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建业的球迷,最终因为自己的语言知识和热情,成了俄罗斯世界杯的志愿者。
郑婕,20岁,在莫斯科工作的世界杯中国志愿者。
郑婕目前是莫斯科大学的大一学生,成为本届世界杯的志愿者,就像参加了一次“高考”。
据悉,本次世界杯共有176870人申请成为志愿者,最后能够通过选拔达成所愿的,仅有17040人,而外国公民只占其中的7%,能够最终成为其中的一分子,郑婕自己都感到十分惊讶。
“首先语言能力非常重要,可能因为自己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母语是中文,又可以说俄语和英语。面试官让我用俄语和英语切换着进行交流,我表达得还挺流畅;其次,面试官还需要了解志愿者对于服务工作的热情。在面试通过后,需要接受五次培训。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身边也有很多人没有通过面试。”郑婕说。
“我们一天要连续工作6小时,中间没得休息,一般是早上10点集合,下午4点至5点结束。”郑婕说,中午在大太阳下连续晒几个小时,给大家指路解决问题,6小时工作,只发一瓶矿泉水。同时,吃饭的时间只有20分钟,要大家轮换着吃,经常轮到后面,吃午饭的时间已是下午4点左右。好在工作餐还挺不错,有粟米、意面、牛排和抓饭,辅食还有苹果和面包片。
郑婕说,球迷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地铁怎么走?”“如何前往球场?”每天,这样的问题她要回答上千次。但做志愿者并不是每天都是这么安安稳稳,郑婕说,她也遇到过令人害怕的事情。
“有一次,一个60多岁的欧洲大爷喝醉了酒,醉醺醺地硬要拉着我们和他合影,那时候还挺害怕的,万一他突然倒在地上压倒我,这个重量可能好几个人一起都拉不起来的。”郑婕心有余悸,“好在我们主管过来帮忙解决了问题,让我们两个女生先出去躲一下。”
郑婕是郑州人,从小就和爸爸一起去球场看球,支持家乡的建业。在莫斯科成为志愿者,家人一度还十分担心,特别是父母怕她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对于一个女孩子不太安全,但她最终还是说服了父母,并推迟了自己暑假回国的时间。“我在莫斯科读书一般是一年回一次家,上次回国是一年前,作为留学生,每次回国我都会做一个倒计时,在还剩100天的时候开始写回家要吃什么,结果一不小心就标了100多样想吃的东西,回家挨个吃。”
郑婕说,特别希望中国有一天能举办世界杯,到那一天,她还要去做志愿者。
“那时候,我的语言能力会更好,我能用我的语言技能以及我在俄罗斯积累的经验,去做更多的事,并帮助更多的人。”郑婕说。
特派记者白国华莫斯科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