的事物转化为概念世界的事物,继而把握整体,将事物进行抽象化处理,并含有主观意识的一种行为。而与之相反的行为称之为行动化,即由概念的世界转向形象的世界,如对事物进行具体的、客观的、逻辑的考虑,就属于行动化。

  由此可知,所谓概念技能,就是指在概念世界和形象世界之间反复切换的能力,通俗点讲,就是在形象的世界中获得信息,在概念的世界中对信息进行整体考虑与分析,然后再次在形象的世界中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管理者的三项技能中,真正决定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管理者技能高低的是概念技能。一般来说,高层领导者的工作受概念技能的影响很大,从这点来看,我们所思考的概念技能满足了卡茨对概念技能的要求,即把握全局、发现本质的能力。再具体点说,概念技能就是指对于周围的事物及发生的状况进行概念性、结构性的理解,继而把握事物及问题的本质。

  所谓“概念性的把握”其实就是指对事物进行抽象的理解,即从多件事物中找出共通之处,并进行概括性的考虑与总结;同时也要有全局视野,即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事物,从而把握状况及发展趋势。

  “结构性的把握”则是对抽象、整体的事物进行具体、结构性的分析。也就是说,对事物本质进行结构性、概念性的把握,是通过“抽象的/具体的”“全局的/分析的”的相互切换而实现的。

  发现问题的本质

  在本书中,好川哲人将“概念式”定义为:在掌握事物本质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以及沟通交流等。要想在认识本质的基础上做出思考并采取相应行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好川哲人以个人创立的服务品牌“PMstyle”,指出达成“概念式”思考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把握无形的事物;

  2.判断价值;

  3.描绘整体。

  想要实现第一个关键词——把握无形的事物,不仅需要将其“有形化”,进行逻辑思考,还包括依据直观和主观思维做出决策,从全局角度看待问题,进行抽象化思考等。也就是说,不能仅仅拘泥于“有形化”的形式,还需要对“看不见的事物”在无形的状态下进行处理。

  想要实现第二个关键词——判断价值,就需要明确自己的想法,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团体的人,其价值定位也是不同的。有一种说法叫做“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价值定位的特征正是如此。也就是说,价值是由主观决定的,即使是在同一集团中,强调价值的统一仍然是一种否定多样性的行为。理解这一点,对于实现价值协同非常重要。但是,依然需要以个人的价值为基础采取行动,同时,在判断价值时还需仔细考虑对方的本意。这个时候,抽象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个关键词——描绘整体。要想把握事物的本质,需要找到象征整体的部分,并依据部分描绘出整体。这种情况下,“整体”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空间角度的整体,另一层是时间角度的整体。

  想要描绘整体,从全局角度看待问题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全局角度”,就是要把握事物整体的状态,也可以说用形象把握事物。描绘整体需要有通观全局的视野。在当今急剧变化的时代,这一点对概念式思考尤为重要,它要求能够清楚地掌握我们自身的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同时,也需要清晰把握他人的变化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

  按照上述三个关键词:把握无形的事物、判断价值、描绘整体,在发现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这就是概念式。

  现在我们再来梳理“概念技能”和“概念式思考”的关系。概念式思考是通过把握无形的事物,判断价值,描绘整体,从而把握本质,进行思考。概念式思考是概念式行动的前提——依据概念式思考,采取概念式的行动,也就是说,通过洞察本质,获得基于本质采取行动的能力。概念技能由概念式思考和行动构成。

  作者指出,要围绕“五个轴心”进行概念式思维。这五个轴心分别为:

  ●全局的/分析的

  ●抽象的/具体的

  ●直观的/逻辑的

  ●主观的/客观的

  ●长期的/短期的

  将这五个轴心的思维模型化,并对它们如何进行思考,如何看清问题、掌握事物本质,如何有效利用该认识等进行说明。

  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思考轴为中心进行“思维的反复切换”。例如,抽象的思维较难理解,一般不太受欢迎,这时我们会被告知,“思考得再具体一些,说明得再具体一些”,但是另一方面,抽象的思考又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抽象思考的事物具体化,再将事物具体化后得到的发现重新进行抽象化思考,这种做法就是“思维的反复切换”,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反复切换”是必不可少的。诸如此类,以“抽象的/具体的”等五条思考轴为轴心进行“思维的反复切换”,从而实现对问题本质的概念式思考。

  五条思考轴反复切换

  梳理一下结构化、概念化与概念式思考的三个必备条件——把握看不见的事物、判断价值、描绘整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想把握看不见的事物,进行概念式思考的“概念化”是必不可少的。把握看不见的事物就是从现象及物质等有形的事物中,概括出更为广泛的看不见的事物。

  其次,要想描绘整体,结构化也是不可欠缺的,因为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明确整体,就是结构化本身。

  结构和概念也与价值发生关系。以一个汽车比赛为例,这场比赛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即使进行概念性、结构性的思考,也不能回答“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因为答案是一个关乎价值观的问题,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后才能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概念式思考的三个要素与结构化、概念化有如上关系,所以结构化和概念化是基础,在此之上,加上三个要素,就构成了概念式思考的模式。

  PMstyle的概念能力训练以“五条轴线”为中心,围绕轴线进行思考。正如上文所见,这五条思考轴线都是由两个相对的概念组成的,而以这些轴线为中心进行思考,就是在这些思考轴上实现思维的自主切换。因此,作者也将概念技能称作“轴”的思考方式。

  但是,只从轴的一侧考虑问题并不属于概念技能,完成轴两侧的思维转换才称得上概念技能。所谓的概念技能高,也是指思维在概念的世界和形象的世界中自主切换,转换的速度非常快,能从两侧的观点中得出一个平衡的结论。

  轴线一:全局的/分析的

  思考过程:先大致捕捉事物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对形象进行定量说明,进而明确。

  结果:如此循环往复,进行形象层次的思考,得出结论。

  这条思考轴是在大致把握形象的基础上,将形象进行量化说明,并依此更加明确形象,这个过程被不断重复,其间,进行形象层面的思考,最终得出结论。简而言之,就是把握整体形象,并不断重复量化说明的思考轴。

  这一思考轴所要求的全局性思考,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握“印象”。把握全局也就是抓住概念性、构造性这两个概念,而与之相对的分析性思考就是明确关系,思考个体与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思考如果要素或是关系发生变化时,会对整体产生何种影响,这也是运用全局的/分析的思考轴的体现。

  轴线二:抽象的/具体的

  思考过程:对现象做抽象化处理,进行抽象思考(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等),将思考结果落实为各具体事项或行动。

  结果:如此循环往复,得出无法直接从现象中得出的结论。

  概念技能的根本是抽象和具象的交替思考。用一句话来讲,这条轴就是“把现象抽象化,进行抽象化思考(解决问题或决策),再将其结果落实在几个具体的事物或行动上,从而得出很难从现象中直接分析出来的结论”。思考并不单指抽象地进行各类思考,而是抽象与具象的反复思考,也就是说,如果进行抽象化思考,就要对其结论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再把案例抽象化,进一步展开思考,这就是抽象与具象反复思考的过程。由于抽象后面往往会跟着具体,所以抽象化思考会结合具体行动,这是概念式思考的基本思维方式。

  很多人认为抽象化思考很难,其实不然。抽象化思考中有三个比较常用的方法:

  “一般化”,就是将一个个具体的事物转化为其上位概念的一般性事物,进行抽象化思考。

  “单纯化”,就是只找出事物中与目的相关的部分,忽视无关部分。单纯化能够适度抽象化,从而找出事物本质。

  “结构化”,明确具体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和结构,从中选出与主题最有关的事物,舍去无关事物,这也是一个单纯化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方法包含着单纯化的内容。

  轴线三:主观的/客观的

  思考过程:基于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思考,然后从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思考结果,分析其是否合理,做出调整。

  结果:如此循环往复,得出大家都赞同的结论。

  这条轴首先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来进行思考,然后以第三者的角度验证其结果是否妥当,通过该过程的不断反复,最终得出大家都认同的结论。

  主观性主要依凭自己对事物的个人想法和感受;客观性在看问题、思考问题时不拘泥于某特定立场。还有一个“间主观性”的概念,是以事物的客观性为基础,能够在几个主观思考之间达成共识,即不仅以“自我”,也以“他我”为前提的共同化主观性。

  轴线四:直观的/逻辑的

  思考过程:给直觉判断得出的结论构建理论依据,用直觉判断靠理论得出的结果是否恰当。

  结果:如此循环往复,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仍能得出合理结论。

  直观地把握事物,就需要自我在直观和逻辑的思考之间来回反复。首先,直观把握就是综合把握,直观和全局是相通的。而逻辑把握则是对特定的部分或是在特定的前提下,进行限定的思考。

  直观思考是基于经验的、突发性的,而逻辑思考则是计划性的、客观的。

  逻辑和闪念皆重要。这条思考轴是先用直观判断获得结果,用逻辑思考为其寻找依据,然后再直观判断逻辑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否妥当,通过这一过程的重复,就可以在复杂性和不确定中得出合理的结论。

  直观会无意识地混入感情,因此,直观判断会和主观判断产生相同的部分。与之相对,逻辑思维则基本上是不混入感情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直观有可能会发生错误,但逻辑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也有前提条件,如果前提条件发生改变,逻辑也会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逻辑并不能反映事物的全部。认识到上述特征之后,将直观思考附上逻辑思考,这一点非常重要。

  轴线五:长期的/短期的

  思考过程:进行长期跨度的思考和短期跨度的思考。

  结果:多次重复,得出无论对于长期还是短期都合适的最佳结论。

  这条轴是重复进行长期与短期的思考,综合未来与现在并统合二者的结果,最后得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适合的结论。长期与短期取得平衡最好的方法是“统合”,从而获得两全的效果。将长期和短期进行统合时,最重要的是在初期阶段尽可能不要丢掉信息。

  从利益的角度来看,长期思考重视的是将来的利益,而短期思考重视的是当前的利益。但是,长期思考并不能保证眼前利益,这是进行长期思考最大的难点所在,反之,短期思考是为了把眼前利益最大化,因此容易接受,但短期思考无法保证将来的利益。

  这里还有一个微妙的因素,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长期思考是为了使未来利益最大化,但这是以目前考虑的前提和想象中的未来为前提条件的,无法保证其正确性。现今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时代,因此,现在的前提发生改变或是预想中的未来发生变化都很有可能。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时,常有“工作能力强”和“工作能力差”之类的说法,可以说,工作能力强的人往往具备了较高的概念技能。一个人如果没有概念式思维,终究难以成为工作能力强的人。

  文/张彭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