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多寿

  杀灭超级细菌有了新方法

  超级细菌指对多种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细菌,病人感染超级细菌后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50年,因超级细菌而死亡的人数可能达1000万。因此,应对超级细菌成为医学界的紧迫任务。

  澳大利亚科学家针对超级细菌的噬铁特性,改变超级细菌的铁供应,使它们丧失致病功能,最终死亡。研究者说:“铁对细菌而言就像是巧克力,带给细菌能量,让它们不断长大、致病,并能抵抗人类免疫系统和抗生素的攻击。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化合物,我们先是让细菌缺铁,进而喂给它们对细菌而言有毒的物质,饥饿的细菌对这些有毒物质毫无抵抗力。”

  这种方法已经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有效,下一步将运用到治疗鼻窦感染的人体试验中。

  心脏健康,“老痴”风险低

  有一颗健康的心脏能够显著降低多种随年龄增长出现的疾病风险,包括老年痴呆症。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相比同龄人平均水平,心脏健康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低21%,患静脉炎的风险低68%,患关节炎的风险低28%,出现老年人其他常见健康问题的风险低85%。这项研究结果再次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成立

  近日,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立。这两个中心将以北京医院为依托,全国60多家医疗机构老年医学专科协同发力,致力于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满足2.4亿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将融合老年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临床医疗、康复护理与公共卫生政策、健康管理为一体,积极开展我国老年相关疾病尤其是疑难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高水平诊疗技术等,将在老年疾病防治领域形成覆盖面广、临床资源丰富、管理规范、稳定可靠的临床研究网络。

  神奇!科学家“种”出大脑

  你知道吗?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种”出了微型人脑!

  培育人体器官的最大障碍是复制器官中的复杂血流,这个问题不解决,培养出的组织会由内而外快速死亡。美国科学家将干细胞与其他人体细胞相结合,有效促进了血管的形成。这些内皮细胞和干细胞均来自患者本身,减少了术后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当干细胞长成小球状时,科学家将其放入专门的凝胶中孵化,并在其外部覆盖内皮细胞。经过培育,科学家们得到了长度仅为1毫米的微型人脑。之后,他们将微型人脑移植到实验小鼠的大脑中,小鼠成功存活。继续培养两周后,研究人员发现,微型人脑长出了自己的毛细血管,并延伸至小鼠整个大脑及其深层。

  此次培育出的“实验版”微型人脑为科学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大脑不同区域的工作原理,它在血液流动领域的突破为将来培育更大的人脑铺平了道路,也为彻底治疗中风带来全新希望。

  心理完全健康人群仅一成

  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牵头完成的《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目前,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心理完全健康的人仅为10.3%。同时,慢病人群心理问题伴发率极高,心理健康的仅有5.1%。

  《白皮书》指出,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甲状腺结节、乳腺良性病变、子宫肌瘤、肥胖和失眠等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另外,在肿瘤、脑梗、心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患者中,抑郁、焦虑问题突出,慢病人群中有50.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

  八成爷爷奶奶愿用智能手机

  如今学习新知识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有不少老年人也渴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一项针对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近八成老年人愿意学习使用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智能化设备,且近30%的老年人愿意花费3000~5000元购置智能设备。为什么学习智能化的意愿如此强烈?超过60%的老年人认为,学习智能化能加强与亲友的沟通,跟上时代发展,而且办事更便捷。

  不过,随着智能设备越来越深入生活,简单的操作也越来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据统计,在众多智能设备和软件中,老人能掌握手机基本功能的占91.96%,掌握社交软件的为78.67%,掌握新闻类软件的为66.08%,位居前三位,而掌握网购软件、电脑软件和智能家电的老年人均不足五成。

  “夏季忧郁”源于压力激素变化

  波兰科学家发现,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随气温升高而上升。也就是说,人在夏季更容易发怒和有暴力倾向。

  皮质醇关联情绪和健康,有助减轻炎症。人在压力状态中需要皮质醇,以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先前研究显示,一天中,皮质醇水平通常早晨最高,随后逐渐下降;晚上偏低,以维持健康睡眠模式。疾病、缺觉和部分药物能影响皮质醇水平变化。这次研究则发现了皮质醇水平的季节变化模式。

  这一发现或许能解释所谓的“夏季忧郁”,即高温关联攻击行为、自杀和暴力。犯罪统计学显示,暴力犯罪在夏季增多,特别是当气温高于往年平均值时,暴力犯罪增长更明显。

  全球首例!“无缺血”肾移植完成

  全球首例“无缺血”肾移植术最近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患者是一名47岁的男性,手术仅用了3个小时就顺利完成。

  目前我国公民器官捐献都是逝世后捐献,供体器官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约为30%。在传统肾脏移植手术中,器官获取时血流中断、器官冷保存和移植后再灌注等环节会加剧这些损伤,因此患者有术后并发症和后续免疫反应等风险。而“无缺血”移植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难题,器官获取时,它的血流不中断,功能不会受到影响。这是器官移植领域的又一个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肾移植继肝移植后亦从传统的“冷移植”跨入了“热移植”时代,接下来,该技术还将应用于心脏、肺等其他器官移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